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通讯︱刘剑梅:选择写庄子是受父亲刘再复的影响

李思涯
2015-12-31 14:06
来源:澎湃新闻

“学术出版通讯”:关注学界关心的话题,关注国内外的学术出版。

1919或1949之后中国文学或文化中涉及到庄子精神的益加少见,在感时忧国、启蒙与救亡、革命与改良的宏大叙事话语之下,庄子精神的无待、心斋与坐忘与之格格不入。就以日常生活为例,笔者一位在乡村生活的具有庄子精神的堂叔,对耕作的庄稼的态度使他的田地产量常常少于滥施药肥的左邻右舍,使得他时时受到“懒惰”的舆论压力,在某次过年酒桌上笔者说他是很少见的道家式人物,他几乎热泪盈眶。庄子精神的少见更使得系统梳理现代以来的文学、文化中的庄子精神显得可贵。

牛津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刘剑梅教授的英文著作Zhuangzi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庄子与中国现代文学》)正是这样的尝试。这部著作分两部分十个讨论:其一,郭沫若评价庄子态度的变迁;其二,胡适给庄子的“现代”新装;其三,鲁迅对庄子的拒绝;其四,周作人的非儒非释却近庄;其五,徘徊在中西两间的庄子梦的林语堂,其六,从脱俗到媚俗的废名;其七,庄子被专制的厄运;其八,庄子的回归;其九,表达集体庄子的困境的阎连科;其十,代表现代庄子凯旋的《灵山》。就如刘再复先生先前在这部著作的中文版《序》中所言:“剑梅非常崇尚庄子,处事态度也受其影响。”姑且抛开学者个人选择不论,单就议题来说,在现代文学研究已经充分开掘过西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后,探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已经是颇具学术眼光的选择。

就以书中所列两个个案为例。

刘剑梅教授指出,鲁迅并没有正面解释过老庄哲学与阿Q的精神联系,但之后的学者有意将之关联起来并对老庄哲学加以批判。如1960年代,关锋在他的《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重新阐释和批判庄子的哲学思想,认定庄子导致阿Q精神。1990年代,刘再复、林岗在《传统与中国人》中指出,与对于礼治秩序主奴根性的批评一样,对精神胜利、精神逃入与老庄式宇宙观、人生观的批评,构成“五四”时期文化批评、对传统反思的另一大基本主题。2000年代之后,仍有学者延续这一话题,如王富仁认为,在阿Q这个人物形象中,包含着鲁迅对传统道家人生哲学的最深刻的批判;周五纯、王晓河指出,阿Q是庄子的通俗版,庄子是阿Q的理论版;刘保昌强调“阿Q模式”只是表现在道家佛家思想的民间层,鲁迅针对的是民间道教对底层人民的影响。其实,早在1930年代,巴人就论及鲁迅与庄子的关系,说鲁迅“爱自由”的精神与“庄老哲学的濡染”有关,郭沫若在1940年代也写了《鲁迅与庄子》论及《庄子》对鲁迅的影响。我们知道,鲁迅本人在《故事新编》中的《起死》专门在现代语境对庄子做改写与阐释,表明鲁迅与庄子的关系复杂而具有象征性。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厘清鲁迅如何拒绝庄子,在整个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上观察一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具有典范性的意义。

周作人同样具有典型意义。刘剑梅教授认为,对周作人做儒家与释家的界定都是很值得质疑的,从文本语言与立身态度来看,周作人其实更靠近庄子。研究周作人要解释他的“行为语言”——投靠日本人的行为,在表层上,他虽显示出“半是儒家”,但附逆行为远离了儒家的仁爱精神,没有以儒家积极的情感哲学来支撑他自己的个体生存;他的文本和思想虽透露着“半个释家”,然而缺少大乘佛教中的大慈悲;他在关键的抉择上受了庄子“无是非观”的影响,在国家危难时刻还抱着“无差别”境界,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虽然这些观点都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但这种对周作人“行为语言”的解释无疑是新颖并富启发性的。

刘再复、刘剑梅1999年摄于美国家中。  郑波光 资料图

就如刘剑梅教授自己说的,选择这个题目是受了其父刘再复先生的影响。这本英文著作将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庄子的态度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庄子在现代中国的命运与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命运同构。书中讨论郭沫若、胡适、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废名、汪曾祺、韩少功、阿城、阎连科等人,先从文学文本进入,进而放入文化研究的背景中继续探查,是从文学进入文化视野的研究。相比2012此书的中文版,刘教授大幅改写了序言。刘教授再次明确此书要探究的问题是: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中已经提出自由可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为何知识分子不能保持庄子式的消极自由,而必须参与到“崇高理想”与“落后分子”、左倾与右倾简单化的泥沼中“斗争”?

《庄子与中国现代文学》  牛津大学出版社官网 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的封面。封面使用的是一副名为《灵山》的水墨画,颇有特色。画面中一个黑色的人影,疏离地面对重重叠叠、远近明暗的群山。人影的形状又是英文小写的“i”,而非常用的大写“I”,相对于从五四以来高扬的“己”以及后来被不断强调的“集体”,此画展示的“小我”面对着历史时间与空间的苍茫,正与刘教授要讨论的庄子式的自我疏离以保全自我自由的主题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