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竞选总统为何花样百出

梅祖蓉
2016-10-21 15:23
来源:澎湃新闻

选举程序

美国总统如何通过选举进入白宫?获得总统职位必须经过哪些程序?经历怎样的竞争?

先从复杂的选举人团说起。这是一个由至少3人组成、专门选举总统、临时而又法定的机构。为什么至少是3个人?又什么说它是临时而又法定的机构?看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

总统和副总统按以下方法选举:每个州依照该州议会所定方式选派选举人若干,其数目与该州在国会应有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人数相等。

每个州在国会的议员是多少?参议员每州2名;众议员按人口比例在各州选举(美国建国伊始时,每3万人选一个,后来随着人口增长,每一个众议员所代表的人口数也增加),但无论人口多少,至少保证一个。1911和1963年,国会先后两次立法将众议员人数固定为435个(1959年阿拉斯加与夏威夷两州加入联邦,众议员议席增至437席,1963年恢复为435席)。也就是说,无论人口如何增长,国会中的众议员总数不变,变的只是各州所能分配到的众议员名额。这个分配名额根据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而调整,但每州最少有一个。

美国有50个州,依据美国宪法关于选举人团总人数的规定,它的总人数或者说总票数为:50x2+435=535。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选举人团的总人数或票数为538。多出的3人来自哪里?来自哥伦比亚特区(即首都华盛顿)。1960年,为了让哥伦比亚特区的美国公民平等地享有与美国各州公民一样的选举权(当时,特区人口有80万,而美国有13个州人口不到这个数),美国国会通过了第23条宪法修正案(1961年被批准),规定:合众国政府所在的特区和美国各州一样选派总统与副总统选举人,但其人数不能超过人口最少的州所选派出的选举团人数。而美国人口最少的州所选派出的选举团人数是3人,所以哥伦比亚特区的选举团人数就定为3名。

选举团人数确定下来之后,我们就知道,总统候选人要赢得选举胜利,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其所获选举人票必须过半的要求,至少得获得270张选举人票。若无人获得过半数票,众议院必须从获票数最多的三个人中选出一位总统。选举总统时,以州为单位,每州一票。也就是说,当总统候选人没有一个获得过半数选举人票时,选举人团将不再参与总统选举,而由众议院的议员们以州为单位选举总统。

各州选举人团人数:目前,人数最多的是加利福利亚州,55;其次是德克萨斯州,39;弗罗里达州,29;纽约州,29。人数最少的除了哥伦比亚特区,还有7个州:佛蒙特、特拉华、北达科他、南达科他、蒙大拿、怀俄明以及海外的阿拉斯加。看选举人人数,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加州、德克萨斯、弗罗里达、纽约州那么重要。伊利诺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因为各据有20张选举人票,也在总统竞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选举人团中的选举人如何产生?他们又在哪里选总统与副总统?如何选?一一来看。

关于选举人团中的选举人如何产生,一定不要把它与大选日这天(即11月第一个周一之后的首个周二。最早11月2日,最晚11月8日)选民相混淆。11月份的大选,选民们选的不是选举人团中的一个一个的总统选举人,而是总统竞选人,譬如2008年的奥巴马、麦凯恩;2012年的奥巴马、罗米尼;2016年的希拉里、特朗普等。

那么选举人团的选举人究竟如何产生?他们是由各州的民主党、共和党及其他政党分别提出选举人名单,再经由各自的选民选举而出。比如加利福利亚,它现有55张选举人票,这就意味着加州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得分别提名55个总统选举人,然后交由本党选民选出。

一旦本州的普选结果出来,按照大多数州所施行的胜者全得的选举人票分配规则,一个总统候选人在某个州只要获得最多选票,他所属的政党就将包揽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譬如2016年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若在纽约州赢得普选票的多数,那么,纽约州的29张选举人票就都归民主党的选举人团。

