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都”瑞金的“新长征”:力推“红+绿”旅游扶贫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2016-08-27 08:20
来源:澎湃新闻

“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已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

旅游产业是瑞金的重要支柱产业。2015年全年瑞金接待游客6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亿元,约占GDP的1/6。22.5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大部分是靠红色旅游贡献的。

不过,这种过去仅靠单一红色旅游资源支撑的格局,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瑞金市委常委、副市长罗猛是中国银监会对口支援的挂职干部,到瑞金挂职的时间已有5个月,他的工作分工是协助分管文体和金融。

8月25日,罗猛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透露,瑞金的旅游发展战略也在逐步微调,目前正在大力挖掘乡村绿色观光旅游,试图将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新的旅游路线,带动当地农村百姓脱贫致富。

事实上,这种“红+绿”旅游扶贫模式在瑞金已经落地生根,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组和田坞村都是上述旅游扶贫模式的样本。

“红色旅游”的天花板

被誉为“共和国摇篮”的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坐拥叶坪革命旧址群、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沙洲坝革命旧址群、黄沙村华屋等大批红色旅游资源。

尽管从2012年开始,瑞金的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全年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连续四年都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但是瑞金市政府还是意识到自身旅游业态的局限性。

在2013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瑞金市主动对旅游发展战略作出调整,明确提出要推动旅游业态多元化。

除了继续增强红色旅游持续发展能力外,瑞金还要着重推动休闲游逐步成为旅游主体。这些举措包括:改造罗汉岩旅游公路,加快开发罗汉岩景区、黄柏原始森林等优美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叶坪观光农业旅游区、沙洲坝休闲山庄等;启动开发温泉旅游。

事实上,早在8年前瑞金市旅游部门就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瑞金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公布的2008年沙洲坝规划说明中就提到红色旅游的局限性问题。

上述说明称,瑞金的红色旅游产品趋同性大,缺少差异化。尽管有“红色故都”之称,但瑞金周边分布着大量的同构型红色旅游资源,面临着像井冈山、龙岩等这样的红色旅游景区的激烈市场竞争。

正是意识到这些局限性,瑞金市近些年一直在寻求破除天花板的路径。

在2016年的瑞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瑞金市提出了新的旅游发展战略,要试行红色景区分阶段免票政策,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此外,瑞金市还要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速打造国家红色旅游示范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红+绿”旅游扶贫

在瑞金新的旅游发展战略中,红色旅游和乡村绿色观光旅游融合发展,催生了“红+绿”的旅游扶贫模式。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  本文图片均来自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叶坪革命旧址群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地。85年前,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曾在此召开。距离叶坪革命旧址群直线距离仅有两三公里的叶坪乡田坞村,是2016年瑞金市要着力重点打造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乡村旅游点。

华屋组原来的土坯房。

华屋组村民现在入住的两层半别墅小洋楼。

走高速前往叶坪革命旧址群,田坞村是必经之地。毗邻厦蓉高速的田坞村,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小别墅错落有致,整洁的村容与周遭随处可见钢结构的蔬菜大棚交融在一起,该村建立了多个农业生态园,规模最大的数今年上半年引进的田坞现代高效农业园区。

在田坞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内,村里的贫困户在已经建好的蔬菜棚内伺弄劳作。这个由贵州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计划用地1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将打造集蔬菜种植、新品种试验示范、集约化育苗、技术研发与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区。

“田坞村一度是一个落后的村庄,进村道路都是烂泥路。”田坞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爱根说,后来村里通过土地流转,搞起了合作社大棚种植蔬菜瓜果,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成功帮助村里不少参与土地流转的贫困户脱贫。

“参与土地流转的贫困户,除了每亩土地800元/年的收入外,还可以到合作社做零工,每个月能赚个两三千,到年底的时候还可以享受入股分红。”李爱根称,平均每天到叶坪革命旧址群的游客有1万多人,发展乡村旅游预计每年可给该村每户增收近万元。

像这样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绿色乡村旅游的村庄,还有位于瑞金东南部的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组。华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同时一度也是落后的贫困村,村民住的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附近村庄有“有女莫嫁华屋郎”的说法。

华屋组所在的黄沙村是瑞金市委书记许锐的扶贫联系村。经过调研,他曾评价华屋有“穷”和“红”两大特点。

“穷”体现在,华屋全组119户462人中,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贫困户等四类家庭共有61户203人,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还有103户农户居住在土坯房中,8户农户因原住土坯房倒塌而租房居住。

“红”体现在,苏区时期,当时仅有43户家庭的华屋家家有人参加革命,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人,其中17人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留下了“十七棵青松”可歌可泣的凄美故事。

中央警卫营旧址。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同年,华屋组成为该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示范村庄。华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66套双拼客家风情两层半的别墅式洋楼,2014年华屋全组都搬进了新洋楼,腾空的华屋客家土坯房和17棵“烈士信念树”便成了红色旅游景点。

据叶坪乡有关负责人介绍,每一户新洋楼的建造成本是12万多,村民可以享受补贴4万元左右,自己只需要掏上8万多元就可以分得一套面积225平方米左右的小洋楼。此外,当地政府还帮农户购置家具家电开起了家庭旅馆。

伴随着该村产业扶贫工程的推进,由“输血”变“造血”,当地政府组织发动村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地养蜜蜂、房前屋后养土鸡”的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65岁的华割禾就是华屋组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十几年前儿子因患尿毒症,倾尽家里所有治疗欠下了13万元债务,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贫上加贫”。尽管医治化疗多年,但无奈其儿子还是在2010年撒手人寰,留下二老和年仅7岁的女儿。

2014年底,华割禾通过承租4.5亩蔬菜大棚,用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就实现了脱贫,而且还住上了新的小洋楼。“已经还了6万多元债务,今年8个月蔬菜大棚的收入有4万多元,还剩6万多元的债务准备两年内还清。”他自信地说道。

华割禾还补充称,他家的家庭旅馆有两间房,房间里的床、办公桌和空调都是当地政府送的,如果有住户,一间房一个晚上收60元,平时都是游客和在党校学习的干部过来住,通过这种方式每个月可以增收近千元。

上述叶坪乡有关负责人介绍称,华屋这种通过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融合现代特色农业的乡村绿色观光旅游扶贫模式,仅是瑞金市脱贫攻坚路径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