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劫①|捕鸟者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因为“找钱困难”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2016-11-21 09:46
来源:澎湃新闻

“上半年,地里钻出来,就是山毛笋;下半年,天上掉下来,就是抓鸟。”
和很多地方一样,捕鸟在浙江海盐县颇有传统,世代居住在山上的海盐县澉浦镇陈顺怀老人说,山民有捕鸟的习惯,“我们上几代人都是捕鸟的,世世代代传下来”。

几位捕鸟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烹饪过的野鸟,在当地宴席上是能挣面子的菜,“有钱人家才能有”;一位遭遇过车祸的捕鸟人则表示,是听信别人说 “野鸟大补”才开始张网捕鸟。

截至11月4日,海盐县开展“清网行动”以来,累计清除网具312张,抓获涉案人员6名,查扣野生鸟类227只。

海盐县巡特警大队一位办案民警称,目前该县抓获的捕鸟人大多五六十岁,甚至是年龄更大的老人。“年轻人上班或出去打工,看不上那一点点钱,接触社会也比较多,知道捕鸟违法。”

兼职鸟贩周天洋解释称,这是因为年纪大的村民“找钱困难”。

上述民警表示,也许三四年后,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捕鸟行为才会绝迹。

因别人说“吃野货对身体好”而捕鸟

10月16日上午,志愿者在浙江海盐县阁老山山林中一张捕鸟网上发现的死亡的鸟儿。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图

早上五点多,天蒙蒙亮,海盐县秦山山脚下传来电动车刹车的声音,之后,一个人影闪进黑黢黢的静寂山林里。

45岁的姚朝山是当地人,初中毕业后,他就在当地的厂子里上班。2014年遭遇车祸,他只有一个眼睛能看见东西。

每天上班前,姚朝山都会准时来秦山山顶一趟,查看捕鸟网。

他经常有收获。最多的一天,他从网上摘下来二十多只鸟,大的如黄鹑、花鸡,小的如麻雀。

“有死的,也有活的。活的就捏死,再拔毛。弄死,才肥一点。”10月25日,在海盐县巡特警大队的办案区,已被取保候审的姚朝山称,自己抓到的鸟基本上麻雀居多。

姚朝山自述,之所以捕鸟,源于别人告诉他吃“野货”对身体好。

他在车祸中头骨骨折,遇到下雨天,头有时会发胀。别人跟他说,“你身体不好,去抓几只鸟来吃吃,营养好得不得了”。于是,他便动了上山抓鸟吃的念头。

今年9月底,他在一个地摊上买了7张捕鸟网,每张七八元钱,10月1日便到了秦山上开始抓鸟。

在秦山山顶,他找到断了的竹子,把鸟网张起来,“我都是每天天刚亮的时候,去山上看看有没有抓到鸟”。

一开始抓到鸟时,姚朝山自己烧着吃了两次,他觉得并不好吃。

此后,他碰到了卖水产的小贩周天洋,对方问他有没有鸟卖,自此,他开始卖鸟给周天洋。

姚朝山说,10月1日到7日,他至少卖了70只麻雀给周天洋。而据羁押在海盐县看守所的周天洋供述,姚朝山还卖给他至少20只花鸡和十几只黄鹑。

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非法狩猎野生动物二十只以上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如果数量不足二十只,则给予行政处罚。

姚朝山称,自己在新闻里看到“捕鸟违法”的宣传和海盐县打击捕鸟的行动后,“觉得今年挺严的”,于是到派出所自首了。而在他自首前几天,周天洋刚被海盐县警方抓获。

10月8日,澎湃新闻率先报道了天津、唐山惊现“万米网海捕鸟”。国庆期间,动保组织“让候鸟飞”志愿者在两地拆网约两万米,发现挂网死鸟5000余只,解救挂网活鸟3000多只。

事件引发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国家林业局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为期40天的“清网行动”,强化对候鸟等野生动物集群分布区、繁殖地、越冬地、迁飞停歇地及迁飞通道等重点区域和线路的野外巡护看守,严防使用网捕、毒药等违法工具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的活动。

姚朝山称,自己在厂里上班,收入不算低,每个月工资五六千元钱,捕鸟卖鸟一共才获利数百元。因为捕鸟而有了人生污点,他懊悔不已,觉得不合算。

他向警方表示,自己愿意在工作之余,上山拆捕鸟网,将功补过。

捕鸟网太便宜,很容易收回成本

海盐县,一只被大网网住的鸟。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图

在采访中,姚朝山表示,捕鸟网太便宜了,麻雀1.5元一只,花鸡38元到40元一只,而捕鸟网仅仅七八元一张,很容易就收回成本。

他认为,如果捕鸟网被管住,不会有那么多人抓鸟。

捕鸟人胡春堂也同意姚朝山的观点:鸟网太便宜了!

胡春堂今年六十多岁,眼眯成缝,一脸苦相,自述捕鸟至少有三年。他是海宁市黄湾镇的农民,常和同村人在海盐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景区的北门卖桔子。

胡春堂告诉澎湃新闻,以前人们多是用各自手工织的网来捕鸟,如果要买网,得花十几元钱,价格很贵。而且当时的网不能淋雨,不耐用。而现在的捕鸟网是机器织的,是用化纤材料织的,不用每天收网。网即便经日晒雨淋,还能用四五十天。