选举人团何时、在哪里选总统?12月初,他们汇聚各自州府,首先宣誓:选举总统时,尊重普通选民的意愿。然后按其所属党派提名的总统候选人(也就是在该州赢得多数选民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在选票上填上总统与副总统竞选者的名字。最后,他们要在选票上签名、封印,将名单送到首都华盛顿,交参议院议长收。

来年1月初,参议院议长在参众两院全体议员前开拆选票、计算票数。所得选举人票过半数的总统竞选人,即为总统。

不难看出,美国人的总统与副总统选举必须经历两个过程:普选与选举人团的选举。普选日,即大选日,普通选民选出各自属意的总统候选人,不过这只是一种民意的表达,并不意味着在普选中获票数最多的总统竞选人必然当选总统。最终决定其能否当选的,是选举人团的选举。通常,选举人团的选举与选民的意愿是一致的。因为它实际上只是按照选民的意愿履行确认程序。但是由于胜者全得的选举人团分配规则,美国历史上也出现了几次普选结果与选举人团的选举结果相背离的情况。

譬如2000年民主党人戈尔与共和党人小布什的竞选。当时,戈尔在大选日获得的普选票比布什多33.7万张,而在选举人团的选举中却比布什少5张(布什271张,戈尔266张,哥伦比亚特区的一位保证投票给戈尔的选举人投了空白票)。这就让人感觉不公平。尤其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戈尔在佛罗里达州的选票仅比布什少几百张,可是该州的25张选举人票全都归了布什。这显然是忽略民意。从民主的角度来说,不遵循选民意愿,而服从了选举团人的选择,不能不说是对民主的伤害。或者说,是一种制度的缺陷。它当时也引发了一场选举诉讼。最后是在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下解决了这个问题。戈尔接受裁决。

回顾历史,1824年来自田纳西州的安德鲁·杰克逊与来自马萨诸塞州的约翰·昆西·亚当斯的竞选结果同样反映了这种制度设计的缺陷。不过,事情要复杂得多。当时共有四个人竞选总统,另外两个人是威廉·克劳福德与亨利·克莱。选举结果:杰克逊得票最多,但他的普选票与选举人票都只获得相对多数,未曾过半。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当无人获得过半数的选举人票时,就得由众议院决定谁做总统。选择总统的权利落在了众议员手上。这一次的角逐,豪门出身的约翰·昆西·亚当斯在第一轮投票中就获得了13个州的支持(当时共有24个州),达到了获胜所需的多数。杰克逊败选。他非常愤怒,到处声称亚当斯偷走了本来属于他的总统职位。

民主党的党徽

顺便说,民主党的驴党称呼正是来自杰克逊。1828年,杰克逊再一次竞选总统。为此,他创立了民主党。作为党魁,他成为民主党所推选的总统候选人。由于他出身底层,文化水平不高,言语还比较粗俗,所以反对他的人称他Jackass。不料,杰克逊不怒反喜,欣然接受。他干脆把驴子印在了竞选宣传单上,声明“让穷人拥有一头驴(意指财富---笔者注)正是美国民主的标志”。此后百余年来,民主党人一直自称驴党。每当竞选季,印有驴子的各种宣传物、党徽、胸牌等等,在美国随处可见。一个中国人去旁听、观摩民主党人的竞选活动,往往也会被送上一个驴章。直到2010年,民主党人正式取消驴党的称呼,将党徽改成了大写D外加一个蓝色空心圈。至于共和党的大象标示,出自德裔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美国漫画之父)对谋求第三个任期的美国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的讥讽(1874年发表在Harper’s Weekly,画了一头大象在悬崖边)。驴象之争的说法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

讽刺格兰特谋求三任总统的漫画

总统候选人怎样产生?他们是政党提名的结果:民主党、共和党或者某个小党(比如这次有自由党、绿党、宪政党)各提名一个总统候选人。这就意味着,意图竞选总统的人,首先要在本党内与其他竞选者竞争。譬如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同为民主党人的希拉里就曾为了提名总统候选人与他一争高下。她没有争赢。但是奥巴马最近表示,他当时被她累死了。

