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科门诊的一天:日看逾百名患儿,最快两分钟医生也遗憾

澎湃新闻记者 肖茜颖 栾晓娜 陈斯斯
2016-01-05 10:4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每年冬季都是沪上儿科专科医院门诊量饱和季,但今年已出现极端高峰状态。

元旦期间,四大儿科特色医院接诊数超4万7千人次。复旦儿科医院门急诊管理办公室主任昨天介绍,“自去年12月以来门诊量维持高位,12月上旬8000人次/天,中旬8500-9000人次/天,下旬8000-8500人次/天。截至1月14日17点,当日门诊量已达到7329人次/天。”

是国内儿科缺口吗?医疗资源匮乏?“医联体”构架或“分级诊疗”制度究竟能起到作用吗?

澎湃新闻记者兵分三路,探访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试图了解医生超负荷工作的背后以及患儿看病难的真实原因。

1月4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夏庆医生(右一)在给患儿诊断病情。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复旦儿科医院主治医生 夏庆】

“一半的患儿都是小毛小病,建议家长选择离家近的医院”

为了更方便地抵达医院,复旦儿科医院主治医生夏庆将房子买在了自己单位附近。

2016年1月4日7点30分,她如同往常,步行前往单位。

7点45分,她走入办公室,脱下外套穿上白大褂,定了定神,准备新一天的“战役”。

8点,1号楼2楼的门诊内科按时开放,甚至还有一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病。家长们走进她当日坐诊的8号诊室,神情中夹杂着信任或是焦急等各种复杂的情绪,向她请教病情。座位上的她耐心地回答着各种问题,为他们打印出医药单……

每一天,似乎周而复始,但夏庆每一天回望自己的理想,却有些许不同。

夏庆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班只有她一个人异常坚定地守在了儿科阵地。

“我好喜欢小朋友,你知道吗?我读研时的研究方向就是新生儿。”她说起孩子眼睛更亮了。但当下很多人甚至宁愿做全科医生宁也不愿当一名儿科医生。“太辛苦了。首先工作环境,小孩子多的地方一定没那么安静;其次工作时间,平时一周双休,没啥长假的,如果碰到同事生病,还会顶岗。所以对我来说休息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睡觉,去附近看个电影就算是奢望了。另外,儿科承担着较大风险,小孩的病情变化非常快,所以儿科医生眼睛一定要‘毒’,与时间赛跑。再有,工资收入根本比拼不过其他专科,也让很多人放弃了这份职业。”

五分钟的抢救处理后,看病队伍更长了

“夏医生,有患儿惊厥!”9:10,一名护士突然冲进复旦儿科医院门诊内科的8号诊室,言语中有些急促。

夏庆扔下手中的鼠标,和排队等候的患儿家属示意等候,随着护士穿过大厅中的人潮,干脆地拉开一间小诊室的门帘。

屋内的家长、医护立即散开,给她让出病床前的空位。

“小孩抽筋了,你快看!怎么办啊医生,要紧伐?”女孩的母亲语无伦次。

“之前有抽筋吗?”夏庆问道。

“12月初也抽筋过。”女孩的父亲回答,“医生当时要求两周后来做个脑电图,但看小孩好了,就没让她去做。”

“怎么能够不做?”夏庆有点责怪。

“那我们现在做吧,可以吗?医生!哎呀,你看她又抽了!”女孩的母亲当场情绪失控。

夏庆解释,“像你这孩子的抽筋考虑高热惊厥可能大,一般要在2周左右检查脑电图现在给她吸氧镇静,等平稳后,我们会有护士送你去急诊抢救室做监护和检查。”

在进行基本的抢救处理后,她拿出处理方案,“给小孩开个脑电图、腰穿刺、肠道轮状病毒检查,做一些与孩子抽筋最相关的检查。这次等孩子情况好了两周以后,千万不要忘记来做脑电图。脑电图检查对于抽筋的孩子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完成了一系列的说明后,她从容地回到8号诊室,才五分钟的光景,等候她的队伍又长了些。

看着患儿家属递给她的抗生素单子,她仔细地审核着用药和剂量是否合理,不敢怠慢。

把关医生需至少工作十年,每天工作12小时属常态

夏庆在这家医院工作了十年,当日坐诊8号诊室。在普通门诊室中它显得有些特殊,是普通内科门诊口中“把关”的地方。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照顾到更多的患儿,动员了几乎所有条件合适的儿科医生。但其中免不了临床经验相对比较浅的医生,住院三五年的医生见到疑难杂症难免产生一些“不确信”。夏庆介绍,“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门诊办公室每天会安排一个至少工作十年的主治医生做‘把关医生’。”

