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施|校车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照顾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郭敏 徐耀赐
2017-03-22 16:30
来源:澎湃新闻

印度旁遮普邦的高等法院(The Punjab and Haryana High Court)曾经对校车的规定做出过裁决,这些裁决后来也成为法律的一部分,综合起来有19条,分别针对校车标识、司机培训、路线、行驶规定等。其中最有趣的是,法院规定:由于普通客车座位是按照成年人制造的,由于孩子的个体较小,用于校车使用时,可以参照额定载人数的1.5倍使用,不得超过1.5倍。印度的法官给普通客车用于校车时给了1.5倍无理由的放大系数,这样的规定显得有点无厘头,也很印度,不过如果仔细思考,不得不佩服法官们对现实的务实观察和灵巧的思维。

在中低收入的社会,校车的问题并非只是技术问题,更多是一个政策选择的问题。即便在发达国家,也经常会遇到预算捉襟见肘而放弃提供福利的困境。

随着近年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疲软,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缩减校车的规模和开支,提高准许乘坐校车的门槛,譬如将准予乘坐的家庭,从离校4公里提高到离校5公里;甚至有些取消了整个校车服务,改为发放公交补贴。

在一份报告里,比较了美国六个州的校车费用,最高的是加州,平均每人1632美元,最低的是612美元,全美平均每位学生校车费用为692美元,同时,还比较了不提供校车服务,采用其他方式的一些效益费用分析。通常,校车的开支都是地方政府难以轻松应付的问题。

西弗吉尼亚州2006-2007学年的学校校车费用(上图来源:李怡宁,美国校车经费与管理情况,2012)

浙江德清也有这样一组数据。德清县政府购置了96辆校车,接送22所小学6869名学生上下学。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600万元,专门用于校车公司的运行补贴,每位学生每天负担车费2元。通过合并计算,德清县花在乘坐校车的每位学生身上,大致一年需要1250~1400元运营费的样子。这些费用仅仅是车辆运行的费用,还不包括校车站点巡查、交通组织管理、安全培训这样的支持费用,也不包含车辆、交通设施这些固定资产的投资。

这样的开支,国内许多地方是没有能力承担的。因此,校车的问题,首要的并非去学习美国那样的校车,也并不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管理政策。当地方财力无法支撑较高水平的福利时,可以像印度法庭那样降低福利水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照顾才是是公共政策应该做的事。

校车司机是关键

如果,由于资金的限制,我们无法将校车的运行提高到我们期望的水准,将驾驶员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则是最划算的事情。

德清县校车的驾驶员,大部分是本地居民,之前也多是开大货车或大客车,是有很多年经验的老司机。据当时了解,这些司机多在家中做些轻松的工作,开校车是他们平时做的主要工作。本地老司机,往往熟悉当地的路况,也易于被学生接受。校车是否安全,是否有亲和力,经常和司机本人有关。

美国校车也是如此。司机的招聘要经过至少四道关卡。首先是健康的成年人,要通过体检和笔试,且之前没有较多的交通违法记录;其次,要通过商用车驾驶的测试;再次,要考取医疗急救证书,并通过犯罪记录审查、酒精和药物测试;最后还要实习,通过老驾驶员对申请者的评估。校车司机在美国的收入并不高,但考虑到其每天只要工作4个小时,还有寒暑假,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尤其对那些喜欢孩子中老年人来讲,校车司机是一份很有吸引力的工作。

美国校车司机招聘要通过的关卡

由于校车司机的重要性,决定了这样的工作必须提供一份在当地还算划算的收入,才能让招聘不过于艰难,或者导致招聘来的司机难以管理。美国的一些地区,鼓励学生的亲属来做校车司机,使安全性加上了亲情成分,让校车服务变得更主动,也更有家庭气氛。

对我国来讲,许多县的大客车司机总量并不多,有时,还会遇到找不到司机的情况。一些地区,也有出现车辆不满员的情况。因此,结合本地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接送路径,寻找合适的车型,寻找到合适的校车司机,这些是决定校车是否能长期有效运行的前提。

发达国家的校车发展,经过了很多年,也长期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关注,有着自身的社会背景支撑。我国校车的发展,也应结合自己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我国东西部差距很大,不同县、地区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甚至可以达到10倍,很难用一种方式来解决全国的校车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出很多套方案,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也让公共福利能普惠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得到同等的必要的安全保障。

