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创新制度:一天内完成开办企业全部手续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6-08-27 10:10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3月审计署的调查,南沙片区新注册企业的开业率、经营率接近60%。

自去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其南沙片区已在制度方面累计形成了142项创新成果,其中25项创新成果被纳入广东自贸区首批可在全省复制推广的27条改革创新经验。

8月26日,“经济活力看广东•开放发展——泛珠网络媒体走访自贸区”活动来到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南沙片区办公室主任潘玉璋向记者介绍了该区一年多以来的建设情况。

潘玉璋认为,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主要取得了五方面进展。

一是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南沙片区推行“一口受理”、“一照一码”新模式,实现“十三证三章”联办,企业申请人只需往返政务中心窗口两趟、一次递交材料,即可在1天(24小时)内完成开办企业全部手续。同时,实施全流程“电子税务局”、国地税“一窗通办”等改革,实现单证齐全的一类出口企业2日内办结退税。

在更加便利的开办、办结退税条件下,今年1-6月,南沙新区全区新注册企业6843家,同比增长180%,其中,自贸试验区内新注册企业6005家,注册资本达429.2亿元。

二是以贸易便利化为导向的大通关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沙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已上线运行,启动关检“三互”模式。

所谓“三互”,即是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潘玉璋举例说,过去,海关主要看货物的价值、品种,检验检疫部门对货物性质、品质要求高,港务局、海事局则对货物的危险性看得重,“通过‘三互’,(各部门)能够对商品的认识更全面。”

南沙片区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改革,建设检验检疫“智检口岸”系统。

该系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理念,通过对现有检验检疫各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以及对货物流、信息流、证单流的优化重组,构建智慧型检验检疫口岸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业务信息的集成化、集约化、智能化、无纸化。

三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南沙片区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选取134项后置审批事项按照“取消”、“改备案”、“告知承诺”进行了分类梳理。同时,建设市场监管和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平台,将政府内部的监管平台和面向社会公众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融合,避免政出多头和重复建设。

此外,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还在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法治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潘玉璋说,南沙片区已经成立全国第一家自贸试验区法院,正推进成立自贸试验区检察院。并且组建了航运、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仲裁机构,成立广州首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广东自贸区包括60平方公里的南沙新区片区、28.2平方公里的前海蛇口片区和28平方公里的横琴新区片区。

在前海蛇口片区和横琴新区片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的缺失是否会影响南沙片区的招商引资?

对于记者的提问,潘玉璋表示,中央曾多次明确,自贸区不是政策的洼地而是改革的高地,优惠政策不是吸引企业的唯一手段。

他谈到,南沙片区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样,去年一年注册企业数约等于前面十年注册企业数的总和,而据今年3月审计署的调查,南沙片区新注册企业的开业率、经营率接近60%,“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在实体经济环境下是非常优质的。”

“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把自己的优势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像航运物流、特色金融等)做好,做出质量来,形成集聚效应吸引企业。”潘玉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