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外国作家获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实习生 竹君
2017-03-24 16:26
来源:澎湃新闻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6暨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颁奖典礼于2017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

颁奖典礼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及韬奋基金会联合主办。在颁奖典礼上,来自德国、西班牙、尼日利亚、冰岛、俄罗斯的五位作家的作品获得2016年“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他们分别是:德国作家海因茨·海勒的《本来我们应该跳舞》、西班牙作家费尔南多·马里亚斯的《父亲岛》、尼日利亚作家A.伊各尼·巴雷特的《黑腚》、冰岛作家埃纳尔·茂尔·古德蒙德松的《酷暑天》以及俄罗斯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

其中,冰岛作家埃纳尔·茂尔·古德蒙德松的《酷暑天》荣获第三届“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在2001年共同发起,并于2002年首次出版该丛书。至2016年止,该奖项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共有二十四个国家的九十二位作家的作品获奖。

该丛书挖掘、出版了不少当代外国文学名家、大家的作品。比如,2003年以及2007年的获奖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以及勒·克莱齐奥分别于2014年、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大江健三郎也曾于2008年获得该奖。此外,美国著名作家安妮·普鲁、科伦·麦凯恩,俄罗斯著名作家拉斯普京、格拉宁,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克里斯塔·沃尔夫等,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等的作品也曾获此殊荣。

2014年开始,韬奋基金会对“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给予鼎力支持,并于当年开始,由评委共同投票,从每年的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获奖名单中,选出一部“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品,给予一万美元奖励。今年获得该奖的作品是冰岛作家埃纳尔·茂尔·古德蒙德松的《酷暑天》。

莅临现场的冰岛作家埃纳尔·茂尔·古德蒙德松表示:文学是无国界的,是为全人类所共有的,同时却又随时间、地点而变化无端,常常无法预测、不可捉摸。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之中,因此相互对话、彼此倾听就显得尤为必要。

古德蒙德松介绍:“冰岛是一座远离欧陆的孤岛,有着悠久而绵延的文学传统,但中国读者普遍对冰岛文学了解不多。”他不断致力于探寻冰岛萨迦的永恒价值,回应艾略特、博尔赫斯以及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的文学讨论,阐释他所理解的现代文学要义。

2016年“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五部作品中,关注历史和现实是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

比如 《酷暑天》,小说讲述了十九世纪当了两个月冰岛国王的一位丹麦人的真实故事,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众多历史人物轮番登场,跨越时空在书中际会聚首。作者把虚构与真实、古代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史学与文学融为一炉。《酷暑天》是一部现代的冰岛历史小说,小说的叙事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把横跨数世纪的冰岛与世界历史娓娓道出。

而俄罗斯获奖作品《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则把目光放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集体化运动。女主人公祖列伊哈是鞑靼斯坦一个偏僻乡村的农妇,她与数百名移民一同被押上闷罐车送往西伯利亚,在安卡拉河畔,她与各色人等相遇,如知识分子、农民、被镇压的剥削者、刑事犯,他们中有穆斯林和天主教徒、多神教徒和无神论者、俄国人和德国人、鞑靼人和楚瓦什人等。这些人在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一种独特的生活。小说继承了托尔斯泰以来俄罗斯文学的传统,蕴含着人道主义精神。

尼日利亚作家A. 伊各尼·巴雷特的《黑腚》,对历史和现实的处理则更具实验性。这是一部寓言小说。小说主人公弗洛从黑人变成了白人,他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方面他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工作,美丽的女人争着投怀送抱,轻松进入了上流贵妇的社交圈,在工作事业方面有无限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他又要想尽办法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不惜抛弃家人,摒弃救他于危难、已怀身孕的情人。在所身处环境的推动下,弗洛一步步变成了一个数典忘祖的人。伊各尼·巴雷特在作品中使用了各种实验性极强的写作手法,比如变形、身份转换和推特的语言风格等。而在所有的花哨技巧下,现实主义关怀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小说用大量逼真的细节切片描绘了尼日利亚社会的各个层面。

另一部颇具寓言色彩的小说,是德国作家海因茨·海勒的《本来我们应该跳舞》。这是一部结构独特的末世小说,它以与众不同的风格表现了五个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年轻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灾难的感知过程。小说中六十九个看似几乎毫无关联的章节断片在冷静而富有诗意的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汇聚成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求生画面,凸显出了一个人类可能面临的刻骨铭心的生存问题;绝望与冷酷,现实与回忆、时间与空间在这里相互交织,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想象空间。

西班牙作家费尔南多·马里亚斯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人类对生命的思索。《父亲岛》从父亲之死开始讲述,日记、照片和父子的真实对话与儿子虚构的场景、心理描写相互交融,情之所感,文之所至。这是亡父与儿子的对话,是逝者与生者的交流,是对亡父足迹的探寻,更是对生命的思索。这是一段找寻自我和父爱的环形旅程,终点是那座名叫“父亲”的岛屿。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