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数据|北京旧城还能闻到哪些“京味儿”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封蓉 刘璐 马頔翔 程情仪
2017-03-13 18:06
来源:澎湃新闻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我们听到的世界是抑扬顿挫的。那我们闻到的世界呢?是雨滴打在泥土上,激起的清新气味?还是割草时分,空气中氤氲着涩涩的青草香?或是米饭煮好时散发出家的熟悉味道?

气味隐匿在忙碌嘈杂的大千世界中。它构成人们周围的环境,反映当下的状况,唤起人们的回忆。美国研究表明,经过一年时间,人们可以准确记住65%的气味(而三个月的视觉准确度仅为30%)。神经生物学家戈登·谢泼德也指出,嗅觉涉及人脑中的很多区域,除记忆和情绪以外,还与语言等更高级的系统联系。正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所说:“无形的嗅觉或许也是一种坚固的存在”。

但长期以来,城市的气味却被忽视。

世界对城市气味的研究

近几年来,国外对城市气味的科学研究逐渐增多。有些通过嗅觉设备,对气味特征、气味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进行科学测量;有些通过在线用户在地图上标记气味进行统计,或通过实验进行感官感知。组织实验员行走感知,是近年来国外学者采取的最主要研究方法。

上世纪90年代,挪威的艺术家和气味专家Sissel Tolaas,致力于收集不同形式的味道。她周游全球,采集了7000多种气味,包括人的体味和城市的气味等,又回到实验室把它们蒸馏提取,取罐封存,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气味博物馆”。Tolaas的雄心壮志是,把“气味”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具体化,帮助人们重新发现从未留意过的气味和城市中隐藏的气质,她的“城市味景”项目,搜集了斯德哥尔摩、伦敦、开普敦、和柏林等城市的气味,并制作出气味地图。

气味系统分类轮盘

近几年,来自英国的“感官”艺术家和设计师Kate Mclean创造了气味系统分类轮盘,对不同气味定义颜色。她还将城市土地细分,定义城市中心和主要区域气味的颜色。她曾带领志愿者进行寻味之旅,在巴黎、阿姆斯特丹、米兰、新加坡、纽约、爱丁堡等多个城市,进行了“感官地图”的系列创作。在她看来,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例如,她认为最能代表纽约的气味是“一种温暖的、微微发霉的酒窖的香味”。而阿姆斯特丹,是“混合了运河水、咖啡香和甜华夫饼的味道” 。爱丁堡则是“从啤酒厂里散发出来的麦芽香气”。

巴黎的气味地图

来自都灵大学的Rossano Schifanell团队对城市气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数据分析在线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据,综合实地调研,将每一种气味落实于街道地图。目前,他们对伦敦、巴塞罗那、罗马、马德里、纽约、波士顿等城市都进行了气味地图的研究和绘制。

伦敦城市气味地图

英国学者Victoria Henshaw对认识和设计城市气味环境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在《Urban Smellscapes》一书中探索嗅觉及个人特征,与周围建筑物、街道和周围活动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通过参与者的反馈,定义气味模型,结合场所和空间气味进行城市设计。她与建筑师、城市设计师、规划师和工程师创建了关于气味和城市研究的博客Smell and the city。探讨在城市设计与管理中,如何使城市气味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团队进行了谢菲尔德、纽约、曼哈顿等城市的气味研究,并发起了招募气味调查员的线下活动。

相较国外,中国对城市气味的科学研究较少。2016年11月,有15位实验员对北京南锣鼓巷展开长达75分钟的闻味儿实验,并借鉴了Kate的研究方法,对自己闻到的气味进行定义和打分,最后绘制出了南锣鼓巷的气味地图。

南锣鼓巷气味地图

然而,还有许许多多独特的北京味儿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有的蔓延了上千年,有的可能仅存于这一季。为了留住这些宝贵的气味记忆,我们借助新数据的支撑,以人在街道中的感知体验为出发点,对北京旧城的气味进行了感受与探究。我们发现,传统的北京旧城充满了多元的气味。

