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剧看懂美国大选②|美国选举的新乱象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6-11-06 22:03
来源:澎湃新闻

在美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政治选举的”阴暗面”,竞选人之间互相打压互相揭短的场景比比皆是。而在现实中,美国竞选中也确实存在着所谓的负面竞选。随着近年来超级政治行动委会会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应用,美国竞选中产生了新的乱象。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博士是这样解释的:

片段一:负面竞选 污化对手

这个片段是在展示美国竞选中的所谓负面竞选,就是候选人之间不再就能为、经验、政策能力进行比拼,反而互相揭短,甚至是互相抹黑、恶语中伤甚至是制造谣言从而抬高自己选情的负面竞选伎俩。

这个片段很好地诠释了负面竞选的两个主要做法,一个就是污化对手的立场,将对手的当选描绘成为对选民的威胁,恐吓选民不要支持对手,比如片段中把令人惊悚的恐龙比作竞选对手;另一个就是诋毁对手的个人操守,拉低对手的人格使其无法胜任职位,比如片段中指责男性候选人可能的同性恋倾向或者指责女性候选人的私生活。深究负面竞选的原因,应该说最根源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民主共和两党极化甚至碎片化的态势加深的情况下,两党候选人都拿不出能够让另一党接受、让民众满意的解决方案,于是也只能变换套路,选择互相压低对手的负面竞选方式。总体而言,负面竞选的效果即便有,也一定是短时的,长期看只能加剧选民对政治的厌恶。

片段二: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

这个片段介绍了近几年美国选举出现的新现象——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

在任总统沃克很关心民主党应对选举的筹款情况,然后幕僚就提到了从Super PAC,也就是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那里又得到了两千五百万美元。这里的PAC即政治行动委员会,是美国选举政治中支持候选人、支持某些政策或立法而进行募款的非政府组织。按照美国相关的竞选财政立法,政治行动委员会在募款来源、数额、资助对象等诸多环节上都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但201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公民联盟诉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一案的判决中,事实上创造了一种几乎不受约束的政治行动委员会,即所谓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这类委员会虽然不能与候选人存在任何直接的关系,但却可以无限制地接受捐款,并将这些钱用于支持某位候选人或者反对另一位候选人的电视网络等广告宣传,从而变相实现了对某位候选人的助选效果。当然,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推出负面竞选广告,因而也加剧了选战的低俗化与娱乐化。

片段三:大数据误导民意

段落里表现了安德伍德在戏剧性地成为总统后,面对连任竞选时,遇到了强劲的对手纽约州州长威尔·康威。

对手采取了大数据的技术,分析并准确掌握选民的真实需求,并锁定那些可能动员甚至争取到自己阵营的中间选民。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媒体那种公开造势的“广播”效果,而是发挥了定点定向的“窄播”作用。事实上在本次竞选中,希拉里也曾被爆出在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左右民意。在Google搜索希拉里时,基本上都联想出极为积极的词汇,而回避那些负面选项,反而在搜索桑德斯和特朗普时,则会自动联想出负面词汇。这也算是一种大数据对民意的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