每一天,都会有一名“把关”医生,负责审核并开具较为高级别的抗生素,意味着该名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抗生素分级管理并具备相应权限;及时解决其他医生求助的问题;参与和主持紧急抢救;医生人手不够时还会参与进来,尽快为病患看诊;管理台账:汇总补夜量、登记个人信息、故障反映。

所以这个岗位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要比普通内科医生长。“早上8点上岗,晚上七八点下班吧。”夏庆对于近来12小时的加班常态并未大惊小怪。

当日,在8号诊室,面对一些焦灼的家长,她总是不急不躁。但她指出,现在上海四大儿科专科医院的压力实在太大。就经过她手上的患儿和病种而言,她认为有50%都是小毛小病,根本没必要排那么长的队伍来复旦儿科医院看诊,“宝宝在这里挂水,没病都有可能被感染了。对于一些比较轻的小毛小病,真心建议让宝宝居家护理或者去离家近的基层医院就可以解决。不顾实际情况一窝蜂地冲向儿童专科医院给,大人小孩真的很辛苦。”

1月4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侯佳医生在给患儿诊断病情。

【复旦儿科医院副主任医生 侯佳】

“希望大家能学些医学常识,跟医生沟通起来也会容易”

“医生,中午什么时候内科门诊结束?”

“不好意思,医生我们是排在后面的,可以开张验血单吗?”

元旦后的首个工作日中午十二点左右,此时本应是中午休息时间,复旦儿科医院副主任医生侯佳还在忙碌着,根本没有时间吃午饭。

截至当天17点,白天的门急诊量攀升至7329人次。这种工作情况已差不多延续了两个月。

门诊高峰季午休时间无暇吃饭

11点15分,经过一个上午,诊室中的空气稍显凝滞。

“医生,我们家宝宝吃沐舒坦口味的药,别的他都不吃的。”王女士介绍。

“他不肯吃药的话,盐水还是需要挂一下,好伐?”复旦儿科医院副主任医生侯佳商量着。

“挂几天?”王女士问到。

“今天要挂一天,明天还要挂一天,这种情况一般三天至少。”侯佳回答,“因为小孩的血常规白细胞指标都比较高,细菌感染明显。”

“今天就把两天的医药费付了,明天来看就可以直接挂水了。后天还是要复查一下血常规的。”

11点18分,一名女士赶忙把孩子的检验单递给了侯佳,“为什么好了没多久,又复发了?”

“没什么大问题,就按照开的药吃好了,不要太紧张。”她安慰着家长,再次观察着这个孩子的精神状态。

这时,又有一个患儿家属提问,“医生,中午什么时候内科门诊结束?”

“所有人看完再结束。”侯佳回答的同时,让一旁的孩子张嘴给她看看舌苔。

“不错,很好。”她鼓励着乖巧的孩子。

侯佳所擅长的双核运算也几乎是其他儿科医生的技艺,可以同时间做这做那,开出药方回答问题,一切有条不紊。

而对于一名儿科医生来说,12点至13点30分本该是他们的午休时间。

但恰逢元旦后的首个工作日,截至当日17点,白天的门急诊量攀升至7329人次。

“现在一般的情况是每位医生每天至少看100个病人,也有130人/天的情况。患儿太多,来不及看。既要确保质量,又要保证安全,我们只有延长我们的工作时间” 复旦儿科医院副主任医生侯佳介绍,“为了提高速度,我们吃饭也是轮流的。门诊中还有很多同事都是义务支援的,主动地加班。”

本来是有中午休息时间的,但因为这两个月是每年常规的内科门诊高峰季,医生们已经无暇去食堂吃饭了,要么是外卖送到门诊,或者由导医帮忙打饭。

“医院已经很体谅我了,考虑我的孩子刚1岁,暂时不用坐夜门诊,不过平时回到家也是八九点,他都快睡觉了,最多只能陪他玩1个小时,还是太少了。”

一位母亲突然挤到前面并提出请求,“不好意思,医生我们是排在后面的,可以开张验血单吗?”

