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在不同年代的毕业证
毕业季到了,不少毕业生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毕业证与学位证。尤其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学位证书管理有了新办法——学位证书将由各个学校自行设计印制!
“其实在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高校属性不一,有国立、公立,也有私立、教会性质,因此出现了各显学校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毕业证件。今人可以看看过去的毕业证书,也做一种参考借鉴。”
6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室欧七斤博士向澎湃新闻记者展示了最具时代特色的馆藏交大毕业证!这些已泛黄的“宝贝”也见证了交大的沧桑历史。
这是1907届交大校友、著名银行家徐新陆的毕业证书,以“文凭”二字为题。毕业证书左方钤有“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关防”的印章字样。应该说这份毕业证书还颇有科举制度的味道,中文式样长42厘米、宽59厘米,以八条青龙为边,上面还写有毕业生的籍贯、三代履历、班级等信息。
1906年清政府实行机构更改,将原商部中“路、电、邮、轮”这交通“四政”剥离出来,单独设立邮传部,招商、电报两局也由邮传部主管。南洋公学随之划给邮传部管辖,校名也相应改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相当于校长,“关防”则是校方认可之意。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目前馆藏最早的毕业证书,也是中国最早的大学毕业证书之一。
欧七斤博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那时的交大可谓“留学生的摇篮”。为了方便学生就业与留学,那时毕业证书实则含有三个部分:中文版、英文版及成绩大表。“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1949年。”
徐新陆的英文毕业证书
而徐新陆毕业后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维多利亚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习。1914年回国,任职财政部,兼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为财政总长梁启超助手。他曾任中国银行总裁,参与创办兴业银行,任总经理,成为著名银行家。
(2)1918届交大校友曹曾祥的毕业证书这是1918届交大校友曹曾祥的毕业证书。证书左方钤有“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关防”印章。当时交大校名已更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曹曾祥从土木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优秀的土木工程师。他也长寿,被称为“与交大同龄”的百岁老人。在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百年华诞的校庆大会上,他还为母校赋诗一首。
(3)1920届交大校友支秉渊的英文版毕业证书这是1920届交大校友支秉渊的英文版毕业证书。证书抬头写着“Govern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英文简称GIT,意欲与美国的MIT(麻省理工)相比肩。
英文校名之下还附有“FORMERLY NANYANG COLLEGE”(前南洋公学)的字样。欧七斤说:“一直到30、40年代都有南洋公学的提法。因为很多国外高校,只认南洋公学的’牌子’。”
不过,虽然这是一份英文版毕业证书,也还是有三个汉字——即毕业生的中文名。证书上的毕业生支秉渊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被喻为“中国的福特”。他为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是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中国内燃机研制的先驱。
(4)1922届交大校友汤天栋的毕业证书这是1922届交大校友汤天栋的毕业证书。证书左方钤有“交通大学校之关防”印章。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交通大学”作为校名其实到1921年8月1日才正式启用的,英文称Chiao Tung University。这个名字的缔造者是时任交通部总长叶恭绰,他把当时交通部下辖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组成“交通大学”。
据上交校史博物馆方面透露,他们于2010年3月18日征集到了1922届校友汤天栋的中、英文毕业证书一套。中文证书上除钤盖交通大学校印外,还有交通大学校长关赓麟、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主任张廷金以及电机工程科总教授谢尔顿的亲笔签名和印章。
(5)1924届交大校友曹凤山的毕业证书这是1924届交大校友曹凤山的毕业证书。证书左方钤有“交通部南洋大学之关防”印章,左侧还可见一处蓝色印花税,底纹则是“南洋大学毕业文凭”八个大字。
细心的人会发现,此时校方印章又更变了,改为“交通部南洋大学”。这是因为合组而成的“交通大学”不到一年就因军阀混战被瓦解了。后来上任的直系交通总长并不认同叶恭绰有关“交通大学”的那一套,“交通大学”随即又被分为南洋大学、唐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这三家。
而证书上这位曹凤山从交通部南洋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还先后获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硕士学位。1936年至1953年,他曾在上海交大任教。198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授予他“在祖国电气化事业中从事电机工程已满五十年”荣誉证书。他还是江泽民的恩师,当年所教课程为《电工原理》。
(6)1934届交大校友钱学森的毕业证书这是1934届交大校友钱学森的毕业证书。证书中间和左方分别钤有“交通大学之印”和“教育部印”印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基本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到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让南洋大学、唐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三校再一次合并了,定名“国立交通大学”。
1929年,钱学森以总分396、名列工程学院第三的佳绩被“国立交通大学”录取。从三年级开始,他每学期平均分数都超过90分。毕业时,他也成为入选斐陶斐荣誉学会(亦名斐陶斐励学会)的优秀毕业生。
(7)1950届交大校友陈敬熊的研究生毕业证书这是1950届交大校友陈敬熊的研究生毕业证书。证书中间和左方分别钤有“交通大学”和主管部门“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印章。这份证书由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校长)、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工学院院长、导师组成员朱物华共同签发。最为醒目的底色中间横排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空心大红字。
不难发现,这时的毕业证书开始出现手写加打印版,已露流程化毕业证书的痕迹。
值得好好说一说的是证书上提到的“电信研究所”。欧七斤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前培养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最多的机构,也是交通大学唯一的工科研究所。这里的研究生毕业后很容易能在电信部门找到一份职位稍高、待遇较优的工作,还可以留在交大或其他高校担任教职,因而入学考试竞争非常激烈。
依照 1948 年夏公布的招考章程,电信研究所计划招生5名,不接受外校保送生或免试生,入学考生须考三门专业课程:微积分和微分方程、电工原理(包括交直流电路电报及电子学)、电讯工程。每场考试时长 180 分钟,题目是全英语的,须以英文答卷。考卷的题量大、难度深,让不少期待就读的年轻学子望而却步。
“一心渴望进入交大深造的陈敬熊早已知晓电信研究所的入学门槛很高,因此对于入学考试不敢有任何懈怠。在杭州实习期间,每天下班后,陈敬熊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复习功课上。晚上时间宝贵,他怕做晚饭耽误时间,就买些干粮边吃边看书,学习到深夜,第二天一早还要挣扎着爬起来到单位上班。”
这样刻苦复习了半年时间,陈敬熊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于1948年9月考取交通大学,成为交大电信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1950年7月,在完成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口试答辩之后,陈敬熊获得硕士毕业证书。
陈敬熊的毕业成绩大表(8)1953届交大校友汪希龄的毕业证书
这是1953届交大校友汪希龄的毕业证书。证书中间和左方分别钤有“交通大学印”和“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华东高等教育管理局印”印章。汪希龄后来也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是船舶设计学科带头人之一。
比较特别的是,这份证书上的学制写的是“三年”。欧七斤说:“新中国建设急需各类专业人才,压缩了学制,三年学完四年课程,所以提前毕业了。”
(9)1960届校友刘宪治的毕业证书这是1960届校友刘宪治的毕业证书。相比过去,这份毕业证书朴素一些。
它还是“上海交通大学”以这个校名发出去的第一批毕业证书,因为“上海交通大学”这个提法直到1959年7月31日才有。
1957年9月5日,周恩来亲笔致函高教部部长杨秀峰通知国务院批准交大分设(上海、西安)两地的新方案。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本文资料图由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