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英雄走后:好支书周炳耀与他正在改变的村庄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发自福建宁德
2017-01-22 15:40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春节,对于宁德古田卓洋乡庄里村的村民而言,他们所谈论的话题当中肯定离不开一个人物——“耀仔”。

2016年9月15日凌晨6点许,年仅45岁的福建宁德古田县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在防抗第14号强台风“莫兰蒂”时,为保护村民财产安全被洪水冲走。

作为一位备受村民敬重的村支书,他的离去迅速让村庄被忧伤的氛围笼罩,至今未能完全散去。

去年中秋节,村民们以一种独特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思念——全村不烧饭。
福建省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村支书周炳耀生前的留影。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此前每逢春节,周炳耀都会开着车去迎接返乡村民,今年大家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在庄里村,关于周炳耀的小故事很多。村民记得,他自幼就是村里的“孩子王”,见多识广,凡事都想在前头,干在前头,他是全村第一个穿上西装的人,第一个会用电脑淘宝的人,第一个买小车的人,也是第一个闯荡北京城见世面的人。

多年来,他乐于助人,“有事找耀仔”甚至已成为庄里村民的潜意识。

“现在都无法接受‘耀仔’离开的事实,我相信其他村民也都差不多吧。”村民周传义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在他印象中,周炳耀总是忙忙叨叨地为村里干这干那,现在他不在了,感觉村里“没当家人了”。

那条吞噬了周炳耀生命的庄里溪早已恢复了往日的温顺。它从山上蜿蜒而下,安静的流过庄里村。可是近几个月来,庄里村作为舆论中心,开始不平静起来。

作为一名平凡英雄,周炳耀的离去引发了社会的共鸣,从中央到全国各地媒体记者纷纷涌进了这座隐匿于高山深谷的偏远乡村,寻访“耀仔”动人的故事。庄里村也正在各级政府、媒体的聚光灯下,悄然发生着改变。

周炳耀的老房子正在改建为纪念馆。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图

“耀仔”走后

作为周炳耀的女儿,周巧烂已经无数次站在报告台上讲述自己父亲的故事。她原本以为自己讲多了会麻木,可每次她报告时依然忍不住会泪流满面,甚至有时候哭出声来,台下的听众也会随之抹泪。

“我以前比较不懂事,经过我爸这件事以后,也懂得比较多一些。”周巧烂对澎湃新闻说。

她原本已远嫁海南,父亲走后,母亲的状态不好,只能留在家里照顾。她人生第一次真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我现在家里主要是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她身体不好,现在尽量让她少做,我自己家里的事情多做一点。”周巧烂说,她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学过做家务,而现在每天都要学会做饭、打扫卫生。

“父亲是家里的支柱,现在爸爸走了,刚开始时候,家里都有一种倒掉的感觉,现在才开始好一些。”周铭灿告诉澎湃新闻。

作为儿子,他在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情况下就成为“一家之主”。他说,近两年他只能留在村里,接手父亲生前种植的食用菌和水果,试着帮助打理村中的事务,以后还是要“出去看看”。

作为19岁时便走出庄里村到城市的“打工一族”,周铭灿对农活完全不了解,每一件事都要向长辈和乡亲们请教。在父亲走后的短短几个月,他犹如一夜催熟的男孩,感受到了父亲的“不容易”。

“他对村里的担当,待人接物,包括作为家里的主心骨,每一件事都很艰难。以前是不懂事,但我现在越来越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伟大之处了。”周铭灿说,以前父亲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是笑嘻嘻的,也从来不会对妈妈红脸,讲话从来没有大声过,仅仅做到这一点都十分不容易。

作为周炳耀在庄里村多年的搭档,村支委张华忠压力也不小。他说:“我现在做事没有帮手了。”此前他们多年都一起种香菇,一起出去打工,包括忙村里的事儿。

周炳耀言行举止对他产生着无形影响,“尽管他自己挣不了多少钱,但他总会经常帮助他人,村民有什么急病,生孩子送医院,三更半夜随叫随到,为此他倒贴了很多钱,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张华忠对澎湃新闻说,周炳耀是他“最佩服的人”。

“他经常给我讲,如果当干部要赚钱的话,根本当不下去,当干部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张说。

现在最佩服的耀仔走了后,村主任刘长务和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将河岸和马路修好。

“现在政府的钱还没有过来,但我们会想方设法修好的。”张华忠说。

英雄效应

周炳耀走后,福建省市县各级党委作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福建省委宣传部授予他“八闽楷模”荣誉称号;宁德市委宣传部追授他为“2016年度宁德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人物’”;古田县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同时,福建各级政府组织了报告团,巡回报告周炳耀的故事。

当年,为了村民致富,周炳耀放弃了外出发展的机会,带头种植了两万多袋花菇,精心管理,到年底一算,纯收入竟达5万元。村民们坐不住了,纷纷上门讨教,他主动帮助村里人种菇,包括那些已经在县城买房、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被他劝了回来。

2009年,周炳耀当选村支书时,庄里村也是出了名的“空壳村”、“负债村”,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到了201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上升到12860元,远高于全乡的平均水平。

为了改善村里的生产设施,他经常到县乡机关去跑项目,有多少算多少,缺口资金总是他带头搞垫付。经过多年的付出和努力,他获得了信任,连续三届满票当选村支书。在上级领导的眼中,庄里村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放心村”。

在周炳耀的努力下,全村硬化了6条水泥路面、新开了3条机耕路,修建了河岸护坡,还完成了老人活动中心和自来水工程建设等一批民生项目。

尽管,庄里村的河岸和马路还未能完全修好,但英雄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却在庄里村显现了出来。

根据宁德市当地媒体报道,宁德市政府决定支持帮助完善庄里村农家书屋、宣传文化墙等宣传文化设施建设;协调安排市直5家省级以上文明单位挂点庄里村,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进一步学习弘扬周炳耀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目前,周炳耀陈列馆已在动工,施工人员已经对外墙进行粉刷改造。当地政府希望以周炳耀的老房子为基础,建造成为陈列馆、主题公园和党员学习基地。

据澎湃新闻了解,陈列馆展厅面积500多平方米,主题公园规划建设用地10亩,将会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场所。

“我们已经请了厦门一家公司设计方案,争取3个月之内完工,乡里面先买单,以后再申请获得上级补助,陈列馆将会和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一起结合进去,挖掘乡村旅游。”古田县卓洋乡党委书记陈昱晨告诉澎湃新闻。

目前,陈列馆已收集整理的周炳耀相关物品陈列在庄里村老人活动中心楼上的临时展厅内,他生前用来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难题的粉刷、冲击钻等各类工具一应俱全,还包括各级党组织颁发给他的表彰证书及其事迹材料。

“我们要把周炳耀未尽事宜做好,把他的精神树立在村里,让世世代代来到庄里村,都知道出了一个周炳耀,他做人处事的精神我们要永远的学习。”陈昱晨说。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