侯佳麻利地打印出一张单子递给对方。

排几个小时只能看2分钟,医生也觉得遗憾

在她接待每一个小患者和家长时,脸上都洋溢着和蔼的神情。她并不惧怕和孩子或是家长打交道,“我们一般听大人的主诉,看看小孩的症状和反应,再结合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来判断。一名儿科医生特别需要耐心、细心,小孩子不会说话,更要多观察。”

12点10分,一个小男孩在诊室的门口哭了起来,一旁的妈妈在一个劲地安慰他。

侯佳一点都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吵闹打扰,很淡定地接到,“医患沟通是双方面的,家长如果排队时间很久,排队地方很多,他可能就会有怨气,但绝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很理解我们的。也有个别家长可能会带着火气来,但我们医生跟他们解释几句,也就没事了。我们医生会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沟通方式。”

她可能觉得有些闷,说着便摘下了自己的口罩,“还有家属或患者抱怨排了四五小时队,只看了2分钟,其实我也觉得很遗憾,但如果前面耽搁了,后面病人就来不及了。现在大家的文化水平都高了,我更希望大家能学些医学常识,对自己的家人也好,跟医院或者医生沟通起来也会容易些。”

而她的身旁还坐着一位从古美社区医院的医生,她是特地来这里学习。侯佳说话时,她则安静地聆听并思索着。

侯佳还强调,“有时候给病患看诊时,要特别注意情感的关怀。我们医院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经济上有没有困难?情绪怎么样?都是我们医生需要特别留心的。”

1月4日,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的徐灵敏医生在给患儿诊断病情。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医生 徐灵敏】

每周一5点30分离家出发

这间诊室的墙上粘着黄色小鸭子、彩色小火车贴纸。只要孩子躺在床上接受检查时,就能看到一个童话世界。

1月4日,来自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的徐灵敏医生在复旦儿科医院开设专家门诊。这得益于医联体模式。

14点,邢女士抱着宝宝和丈夫一起出现在诊室中,“徐医生,我们过来了。”

这次是小家伙儿的复诊。每周一,徐医生会在儿科医院坐诊,所以他们一家便特地赶来。

当徐灵敏送走了这一家三口,后面一家子四个大人正带着小孩儿要进门,突然有人想插队。双方开始言语上的挑衅,眼看要“动手动脚”了,双方家属全拉都不管用,却被徐灵敏一句话挡住了,“大家都是带小孩子来看病的,不要吵啊,不要争!”

总算把插队的一家子劝出门外,她继续安抚正在室内的家长,“老先生,福气那么好,不要动气啊,小孙子会害怕的。”最终劝得这一家人心平气和地看完病领好药。

即便对于冲动一方,徐医生在给孩子看病时仍是温柔地安慰,脸上为流露丝毫不快。

她也是一个妙语如珠的医生,说渴了便看到她见缝插针地喝着茶,有小朋友躺在床上被她逗得直笑。

“我也不想这么多话的,但是我是要看看小朋友的反应,他到底精神好吗?”她解释着。

作为复旦儿科医联体的受益者,徐灵敏非常赞赏这样的模式,“目前,可以看到些许成就,比如二级医院或者社区医院的专业性有了进步,当地的医生有更多机会可以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这也留住了当地的患者,他们还是愿意就近看病的,只要医生的技术值得信赖。长此以往,受益面将会更加扩大。”

2014年4月16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发起成立“复旦大学儿科医联体”,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负责把自己的儿科专家资源“送”到“复旦系”内的9家医院,让这些医院没开设儿科的尽量开设,开设了儿科的提升诊疗水平。所有的10家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据统计,2014年该医联体儿科门涵盖九区,急诊服务量达306.8万,占了全市儿科服务量的1/3。

但她也有甜蜜的负担,从她在青浦区的家中开车到闵行区万源路的复旦儿科医院,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即意味着她每周一5点30分就要准备出发,“实在有些吃不消,以后医生交流环节能不能也考虑到这个细节问题?”

15点05分,一对来自吴江的夫妇带着孩子走进了诊室。他们之前已经去过苏州医院,确诊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又辗转上海。在离开之前,徐灵敏特意让他们扫了一下好大夫的二维码,“方便他们之后询问孩子的病情,包括复诊的时间。现在‘互联网+’有些类似之前的远程医疗,但是真的能带来很多方便。患者也不需要不远千里赶过来了,能网上解决掉,最好,节省他们的成本,也节省我们医疗行业的成本。”

【静安区中心医院儿科医生 贾庆生】

“一天看40多人压力比较小,有足够时间与其家长沟通”

1月4日,静安区中心医院儿科医生贾庆生正当早班,8小时的时间内,贾医生共看诊42位儿童,平均每小时看5位儿童。“这与此前一段时间每天要看诊60-70人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元旦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前来静安区中心医院儿科急诊看病的孩子比以往明显减少,基本上都不需要排队等待,几位坐诊的儿科医生虽然也一直没有停下来,但偶尔也会有几分钟的间歇,来喝几口水或者与其他医生交流一些孩子的病情。这与几大儿科医院动辄需要排队数小时、儿科医生甚至都没有时间喝一口水的紧张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诊人数并不多,每小时看诊不到5人