看见和被看见的交通安全原则

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车辆,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必要时可以做一些改造,以满足接送学生上学的需求。

校车要有良好的视角,没有明显的盲区

用于校车的车辆,要有良好的视角,也没有明显的盲区。大部分普通车辆的盲区,对校车来讲,都是不可接受的。根据美国的统计,校车死亡事故中,有超过30%的学生是被校车自己撞死的。因此,用于校车的车辆,必须要加装消除盲区的反光镜,上上下下都要能被看见。与盲区匹配的一个驾驶规则是,校车司机必须看到学生到达安全的路边时,才能启动车辆。

校车的车辆,还要在车身轮廓上贴上反光条,有些地区还要配备警示灯。车外配备警示灯可以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容易被看见,车内也可以配有手持的警示灯,在停下来的时候,可以将警示灯伸出窗外,提醒其他用路者,或者下车帮助学生横穿马路时使用。

看见和被看见的交通安全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校车。

校车上贴反光条

合理的使用安全带

对于车内的设施来讲,要照搬发达国家的校车标准有时会很难。譬如安全带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身高不一样,大部分普通车辆安全带并不适合中小学生(尤其小学生)的使用。而改造安全带会改变车辆的本身安全特性,也会有很多成本。因此,对于安全带,更重要的是告知学生如何合理的使用安全带。

对于身高1.4米的学生来讲,不应去使用成年人的三点式安全带,而只用系住腰间的那条带子。安全带的使用,在美国校车应用中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有许多州是通过做好座椅后背,减少冲击的方式来取代安全带。对交通安全来讲,一些安全设施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使伤害更严重。

用于校车的车辆,必要的紧急救护装置是必须配备的,譬如逃生用的安全锤、消防用的灭火器等。比这些设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些自救的方法,如何快速有序的撤离,如何在车内避免做危险的行为等等。

美国校车的安全带设计

校车的路权优先

美国校车故事里,比较著名的还有校车的通行停止法(School bus traffic stop laws)。

校车的通行停止法是指,当校车停靠并打开警示灯时,其他车辆不得超车,对向车辆也必须停止并等待。通行停止法还有更细的说明,针对双向两车道、多车道、交叉口等不同场景下,不同方向的车辆应该如何操作。对于违反这些细节的司机,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不过,从全美的统计来看,在多车道和交叉口的场景执行情况并不很好,交通控制设施的标准和使用方法还在不断的改进中。

国内有些地区的规章,也试图引入类似的通行停止规则。对于接送学生上学的车辆来讲,类似的路权优先规则,如果大家都能遵守就会带来安全,也减少成本;但是,如果只有一部分司机遵守,而另一部分司机不遵守,或者,由于停车位置视线不好导致一些司机没注意到,这样的路权优先规则会带来更严重的伤害。美国业界对校车通行停止法的批评也主要集中在这一点上。

道路和交通规则应该为校车提供必要的路权优先是一种基本理念,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这样的理念。可以沿途查看校车途经的路径和所有的停靠点,增加一些设施,消除一些障碍物,做好人行的通道,将路权优先落实到学生经过的每一寸道路上,才能真正“落实”路权理念。理念不在于提的有多先进或者是否有道德优越感,而在于是否能百分之百的落实,并落实好,不能好好落地的路权优先,往往会成为安全的威胁。

德清县的校车会经过一些山区,一些道路非常狭窄,有些还在村庄内部通过,人行道并不常见。在我国的一些其它地区,譬如笔者曾经看过的海南中部的一些地区以及云南的一些公路,学校建在公路边,周边并没有人行道。校车进入村庄的一些停靠点附近,也极少看到人行道。与路权优先的需求相比,我国在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问题上,似乎先要做好学生通学路径的问题,这是通学最基本的路权。

政策如果领先于现实,或者只能保护一部分目标人群,这样的政策并不是好政策。

交通安全的问题,往往会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有时,现实和理念的巨大差距会让我们无所适从,无意中会选择一些费用较高不能普惠百姓的政策。这样往往会使一部分人群受到更严重的伤害。这应该不是政策制定的初衷。

现实无法立刻改变,要改变的首先是理念,让理念一部分落地或者变身落地,才是时代需要的政策。校车的政策中,是否能惠及到每一个学生,或者说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别人家理念能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该牢记的铁律。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