中美札记|特朗普对华政策核心圈(上):家人的力量

澎湃新闻记者 薛雍乐
2017-04-06 07:31
来源:澎湃新闻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两个多月,他的政策团队仍被重重迷雾笼罩,而围绕他对华政策的核心团队,中美关系观察人士更是颇为关注。此番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里的中美元首会晤,为外界揭开这层迷雾提供了一次良机。

据《华盛顿邮报》和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伙伴”(Partnership for Public Service)联合统计,截至4月1日,在553个需要参议院确认的政府关键职位中,还有489个空缺,另有43个提名人选等待确认。在主管外交事务的美国国务院,国务卿蒂勒森几成“光杆司令”,从副国务卿到分管各地区的助理国务卿,尚无一人获提名。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大女儿和女婿在白宫的地位则日益上升。伊万卡和库什纳夫妇频繁出现于会见外国领导人的场合。伊万卡获得了白宫西翼一间办公室和最高机密的安全许可,将成为正式政府职员。库什纳则任白宫高级顾问,还将领衔白宫“创新办公室”对美国政府进行改革。

CNN4日援引多位了解会晤准备情况的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特朗普的高级顾问兼女婿库什纳在促成此次中美元首会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和中国驻美大使的讨论中,库什纳草拟了会谈的议程,”文章写道,与此同时,强硬派的观点继续在给总统“吹耳边风”,这其中的领军人物是特朗普的首席策略师及高级顾问班农、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

家人亲信“小圈子”更受倚重

特朗普依赖身边的“小圈子”而不是传统的政府机构,已成为诸多观察美国的人士的共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此前都在采访中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作出评估称,特朗普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边的“小圈子”。

“在华盛顿,离总统越近的人往往越有权力。”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科恩(William Cohen)日前对澎湃新闻如是说,他认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等官员的办公地点终究在白宫之外,不像白宫顾问和幕僚长那样能时时与特朗普接触。

曾任奥巴马中国问题顾问的大卫·兰普顿(David Lampton)和曾任克林顿、布什父子顾问的何汉理(Harry Harding)近日不约而同地对澎湃新闻表示,特朗普的女婿和女儿对政策的影响力比较大。

今年2月1日,伊万卡、库什纳夫妇带女儿阿拉贝拉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的2017年“欢乐春节——中国文化之夜”活动。第二天,伊万卡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女儿用中文唱《新年好》的视频,并用中文写“新年快乐”。美国彭博社于当时引述不具名的白宫官员的话称,库什纳和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私下保持着积极的对话关系。

2月27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访美时,也会见了包括库什纳在内的多名白宫官员。

库什纳此前并无从政经验,也尚未就中美关系作出公开表态,但这并不影响多名美国资深前官员和学者给予好评。何汉理评价称,库什纳“似乎学得很快”,是个“颇有想法、理性的人”。美国前防长科恩则听说库什纳“代表了理智的声音”,这和兰普顿的观察不谋而合,“库什纳和伊万卡的政治立场相对温和”。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文章称,库什纳正在牵头美方对中美元首会晤的准备工作。这一消息得到了CNN报道的印证。CNN在4月4日援引多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库什纳被视为中美关系上的“温和声音”,与特朗普的强硬派助手们都在塑造着特朗普的中国政策,并形成竞争态势。

同属“小圈子”的白宫首席战略顾问班农,就被视为强硬派立场的代表。作为“另类右翼”新闻网站Breitbart前执行主席,班农在竞选时就为特朗普宣传造势,后来又被视为“禁穆令”的幕后推手。《时代》周刊甚至称其为特朗普背后的“大操纵家”。

班农不仅破格进入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还与库什纳共同在白宫内部组建“战略倡议小组”(Strategic Initiatives Group),可能对国安会起到制衡作用。不过,班农相对较少出现在特朗普会见外国领导人的场合,目前“战略倡议小组”的具体工作也不明确。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2月访美会见的白宫官员中,班农也在其列。CNN的文章披露说,班农和另一位强硬派代表仍在不断推动特朗普在对华关系中发出强硬信号。

传统官僚“大圈子”影响力存疑

在特朗普倚仗家人和亲信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传统负责外交、安全事务的部门还有多少发言权?即使是了解美国政治的前官员也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

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告诉澎湃新闻,尽管和现任防长马蒂斯是老朋友,并向其提过关于核问题的建议,但不确定马蒂斯能对特朗普的决策影响多少。

更典型的例子是国务卿蒂勒森。3月18日和19日,蒂勒森到访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委员杨洁篪、外交部长王毅分别与他举行了会面。路透社3月援引4名美国前任和现任官员的话称,此次习近平访问美国与特朗普会晤,蒂勒森也准备出席,为此还放弃出席布鲁塞尔的北约外长峰会。

而此前,蒂勒森在上任前就书面告知美国参议院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特朗普以台海问题为谈判筹码。《纽约时报》2月报道称,蒂勒森可能对特朗普政府起到了说服作用。

此前并无从政经验的蒂勒森曾任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CEO,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打交道,并在2015年和其他美国企业负责人联名致函中美领导人,支持两国缔结双边投资协定。

“他是个真正的成年人,有能力、有纪律性、重视成果。”曾和蒂勒森一起担任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理事的前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对澎湃新闻说。

但也有迹象表明,蒂勒森在特朗普政府的地位不一定稳固。在特朗普提交的2018年政府预算提案中,蒂勒森领导的美国国务院预算大减29%。副国务卿、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等职务也仍然空缺。蒂勒森曾提名艾略特·亚伯拉罕斯(Elliott Abrams)担任副国务卿,但因为亚伯拉罕斯曾在竞选中批评过特朗普,特朗普否决了这一提名。

被提名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布兰斯塔德也迟迟没有获得国会的确认。他早在1985年就与习近平相识,任州长期间6次率领使团访问中国,被中国外交部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然而,仍在候任的他目前还在艾奥瓦州担任州长。

另一名负责对华事务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亚洲事务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他跟随蒂勒森在3月访问了中国。和特朗普团队中许多人一样,他并没有从政经历,但曾作为《华尔街日报》记者在中国工作多年,被普遍认为对中国的态度不算友好。

博明的上级、国安顾问麦克马斯特则在2月与到访的杨洁篪见面。他以扎实的学术背景和挑战权威的性格著称,此前曾宣称中国是美国的威胁。但他对特朗普的影响力显然受到了牵制。3月10日,当麦克马斯特试图对国安会进行人事调整、解雇一名年仅30岁的高级主任时,遭到了班农和库什纳的反对,而特朗普选择站在了“小圈子”的一边。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