如何赢得本党提名?首先要在各州赢得预选的胜利。预选的形式在美国分两种:党内预选和党内会议。目前,有四十多个州采用党内预选的形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目的都一样,就是要在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名会议召开之前,先在各州内由本党选民选出本党总统候选人。意图竞选总统者必须在一个一个的州内预选中获得预选的胜利,才有可能在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由参与大会的各州代表提名,并最终获得全国代表大会的确认。全国政党代表大会提名会议一般在大选年的七八月份召开。各州的预选时间有早有晚,有的一月份就已出来结果,所以总统竞选活动是在大选日之前很早就开始了的。而那些早早宣布竞选总统,又在预选中早早确立了领导优势的竞选者,往往更容易获得提名。这就是总统竞选者在大选前一年多就开始投入竞选的原因。可以想见,随着竞选日程的加长,竞选费用必然增加。

竞选辩论

为了吸引选民,同时为了打击对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竞选花样。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总统竞选流行坐火车长途旅行,一个站一个站地跑,比方说林肯的对手民主党人道格拉斯,又比如为连任而竞选的哈里·杜鲁门,一路上不停地发表演讲。只不过他俩一个失败,一个成功。道格拉斯跑到南方,本来指望靠他的妥协策略赢得南方人的支持,打败林肯,结果被南方人斥为叛徒,认为他不肯坚决维护蓄奴制度。杜鲁门欠缺演讲才能,但是他的竞选团队一路上为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每到一个站都好像对那里的社会生活了如指掌、风土人情如数家珍。他还把夫人、女儿捎上,告诉那些从来没有见过大人物的小老百姓:这位夫人是自己的老板,女儿是他的宝贝儿。所以他的竞选相当成功,如愿以偿实现连任。

20世纪下半叶,随着电视的普及,总统竞选玩出了新花样:电视辩论。第一次在总统竞选中引进电视辩论的时间是1960年。预选与大选两个阶段都采用了电视辩论。最为人关注的,当然是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与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于大选对决时在电视上的表现。

从尼克松参选时的背景来分析,他是有相当优势的。他已经连续8年担任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艾克(Ike,美国人对艾森豪威尔的另一个称呼)执政也并非不受人欢迎。他被不少历史学家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只不过由于美国宪法第22条修正案的规定——任何人担任总统职务不能超过两次,艾克不能像富兰克林·罗斯福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竞选总统。虽说艾森豪威尔对尼克松任职副总统的评价有所保留,但尼克松积极、活跃、有所作为,的确对艾克的执政方针作出了贡献,这是人所公认的。而他的竞争对手肯尼迪只是一个政治新秀——从政不多久的国会参议员,还是一个天主教徒。肯尼迪宣布竞选不多久,前任总统杜鲁门就公开表示,肯尼迪不适宜做美国总统。但所有这些都没有让尼克松竞选获胜。大选结果:尼克松获219张选举人票,肯尼迪303票。肯尼迪以56%的轻微优势胜出。而从普选票数来看,肯尼迪只能说是险胜。他仅仅比尼克松多12万张。