数据从哪里来?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包括:

1)路网,本文所用道路为车能通行的道路;原始路网数据细节过多,经过制图综合与拓扑处理,确定参与计算与分析的道路路段有4279条。

2)新浪微博评论和大众点评,考虑到气味和人的主观感知相关,判断城市中的气味种类和人们的喜好程度的关联性时,采用了微博评论语义分析的方法,包括微博评论数据291915条,大众点评数据108995条。通过分析语言中对某种气味的情感倾向,确定人们对城市中气味的喜好程度,并区分气味浓度。

3)地图兴趣点POI,根据简化后的街道,选取街道两侧街区内与城市气味相关的POI点位,共计47764个。

4)实地调研,掌握后海片区气味景观数据,包括气味类别、气味强度、持续时间等。

北京旧城的气味分哪些种类?

由于每个城市的生产生活环境、空间格局各不相同,其气味的构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以及人们对这些气味的在意程度也不相同。本次研究综合已有研究中对气味的分类,主要参考Henshaw的气味分类以及Kate的气味轮盘设计预调查问卷,在北京旧城寻找常住人群进行调查。通过收集和分析问卷,结合研究人员的访谈和实地调研情况,最终确定研究的气味分类。

最终将北京旧城的气味分为食物、自然、城市生活排放、城市建设、动物、汽油与尾气、医药、烟草、人造香气、其他共10大类,并适当细分为中类和小类,以指导下一步的气味地图绘制。

北京旧城气味分类

根据气味分类,我们绘制出旧城内的气味地图与城市气味浓度地图。旧城中气味源点多,各种POI点位都对城市的街道产生了影响,每条街道都有着丰富的气味层次。

北京旧城气味分布地图(左)北京旧城街道气味浓度(右)

北京旧城的五个气味层次

我们进一步分析街道上的气味,研究气味单因子影响下的城市街道体系,形成北京旧城主要的五个气味层次:

(1)食物:旧城好吃

美食构成了旧城气味地图的基底,旧城内共分布各色餐饮店面6719个,遍布旧城街道。在满足街区与游客的生活服务的基础上,一些特色的餐饮街区如:南锣鼓巷、后海酒吧街、西单小吃街、前门小吃街等成为人群聚集和高活力的地区,也是反映旧城美食特色的集中区。

旧城街道食品分布地图(左)旧城食品气味浓度分布图(中)旧城街道食品种类分布(右)

(2)污染:尾气排放和街道卫生

一方面,旧城内部街道和胡同宽度有限,道路上尾气排放严重,人们反感的道路拥堵与尾气排放、大气环境污染,是旧城品质环境提升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一些商业店面的污水、垃圾的肆意堆放、个别卫生间的卫生问题等,也对市民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污染形成了旧城气味背景的第二个层次。

旧城污染分布地图

(3)自然:旧城少绿

旧城集中绿地与公园设施分布分散,道路上的线性绿化设施未能良好地沟通集中的绿地斑块。传统旧城中,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模式遇到问题,旧城的树木与房屋的共生关系遭到了破坏。因此,零碎的绿地系统是旧城气味叠加的第三个层次。

旧城自然分布地图

(4)生物:旧城失调

蝉鸣鸟叫少了,传统旧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模式逐渐淡化。而旧城中集中的宠物店、动物园构成了气味叠加下的第四个层次。这种气味受欢迎度较低。

旧城宠物店、动物园分布地图

(5)演变:旧城失格

传统的工匠技艺逐渐消失,旧城稳定的演变节奏受到拆建的影响。持续的拆建与加建时释放的气味与扬尘以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构成了旧城的第五个气味层次。

旧城垃圾、建设点分布地图

人们喜爱什么气味

我们筛选出旧城中为人喜爱的气味。这些地区能体现旧城的特色,对旧城品质与活力的展示具有参考意义。若对应到街区街道,后海、南锣鼓巷、西单、王府井、天坛等地区具有适宜的步行空间和丰富的街道气味。

受人喜爱的气味分布地图(左)舒适惬意的街道地图(右)

人们讨厌什么气味

我们也筛选出旧城中令人讨厌的气味。这些地区影响了旧城的街区品质,因为,机动化带来城市气味品质的下降。交通尾气的排放、城市装修、交通枢纽的人流密集处,都是街道气味景观降低的关键因素,这些气味限制了人们在街道空间的停留、交往与互动。

令人讨厌的气味分布地图(左)环境品质不佳的街道地图(右)

后海有哪些独特的气味?

