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君越·思想湃|“戏剧工作者的真”VS“流量演员的假”

刘玉侠
2017-03-08 09:29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流量演员”或“IP演员”这个称呼也许并不陌生——对于他们,更常见的称呼是“小鲜肉”。他们即使没有过硬的表演实力,但凭借自己俊俏的外表和自带流量的属性,即可获得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青睐。不过,时不时有圈内资深演员站出来指责他们:演戏全部用替身,台词根本记不住,拍戏就拍个表情包,完全就是在“卖脸”,根本不懂表演是什么。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演艺界年轻人都是这样。有一群年轻人,他们热爱表演,科班出身,即使在剧场境况不佳的现实情境下,仍在用炽热的真诚守护一份对戏剧事业的热爱,缪歌就是这众多坚守者之一。他说,“我是演员,也是导演,但是我更喜欢称自己是一个‘剧场工作者’。在剧场,我们能在同一个封闭的黑匣子里边,共同感受彼此的心跳,知道对方在笑,知道对方在哭,知道对方因为戏剧本身在感动,这种现场情感交流的形式是戏剧特别有魅力的地方,也是剧场存在的意义”。

其实,在演讲开始之前,缪歌就不断地在舞台上调试话筒音量,他说,我了解舞台上什么音量,观众听着最适宜。在思想湃的演讲中,缪歌的目光试图照顾到台下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台下灯光比较暗,看不清楚,但正如缪歌所说,那是一种无声的交流。

真诚面对自己内在的热忱

缪歌毕业于沈阳的一所农业大学,学着与戏剧完全无关的专业,但是大学期间就表现出了对于影视的热爱。他说他当时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看电影上,花300块钱买了一部很小的黑白电视机,再买了一台VCD机。在这之后,别的同学上课做实验的时候,他就躲在寝室里看电影。

毕业后,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到北京去,考上北影。但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硕士并不是那么好考,尤其是专业课,“试卷发下来我看了一眼,大脑空白,完全不会”。正当他心灰意冷,打算离开北京的时候,他被同学拉去中央戏剧学院的剧场,观看了一场中戏学生的毕业演出。这次演出彻底改变了缪歌的人生轨迹:“当时我整个人就被震撼了”,他说。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重新参加高考,再读4年本科。只不过,这次他的目标是中央戏剧学院。

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这个二十多岁还来考本科的“大叔”非常好奇,他说他非常幸运,连考两年,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中戏的大一新生。如今,距离自己毕业已经五年,在回首自己一路走来的艺术之路时,他说,“自己会从事这个行业,开始是因为兴趣,后来兴趣演变成了热情,再加上自己的偏执,所以面对自己内心沸腾的热爱时,是戏剧选择了我”。

情感真诚是表演的内核

对于表演,缪歌认为学戏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先从外部技巧入手,然后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用内部情感来充实表演形式。另一种途径是演员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历积累,然后再去学习外部技巧。不管怎样,表演都不能缺失真诚情感这一内核。

关于情感真诚的认知,缪歌说是因为一部戏的触动。在那部戏里,一个19岁的女孩意外怀孕,于是她和男朋友讨论要不要留下这个孩子,其中涉及到大量男女主人公和“意外孩子”之间的感情纠葛。之前,演女孩的演员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小姑娘,演得很好,但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后来,这个演员因为读了研究生,无法前来排练,他们替换了一个有孩子的女演员,她的那种情感表达弥补了之前那个女孩表演的某种缺憾。这种有生活实感的表演是有温度、有感染力的,所以冲击力特别强。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真诚当然是演好戏剧的前提,但是在真的基础上,演员还需要在舞台上将自己完全剖开。因为只有演员把自己的生活、精力、能力融进角色中,才能更好地向观众传递角色本身的情感。

面对冲击,我们只能更加真诚

“前几年,还有很多舞台剧的导演、演员在排大量有质量的好戏,我们在一起工作,即使赚钱很少,但是每天很开心,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的职业”,缪歌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娱乐迅速发展,大量资金投入网络市场,网络影视剧发展很快,很多戏剧行业的从业者正在慢慢离开剧场,去互联网平台上寻求发展。而那些坚守在舞台上的演员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坚持走下去。

缪歌说,目前我能想到的办法,就只有更真诚。如果我们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完全妥协,观众只会走得越来越快。我们一定要在保持戏剧作品质量的前提下,让观众看到更多更好的戏剧作品,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来看我们的演出。

相比之下,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流量小生”却受到热捧,缪歌说自己有一个戏剧学院毕业的同学,被聘去当“流量小鲜肉”的表演指导。起先,流量小生只是迟到早退,学习态度极度不认真,接着演变为极度不耐烦,逐渐对表演指导老师出言不逊,后来直接恶言相向,不再过来上课了。科班的表演系学生没有机会直接出镜,只能在幕后做一个受尽苍生气的表演指导,“我觉得这种现象既是社会浮躁的结果,也是对艺术行业的某种玷污”,缪歌说。

关于真诚之外的一些思考

在电影《爱乐之城》中有一段关于经典爵士和现代爵士相互博弈的探讨:“我知道,这不一样,但你说你要拯救爵士,如果没人听,还怎么拯救?因为你这样的人,所以爵士才在消亡。你在灯塔咖啡屋对着90岁的老人表演,孩子们在哪里?年轻人在哪里?你执迷于肯尼·克拉克和塞隆尼斯·蒙克,这些人是革新者,如果你固守传统,怎么能成革新者?你抱着过去不放,但爵士讲的是未来。”

很多后来被奉为经典的传统艺术在当时也是革新者求变的结果,有时候固守传统也是一种自我束缚。关于传统艺术的坚守与创新,很多传统艺术从业者都在寻求出路。比如,昆曲这一戏曲精粹也在借用现代技术和艺术形式寻求创新表达。

相对于电影、电视剧,话剧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艺术门类,在谈到未来发展时,缪歌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真诚,并期望通过这一态度支撑起他关于舞台表演的信仰和实践。

其实,通往真诚的道路任重道远。如何用现代的艺术和技术形式让传统艺术焕发活力,将更多注意力投注到有质量的艺术作品里,而不是一味靠“流量鲜肉”吸引眼球,守住那份精神的纯粹,守住这种别具魅力的剧场艺术体验形式,缪歌这场真诚的演讲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与缪歌对谈

1、你既做导演,又做演员,如果导演和演员发生冲突,听谁的?

A:听导演的,因为我当过导演,所以知道导演对舞台的把控更加宏观。

2、在电影《爱乐之城》里,女主角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参加试镜却不断地遭遇各种失败,最后她决定自编自导自演一部独角戏来展现自己的表演天赋。你所认识的国内演艺圈,有没有类似的故事?

A:像电影女主角只是一个咖啡厅的服务员,想要进入这个圈子,这个其实很难,很难在于一定得有实践,没有实践,只剩爱好和天赋,直接能够成长起来的,目前没见过。

3、你执导的《金龙》和参演作品《我是月亮》都有着一定的实验话剧色彩。从你的以往作品来看,大多数都比较文艺和小众。这跟你的个人偏好和风格有关吗?

A:《金龙》其实不文艺,很写实,只不过呈现方式,中国很少见过,是布莱斯特风格。《我是月亮》会在4月19到24日在上海的黄浦剧场演出,到时候欢迎大家前去观看。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