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紊乱或绝经后阴道流血,当心子宫内膜癌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7-03-19 20:14
来源:澎湃新闻

59岁的王女士,绝经6年,2个月前忽然出现了一些淡红色阴道流血。医生了解情况后为王女士安排了盆腔B超,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厚8mm,质地欠均。随后医生为王女士进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术后病理结果竟然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息肉上部分内膜样腺癌,局部分化差。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冯炜炜指出,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症状。对年轻的女性,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长时间闭经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千万不要觉得月经失调无所谓,围绝经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则也不要抱有“更年期快绝经了,这样很正常”的心态。绝经后的女性如果阴道又出血,也不要以为自己又年轻了。这些症状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即可在疾病早期得到诊断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预测疾病发展情况)。

目前,医学界认为子宫内膜癌可能有两种发病类型。一种是雌激素依赖型,占比为80%左右。这种类型的患者,年龄相对比较年轻,其发生可能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殖症(单纯型或复杂型,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另一种是非雌激素依赖型,占比为10%~20%,多发生于老年体瘦妇女,与雌激素无关,与P53、P16基因突变有关。

那么,哪些人群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较高?根据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的资料,冯炜炜医生指出,首先是年龄因素,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中位发病年龄为53岁,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占三分之二。40岁以下发病者仅占5%~10%,但有低龄化倾向。

由于其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孕激素保护有关,因此以下的人群为高危人群:

年轻的长期无排卵的患者(表现为月经稀发,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显著增高。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大量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比正常体重者高40%以上。

长期使用雌激素的患者:比如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他莫昔芬治疗也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有卵巢癌、乳癌、非息肉性结肠癌综合征家族史者的女性,这是因为约5%的子宫内膜癌与遗传因素有关。

“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因素多、范围广,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交叉作用,但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可对子宫内膜癌进行一定的预防。如果患子宫内膜癌,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疾病预后也有重要意义。”冯炜炜医生说。

那么,如何预防和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冯炜炜医生总结道,首先要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其次,若出现月经紊乱、长期月经稀发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就诊;再者,重视正规的激素替代治疗、糖尿病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而一旦诊断为子宫内膜癌,也不必“谈癌色变”, 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癌前病变和早期内膜癌患者,对于符合保留生育功能的条件者,不再“一刀切”,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保子宫,病变逆转后辅助生殖促进生育的作用。

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而目前腹腔镜微创手术也能达到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病人创伤小, 恢复更快。

“若出现月经不规则或绝经后阴道流血及时就诊。”冯炜炜医生再次提醒。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