后海地区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人们在这里不仅能体验有山有水的自然风光,还能体会周边王府和名人故居带来的老北京味儿,不仅有安静闲适的酒吧,还有隐藏在胡同中的各色老北京小吃。

我们初期调查发现,35%的受调查者最喜欢后海地区的气味。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后海地区是北京旧城内最适宜旅游休闲的地区。我们的气味分析也发现,后海地区气味种类繁多、层次明显。因此,我们选取后海地区进行详细调研。

通过实验员对后海地区进行“实地闻味儿实验”,我们发现,后海地区的大部分气味舒适宜人,例如秋冬季节,后海公园内散发出淡淡的落叶和泥土的自然气味;茶馆散发出清淡茶香,由于周围环境味道不浓厚,因此茶香飘散较远。而后海地区中味道最为强烈持久的,是银淀桥两边炸鸡烧烤等食物的气味。当然,后海也存在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气味,例如一些公共厕所、下水道、垃圾等散发的气味。此外,还存在许多临时性气味,包括路上行驶汽车的尾气味,以及路过行人的香烟味、香水味等。

我们发现复合多样性的业态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们喜爱后海地区的主要原因。同时,后海地区保留的许多老北京传统也更容易唤起当地居民的记忆,给外来游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后海地区气味景观与分析

气味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

我们也采用微博语义分析的方法,分析人们对不同地区气味的喜爱程度,将之与所得气味地图进行比较。由情绪评分图可见,正面情绪较高地区主要集中于二环内东北一带,其中后海、恭王府、北新桥、景山、阜成门等地区较明显。而负面情绪较高地区则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内南面、东北边缘、西面边缘等。东直门北桥、阜外大街、广安桥、珠市口、幸福街等分数评分明显较其他地方更低。

将气味浓度图与情绪评分图叠加,得出分析图。可以看出,正面情绪较高的地方,主要涵盖了自然、温和型食物等较受大家喜欢的气味。比如,绿化覆盖率达91%的后海公园、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低碳生态景区,都深受喜爱。而负面情绪较高的地方,大多遍布在快速道附近。可以看出,人们不喜欢高峰交通拥堵地段、北京二环主要交通地段的气味——主要原因是,大量汽车废气排放、垃圾堆积等的气味,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

情绪评分图(左)叠加分析图(右)

研究气味景观有什么用?

这些平日里被遗忘的气味,可以启发我们的城市规划。比如,我们可以参考气味地图,初步规划出包括运动、观光、文化等不同主题的游览路线,以引导人们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

运动路线地图(左)观光路线地图(中)文化路线地图(右)

另外,还能将其应用于主题活动的策划中。例如,依照商业空间型态与形象,设计出专属的气味,优化空间体验。也可以建立街道气味仓库,设计嗅觉识别系统,通过气味改善街道空间。甚至可以建立气味博物馆,将城市气味景观植入文创产业,打造独特的城市感知体验,提高城市空间的识别度,提升城市街道品质和活力。

将气味景观植入文创产业

在我们的城市中,存在复杂多元的气味。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师往往着眼于几种不好的城市气味来进行管控,这种措施难免单一和消极。气味有助于一个地方社会经济身份的构建,比如油腻的气味来自快餐店,往往与棚户区和夜间经济相关联。气味成为一个看不见的标签,加强了不同人群的界线。透过对城市气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了解市民的生活感受。

(本文改写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6年秋季学期研究生《大数据与城市规划》课程论文,指导教师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