10月中旬,澎湃新闻跟随志愿者实地探访了海盐县的秦山、南北湖景区内的扬山(飏山)等地,发现了上百张捕鸟网。

细密的捕鸟网隐藏在光线昏暗的树林里,人眼也难以分辨,进山拆网的志愿者往往不小心撞上,才发现捕鸟网。

每张捕鸟网的长度约十二米,悬挂高度约三米高,有的甚至高过树冠。一位志愿者总结说,这里“有山即有捕鸟网”。

捕鸟人用两根扎在地上的竹竿将鸟网撑开,网线是细而坚韧的尼龙丝,拉紧后锋利如刀。网非常软,鸟撞上去,就脱不了身。鸟儿越挣扎,网线勒得越紧,它的翅膀、爪子、脖颈、头、眼,甚至连舌头都会被网线扯住、重重缠绕,往往伤痕累累、血迹斑斑。

胡春堂说,自己主要在山下树林里张了网,从每年的九月份、十月份,一直张网到第二年的清明节——三四月份。

胡春堂表示,每年春节,初一到初三,在南北湖景区北门附近的六里镇农贸市场门口,总会有五六个捕鸟人售卖捕到的花鸡、黄鹑等,“也是拔了毛的,吃鸟人都认识是什么鸟。”春节也只能卖三四天鸟,因为,初四、初五,执法人员就上班了,有人管了。

他说,比起山上,山下的鸟少,大部分是麻雀。他家里冰箱里就放着60只冰冻着的麻雀,已经拔了毛,“如果要,可以便宜点儿”。他售卖麻雀价格是一只1块多钱。

捕鸟人胡春堂售卖的30只麻雀,被拨毛后冻在冰箱里。

胡春堂知道捕鸟违法,他应对策略是,尽量不把鸟卖给陌生人。

胡春堂介绍,当地的婚宴上,烹饪过的黄鹑或花鸡,是一道能挣来面子的菜,有钱人家才能有。

“婚宴上或者有钱人家才能上一道用野鸟做的菜。”10月27日,被关在看守所里的海盐县澉浦镇人大代表徐沛东隔着铁栅栏说道。

胡春堂被海盐警方抓捕后,移交给了海宁警方,因其系海宁人,且交易地点也在海宁境内。

徐沛东也因为捕鸟,被羁押在海盐县看守所里。警方从他家里搜出49只冰冻着的鸟,有大有小。

捕鸟人大多是老人、甚至是独居老人

在凤凰山山脚下的一张捕鸟网上发现的被困野鸟(后被解救并当场放生)

徐沛东今年60岁,曾是村里的生产队长,面容清癯,牙齿参差不齐,但身体硬朗。
他说,自己认识村里的捕鸟人,“今年他们说不想抓了,把地方让给我,我就去了买了抓鸟的网,想着锻炼身体,玩玩。”

他买了15张捕鸟网,每张网长度为12米,布在南北湖景区附近的山林里。

他每天上山两次,去看有没有网到鸟。自称从10月2日到7日,共抓到58只鸟,自己吃了几只,其余的都冻在冰箱里。

徐沛东一再向澎湃新闻强调,他是第一次捕鸟,10月7日收到海盐县政府有关部门发送的“捕鸟违法”相关短信后就停手了,没有再捕过,自己捕的鸟也从未卖给其他人。

但办案民警不相信他的话,“小偷被抓到时,都说自己是第一次作案,但经常被查明是惯犯”。目前,徐沛东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海盐县巡特警大队一位办案民警向澎湃新闻感叹,目前警方在该县抓获的捕鸟人大多五六十岁,甚至是年龄更大的老人。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法律意识淡薄,缺少社会关爱,甚至是独居老人。

该民警表示,令人庆幸的是,还没有碰到年轻人涉案的情况。“年轻人上班或出去打工,看不上那一点点钱,接触社会也比较多,知道捕鸟违法。”

鸟贩周天洋也同意这个说法,称现在捕鸟的人都是年纪大的,50岁以上的当地村民,因为“找钱困难”,而年轻人则很少有捕鸟。

上述民警表示,也许三四年后,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捕鸟行为才会绝迹。

国家七部委督导组刚走,浙江省海宁市捕鸟现象死灰复燃。山林中又惊现大片鸟网。

海宁市森林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也告诉澎湃新闻,他们曾查获该市一位年近80岁的捕鸟人,独居在山里。执法人员只能对他进行教育,并拆除他布的鸟网,“老人家还很火大,一直发脾气”。

因兼职贩鸟被抓的周天洋举例说,过去麻雀很多,甚至被列入“四害”,“麻雀以前吃庄稼,人人喊打,现在却要保护,很多上年纪的人都不理解。”

七十多岁的陈顺怀是海盐县澉浦镇的村民,世代居住在山上。

说起来捕鸟,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捕鸟,我爷爷捕鸟,我爸爸捕鸟,我哥哥也捕鸟。”

据陈顺怀介绍,上世纪70年代,捕鸟是算工分的。鸟要交到村里的生产队,“要活的,个人不允许买卖”,生产队会将鸟卖到杭州的土产公司。后来,供销社也开始收鸟。再往后,可以个人卖鸟了,他和哥哥去镇上卖过煮熟的鸟肉。

陈顺怀说,那时候捉鸟、卖鸟,都是为了补贴家用,自己没舍得吃过。只在煮熟时,和哥哥一起舀些汤来解馋,“鸟肉是要拿来卖钱的”。

“但是那时候捉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捉鸟根本已经乱套了,”陈顺怀说,以前捉鸟很文明的,一天捉到一两只,就差不多了,常常一两天都捕不到一只,“不是现在这样大面积、大批量地捉”。

“有一次,我爸爸在发火,火什么呢?我一个堂哥,春天张网抓鸟。我爸爸叫他把网收掉,不能抓。春天是孵小鸟的,春天如果抓了,是把‘老母鸡’下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顺怀、姚朝山、周天洋、胡春堂、徐沛东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