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市德比”流产余波未消,豪门夏季热身为何还敢扎堆中国

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2017-03-15 17:17
来源:澎湃新闻

2016年7月25日,原定于当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的2016国际冠军杯中国赛北京站曼联对曼城的比赛临时取消。 视觉中国 图

经历了去年曼彻斯特德比赛前5小时的突然流产,ICC国际冠军杯并未止步不前。

3月14日,赛事主办方宣布了今夏在中国的赛事安排,拜仁、阿森纳、国际米兰、AC米兰和多特蒙德多达5支球队将在中国四座城市作赛四场,规模超越前两届(3支参赛队作赛三场)。

为什么ICC敢于在挫折之后“升级”赛事?这项投入巨大的赛事品牌如何在商业赛市场上确保安全?

第一时间,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主办方嘉达利锋集团(Catalyst))销售与市场副总裁耐小虎。

组织方宣布因连日强降雨,鸟巢的草地已不适宜进行比赛。

全力出击,ICC底气在哪?

“因为草皮问题取消赛事,我们是支持的,毕竟从办赛以来,我们始终把保证运动员身体不受意外伤害放在首位。”

国际冠军赛的话题很容易从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曼市德比展开,耐小虎在感到惋惜的同时,直言不讳即便是商业赛也要有遵循的原则。

事实上,由于去年赛事由ICC和乐视体育联合运营,比赛流产,主办方承受的损失不可谓不大。

按照常理,经历了这样一场滑铁卢后,ICC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应该放缓,但事实则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毕竟此前ICC仅在美国容纳过5支以上的球队,对于中国赛的扩容,耐小虎给出了解释。

“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球迷群体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虽然去年赛事存在瑕疵,但我们还是收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

所谓的积极反馈,耐小虎指出,过去两年在中国的比赛已经为ICC积累了1亿收视观众。商业方面,如果算上那场流产的曼市德比,ICC在第一年收支接近平衡的情况下,第二年应该是可以赚钱的。

比赛宣布取消前,已有少量球迷进入了鸟巢。

有鉴于此,嗅到商机的ICC做出了全力出击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过去和乐视体育的携手,第三年的赛事完全交回到ICC手中,此番操办赛事的嘉达利锋就是ICC品牌创始者Relevent Sports的姐妹公司。

对于和乐视体育分手,耐小虎表示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乐视体育要把精力放在自身更重要的核心业务上;此外,经过两年试水,嘉达利锋的团队已经有底气独立经营赛事。

2015年7月30日,比赛开始前众多皇马球迷在赛场外等待车队的到来。张新燕 澎湃新闻资料

寻找传统电视台当主要伙伴

当然,商业赛是否成功,最终还要落在能否赚钱的问题上,毕竟类似ICC这样的赛事投入巨大,第一年有相关人士透露,仅有三支球队参赛的情况下,预算就达到了1.2亿人民币。

耐小虎首先坦言中国市场相比于海外市场还是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商业赛的盈利点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票房、赛事版权和赞助商,根据ICC实际运营的情况,我们还要面对和办赛地政府的合作。”

“在我看来,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和政府的合作还不够,但现在已经有一些城市的主管单位主动与我们进行了联系……”

作为一个生意人,耐小虎的精明可见一斑,而他的回答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过去我们探讨商业赛事大环境的时候,更多会聚焦于版权收入的无法落地、赞助商引入的困难。

2015年7月30日,皇家马德里球迷场边加油。张新燕 澎湃新闻资料

“版权方面我们不太担心,过去与乐视体育合作,形成了以一家新媒体独大的局面,现在我们的策略是寻找一家传统媒体(电视台)为主要合作伙伴,新媒体方面希望开放给更多媒体平台,合同正在谈,对ICC有兴趣的媒体很多,这一块收入不会是空中楼阁。”

按照耐小虎的说法,ICC还是要兼顾版权收入和媒体传播并重,毕竟要想把ICC在中国做大,更大力度的传播是一个首要条件。

而谈到赞助方面,耐小虎很兴奋。

“赛事的广告赞助每一年都在增加,去年好于前年,赞助商收入当时增加了73%,今年的完整数据还没法给出,但在距离赛事还有4个月的情况下,我们的赞助收入已经与去年持平。”

去年ICC的赞助商多达15家,在今年第一批公布的合作伙伴和赞助商中,包括奥迪、阿联酋航空、小牛在线、佳兆业、微博等品牌都赫然在列。

2015国际冠军杯中国赛上海站,皇马与AC米兰在90分钟内互交白卷,在点球决战中,“银河舰队”以10比9胜出,获得国际冠军杯中国赛区的冠军。东方IC 图

球队和比赛地点经过深思熟虑

赞助商、媒体版权都已经或者接近落实,今年的赛事票房又会有怎样的预期呢?

考虑到ICC的所有参赛队都是世界豪门球会,对于中国球迷有莫大的吸引力,看上去票房不会成为阻碍ICC变现的阻力,但耐小虎表示在选择球队时主办方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比如AC米兰,虽然近年来成绩不太好,但在中国有良好的球迷基础,而国际米兰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位中国老板,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米兰德比搬到中国,这都是刺激票房的重要举措……”

而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现在ICC最不需要担心的一块收入也是票房,在与佳兆业签署了票务合作关系之后,ICC中国赛的门票实际已经外包给佳兆业,无论最终上座率如何,ICC已经有商家兜底,票房一块属于稳赚不赔。

在中国商业赛经历了长期寒冬之后,ICC的强势介入似乎在改写中国商业赛市场一度赔钱赚吆喝的历史,不过在投入水涨船高的同时,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也不现实。

耐小虎谈及ICC在中国的发展时也强调要着眼于未来,“未来会有更多二线城市进入ICC的版图,我们希望最大限度地培养赛事的忠实观众,把赛事品牌在中国进一步做大。”

对于商业赛而言,一锤子买卖也曾经是中国很多办赛方的习惯套路,其中不乏盈利者,但亏本者大有人在,随着观众与赞助商的口味越吊越高,如何循序渐进、将赛事做出品牌效应,这或许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