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反腐纪实文学《追问》作者丁捷:看完应警醒而非津津乐道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17-03-30 18:44
来源:澎湃新闻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丁捷的办公室墙上,赫然挂着这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作为江苏省一家省属文化集团的纪委书记,他最近有点忙。不是忙着办案,而是他的作品《追问》,即将公开出版发行。

《追问》是一部反腐纪实文学作品。过去的两年,在上级纪检部门的安排下,丁捷调阅了633个腐败案例卷宗,从挑选出了部分干部违纪违法典型,并现场和13名落马官员面对面交谈。

这样的写作题材以及写作过程,对于丁捷来说还挺新鲜。

除了纪委书记,丁捷还是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生于江苏海安的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创作,写出过《依偎》、《亢奋》等出色的浪漫青春文学作品,被誉为“灵魂写手”。而这一次,他破天荒地将自己“纪委书记”和“作家”两种社会身份进行了结合,从而进行了《追问》的创作。

《追问》中,有犯重婚罪的副市长,有纵容亲属搞利益集团的县委书记,还有和女明星风花雪月的高官,但均未道出具体姓名。不少读者看完纷纷开始猜测,这些都是谁?

丁捷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首先要明白,纪实文学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可以有一定的、有限制的虚构。

他说,纪实文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学作品,而不是新闻报道。严肃的细节刻画和典型性处理是为了聚焦人心和人性,而不是为了猎奇,杜绝对号入座的八卦

“这该是一本看了感到警醒的作品,而不是让人津津乐道。”丁捷说,对于《追问》的创作,他感到基本满意。如果有一点遗憾,那就是被部分读者误读为八卦书籍。

在丁捷看来,反腐报道真实,却过于简单;反腐小说虚构过多,又容易滑向娱乐。因此,他选择了纪实文学,基于事实,又巧妙地加上一些文学手段让故事更警醒人心。

他说,就像飞机坠落一样,没有哪个落马官员是呈90度直角突然栽倒的,都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离初心渐行渐远,最终走向了毁灭。”

对话丁捷

澎湃新闻:之前的写作生涯中,你的作品多以浪漫青春为主题。这次为什么会想到致力于完成这样一部反腐作品?

丁捷: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反腐,全国人民也都在密切关注着反腐的进程。作为一个纪委书记来说,首先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而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说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本书是我个人对反腐认识深化的结果,作为纪检人员,工作之余能够做一些好的表达和传达,也是很有意义、有价值的。

澎湃新闻:花了多长时间完成了这本书?

丁捷:前后大概两年的时间。我翻看了大量的卷宗材料和忏悔录,实地和官员面对面交谈,2016年下半年开始写,年底完成。

澎湃新闻:和你之前的《依偎》等浪漫青春小说作品相比,创作《追问》有何不同?

丁捷:我第一次呈现出反腐题材的作品。不过我的作品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注重内心世界的刻画,这本书也不例外。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落马官员,从起步到落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丁捷其实就像飞机坠落一样,没有哪个落马官员是一下子栽倒的,不存在突然翻车,或者一时糊涂,必定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一定经历了心灵上的纠结、矛盾和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官职越高,内心应该越来越健康才是,但反而越来越肮脏,简单概括就是“德不配位”,把当初的那个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丢得太远

澎湃新闻:就好比《追问》里面第一个故事,那个犯了重婚罪的副市长,做官后看到当年把他甩了的初恋女生依然在百货大楼里蹉跎岁月后,心里竟然暗爽。

丁捷:没错。当年被甩后,他无法去坦然面对失败,精神品格不够高,这样的心理状态也就为他后来所做的一切埋下了伏笔。他认为他(后来)和小三的感情是纯洁的,他觉得因为他是官员,所以国家对他要求更严格,这个逻辑很奇怪。

澎湃新闻:是不是出身相对较差的官员,一步步升迁后更容易心理膨胀,最终落马?

丁捷:这个我没统计过,不过我觉得按出身好坏来评判是否更容易出事,是没有道理的。大家其实出身都一样,不分贵贱。还是要追求心灵世界的丰富。

澎湃新闻:据你了解,落马官员出狱后一般处于怎样的状态?

丁捷:我觉得落马官员出狱后会活得更轻松一点,心理状态也会更健康一些。据我观察,很多监狱都很注重狱中教育,官员在服刑期间经常能够接受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平时也经常读书,劳动,生活还是挺丰富的。

澎湃新闻:你在书里提到,纪检干部在参加中纪委和地方纪检系统的学习培训班时,常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接受心理辅导。纪检人员的压力是不是很大?

丁捷:其实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心理百分百强大的。生理可能发育到二十多岁就结束了,但是心理发育是一辈子的,心理能力一辈子都在接受锤炼。

澎湃新闻:你期待《追问》能够达到怎样的社会效果?

丁捷:对于官员来说,这本书可以成为一面镜子,通过这些失败的案例来对照自己,自己的心理是不是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生是不是走偏了,权力有没有用好。警示教育是很重要的,多敲打敲打肯定是有好处,就好比你要常洗洗澡,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脏。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也是一本警示书。每个人都要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能有太多的世俗抱负,而是应该追求一个积极向上的、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追求心灵世界的丰富,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这些道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澎湃新闻:你对这本书的创作打多少分?满分一百的话。

丁捷:九十分以上吧,基本满意。如果说有一点遗憾,那就是这本书被部分读者误读为八卦书籍纪实文学不是新闻报道,在表现官员漫长的内心变化过程时,基于他们的真实故事和结局,还需要设计生动的行为来表达,比如心理活动等等,纪实文学归根结底是文学作品。这是一个让人看了感到警醒的作品,而不是一个津津乐道的作品。看了后应该是沉默的,而不是亢奋的。

澎湃新闻:你曾经有过三年的援疆经历,担任过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也是优秀援疆干部。这段经历对你的创造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丁捷:去了新疆,那就像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无论是自然和文化上,都感受到了一种旷远和博大。毫无疑问,援疆拓宽了我的视野,对我的人生是一种历练。我有一本书叫做《约定》,就是记录了我在新疆期间的所见所闻,我建议大家都可以去新疆,去祖国的边境多看看。

澎湃新闻: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还会继续尝试反腐题材的写作吗?

丁捷:文学创作需要灵感和感觉,无法去规划、去计划。写作肯定会继续下去,但究竟是什么题材我还说不好。打个比方,或许我未来会尝试写写有关“纪委书记”的作品,我认为广大纪检人员的辛苦工作也是值得去呈现的。当然,只是或许。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