早上7点半,贾庆生已准时坐在位于静安区中心医院急诊大楼三楼的儿科诊疗室内,接替另一位刚刚上完夜班的儿科医生。

静安区中心医院的儿科实行24小时急诊制,8位儿科医生轮流值早、中、晚班。轮到早班的贾庆生,需要从早上7点半一直到下午3点半,中午也不能离开岗位。8点,另外两位儿科医生也来到诊疗室,共同接待就诊的病人,他们的坐诊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中午有1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

随后,陆续开始有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医院看病。这些孩子的病症,以感冒发烧、咳嗽、喉咙肿痛、扁桃体发炎等为主,贾庆生在看诊时,都会跟孩子及其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详细询问生病时间、病症表现、吃过什么药等情况,每看一个孩子平均时间在5分钟左右。“如果病情复杂的,比如持续发烧或者吃过几天药还是没有好,我问的就会更详细,看诊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虽然不断有孩子来看病,但数量并不多,几乎都不需要排队。由于有三位儿科医生同时坐诊,贾庆生经常也会有几分钟的空闲,定下心来喝几口水,仔细看一下手上的就诊单或者电脑里的就诊记录。

到10点半左右,静安区中心医院儿科一共看诊47人,其中贾庆生看诊14人,平均每小时仅看诊不到5人。

11点50分左右,另外两位儿科医生去吃中饭,诊疗室里只剩下贾庆生一位医生,有几个孩子同时来看病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忙,个别孩子需要排队等待一小会。

还有部分外区家长大老远专程赶过来

12点35分,一位家住闵行七宝的女士专程带着儿子来静安区中心医院就诊。“我虽然住在七宝,但一直到这里来给儿子看病,几个医生都认识我了。”这位女士说,刚开始,她也带儿子去家附近的其他儿科医院去看病,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后来经朋友介绍来到静安区中心医院,没想到真的就看好了。

另一位带着女儿来看病的妈妈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住在浦东,也是一直来静安区中心医院看病。“以前也去过儿童医院,但人实在太多了,要排队,如果不想排队,就得托熟人提前预约。”这位妈妈说,但静安区中心医院的儿科一般都不需要排队,而且诊疗水平、服务都很不错,只要不是太严重的病,就一直来这里看了。

“确实也有不少住得比较远的孩子,家长也一直带到我们这里来看病。”贾庆生说,有宝山的、浦东的、闵行的,甚至还有青浦的。“可能他们是觉得我们这里的诊疗水平、服务等各方面都还不错,而且人相对比较少,不太需要排队。”她说。

12点40分,一岁老年夫妻急匆匆地带着一位仅有一岁多的女孩来到诊疗室。原来,这位小女孩正发高烧,半小时前突然抽筋惊厥。贾医生细问之下,得知小女孩已经持续高烧9天,虽然这是第一次抽筋惊厥,但她还是建议家长最好住院治疗。由于静安区中心医院儿科没有病房,她建议对方去其他儿科医院询问一下,看有无病房。

下午1点半左右,另外两位儿科医生回到诊疗室。在中午这段时间里,贾庆生一共看了14名患儿,而在此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日中午,她一般都要看20多个。下午2点,贾庆生终于吃上了中饭。“我早饭吃的比较多,所以也还好,之前不是很饿。”她说。

此前每天看诊60-70人

下午3点半,到了贾庆生的下班时间。电脑信息系统统计数据显示,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3点半,静安区中心医院儿科共看诊116人,其中贾庆生看诊42人。

“今天总体上还是比较空的,前些天要更忙一些。”贾庆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原先预计来看病的孩子会比较多,但实际上远低于此前一段时间。据她介绍,随着流感的盛行,自11月下旬起,静安区中心医院的儿科就迎来了就诊高峰,一般来讲,她每天要看诊60-70个左右,同比增长了30%左右。

“从儿科医生的角度来说,一天看40多人,工作压力还属于相对比较小的。”她说,这样的情况下,在看诊过程中,她也有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对病情有更细致的了解,有助于取得更好的诊疗效果。此前每天60-70人的诊疗量,她基本上也能做到有时间与对方进行充分沟通。但是,如果每天超过80人,整个人就会处于比较忙的工作状态,也更容易疲劳,估计就没办法做到这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