尼克松与肯尼迪

尼克松为什么输?或者换一个角度问,肯尼迪为什么赢?原因很多。竞选需要钱,肯尼迪家族不缺的就是钱。肯尼迪竞选团队擅长造势,不仅说动了当时最著名的流行歌手为肯尼迪站台唱歌,而且让广播、电视持续不断地唱起了“Kennedy,Kennedy,Kennedy”的竞选广告歌。黑人民权运动日渐高涨,肯尼迪不失时机地赢得了黑人的支持。就在大选前三周,马丁·路德·金在佐治亚州一家餐厅被捕,肯尼迪得知消息,立刻致电金的夫人,表示会尽其所能帮助她。而当时本来有能力帮助金出狱的尼克松却没有尽力。马丁·路德·金在肯尼迪致电的第二天就被释放。他告诉黑人,是肯尼迪帮助了他。数百万张黑人的选票不可逆转地流向了民主党人肯尼迪的票箱。天主教徒的身份向来是使选票流失的危险因子,肯尼迪却在新教徒的集会中,以诚挚的态度、宗教平等的思想赢得了教会内外普遍的尊敬。肯尼迪挑选的竞选伙伴、副总统候选人林登·约翰逊来自美国南方,并且很受南方人信任,他在竞选中卓有成效地帮助肯尼迪赢得了包括德克萨斯在内的好几个对民主党持怀疑态度的南方州的选票。而尼克松的竞选伙伴、时任驻联合国大使的亨利·罗杰在竞选中屡屡犯错,给尼克松帮足了倒忙。他甚至连自己的家乡马萨诸塞州的选票都没有帮尼克松争到。其他种种,不一而足。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肯尼迪充分利用了电视辩论的机会。

肯尼迪与尼克松的电视辩论一共举行了4场。他们之间的辩论是美国历史上继林肯与道格拉斯1858年大辩论之后第一次总统竞选辩论,备受美国公众关注。可惜,尼克松显得过分自信,未予充分重视。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步入了电视演播厅,第一场就马失前蹄。

1960年9月26日晚,尼克松与肯尼迪在芝加哥CBS广播电视台会面。辩论当日,尼克松似乎并不为辩论而担心,他依然如故地处理日常政务,辩论前几个小时还在外面拉选票。他在8月份因为膝盖受伤并感染关节炎在医院住院两周,出院时憔悴、消瘦。按说为了辩论,应该好好休息,可是他显然没有。而他又运气不佳,前往辩论途中,匆忙下车时,再次碰伤了膝盖。走进演播厅,当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问需不需要化妆时,他不愿意表现得像个演员,拒绝了。但是他又悄悄地跑到洗手间,在脸上随意地抹了一层霜和粉。他不知道这随意的一抹会在他出汗时弄花了脸。

肯尼迪在这一天哪儿也没去。他窝在酒店里充分地放松,大半个下午泡在游泳池里。晚上到达辩论现场时,精力充沛。工作人员也问了他要不要化妆,当着尼克松的面,他说不。然而他转身就到了化妆间,请人给他精致地化了妆。他在那里一直待到辩论要开场。

辩论开始,肯尼迪镇定、从容,一副成熟、老练的政治家风范,完全不像个政治新秀。对于提给他的问题,他的回答机智灵活、富有说服力。他为这场辩论准备了足足一星期。反观尼克松,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是征服选民、反驳对方的机会,而是一再地表示:完全同意肯尼迪的观点。更要命的是,整个辩论过程中,他的眼神游移不定,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而显得坐立不安、紧张不能自制。电视机前的观众们能够清楚地看出来,他在不断地冒汗。由于事先没有进行面部修饰,他下巴上的胡茬在黑白电视上看起来十分扎眼。总而言之,他的状况相当不好,以至于他母亲事后打电话问他:是不是病了?

辩论结束,立刻就是民意调查。民调结果显示:8月份还在选民支持率中略占上风的尼克松,经过这一次电视辩论,已经不占优势,更多的选民倾向于支持肯尼迪。形势开始逆转。尽管在随后的第二场与第三场辩论中,尼克松表现得十分强劲,肯尼迪显得不是对手。但是,收看这两场辩论的电视观众远远不如第一次的多。尼克松的演说才能很多人没有看见。换言之,第一次辩论给选民留下的不好影响难以通过后续的辩论来弥补。许多选民在第一次辩论结束后就认定了尼克松将是输家,继续收看辩论的热情大大消减。第四场辩论,二人都施展了浑身解数,打了个平手。

尼克松的教训让人不能不说,随着媒体在竞选活动中的深入介入,总统竞选人所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没有一场战役是可以掉以轻心的,尤其是面对众多选民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