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军事观②|奉行权力手段至上,民族主义倾向令美国警惕

澎湃新闻记者 吴挺 吴艳洁
2015-07-23 08:4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颇具争议的新安保法案经安倍政府极力推动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强行获得通过。紧接着,安倍政府通过2015年度《防卫白皮书》,强烈警惕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动向,称中国的做法“高压”。美国《防务新闻》评论认为,在日本针锋相对的背后,很可能意味着日本对其亚洲态势的看法、态度与反应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开足马力推进对中国的对冲战略。”

这是否意味着安倍执政下的日本已经正式加入了中美之间的大博弈?抑或是为独立成为一支能与中美等量齐观的地区力量迈出的第一步?日美同盟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

美日军事同盟成立的初衷并非在于推进或扩大美国自身利益,而是确保日本不再走上对外侵略之路,让其在安全上“搭便车”。随着日本在海军及军队建设方面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大力量,美国在军事同盟政策及策略上是否还具有压倒性的决定权?对于安倍民族主义倾向可能给地区稳定带来的潜在风险,美国政府是否拥有足够的驾驭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全球政治风险咨询机构Teneo Intelligence的日本问题资深分析师托拜厄斯(Tobias Harris)接受了澎湃记者的采访,他此前曾为日本民主党高官提供政策咨询,目前常驻华盛顿。

日本“村雨”级驱逐舰DD-107“雷”。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改变令人瞩目。CFP 资料

民众不支持军队走太远

澎湃新闻:在本年度的防卫白皮书中,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改变——既非申诉国,也非临近国——被一些人视作其对于其对亚洲地位的看法和应对出现了深层次转变的标志,意味着日本自卫队已经准备战斗,你认同吗?如何解读日本在安倍政府领导下出现的这种新的霸气和大胆?

托拜厄斯:外界对日本自卫队在南海问题上扮演角色的怀疑是有理由的。毫无疑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其他自由民主党成员并不认为日本自卫队在本国沿岸之外的区域安全上扮演的越发扩张(expansive)的角色有何问题。但是,如果要说日本政府从目前颇具争议的新安保法案中获得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日本公众仍然对日本越发扩张的作用存在着高度的怀疑。日本民众其实并不希望他们的国家卷入那些远离本土海岸的冲突中去,甚至还会严厉惩罚那些将自己国家卷入冲突并造成民众伤亡的政府(对日本自卫队给其他国家强加的伤亡也是如此)。

而说到南海问题,日本的角色仍然存在着一个法律依据的问题:即是说,即使现在仍在讨论的安保法出现变化,日本要想在南海部署自卫队,也不太可能有足够的法律依据。

至于安倍政府显得更加咄咄逼人的原因,我认为有几点。一,的确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安倍认为,国家存亡系于维持和部署国家权力工具的意愿;二,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意图,存在模糊之处。日本国内有少量的政治势力涌现,坚决反对中国的“咄咄逼人”。这是日本自民党在2010年和2012年与中国的争端中从民主党身上学到的一点教训。

三,美国一直以来都想让日本在区域安全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并和美国展开合作,因此华盛顿方面对日本在南海的合作(姿态)是欢迎的。

恐难维系一支强大军队

澎湃新闻:美国乐见一个更霸气、大胆的日本吗,尤其是在南海制衡中国方面?安倍近日提出了由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四个海上民主国家组成“战略菱形”,用以制衡中国在太平洋的影响力。此外,他还在未获得日本国会批准之前,就在美国国会作出了承诺。

托拜厄斯:美国希望看到日本在亚洲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但考虑到日本要花多久才可解禁其武装力量,将美国政府的方法描述成“谨慎乐观”可能更恰当。对于日本本土之外的安全政策的变化在国内政治中的巨大争议性,奥巴马政府,包括奥巴马本人都很敏感,日本自卫队目前在本土以外区域的行动仍然有限制。我不认为奥巴马政府会和安倍一样热衷于所谓的海上民主国家联盟,首先一点,这种安排有太重的围堵色彩。

澎湃新闻:美国方面是否对安倍的民族主义倾向有所担忧,他的全球和地区野心是否被低估了?如果美国失去了对战后美日同盟安排的控制,而越发强大的日本试图超越地区安全架构,怎么办?

托拜厄斯:这得看你说的是美国的哪些人。美国的决策者应该不会担心日本“变得疯狂”或是拥有扩张主义野心。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决策者会担心安倍的民族主义倾向,他们对于安倍民族主义搞砸对华关系,尤其是日韩关系,感到很愤怒。美国政府希望的是看到日本和韩国能更好地合作,而目前造成这个局面,日韩双方都有责任。

澎湃新闻: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说,日本的这种军事角色扩张对于五角大楼以及国防承包商来说可能是好消息。你认为这些全球防务承包商是中日两国走向针锋相对最大的获益者吗?

托拜厄斯:现在预计日本会在军事开支上出现巨大变化为时过早。事实是,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财政紧缩问题严重。虽然在过去的两年间,国家财政预算有所增长,但国防预算仍然是其GDP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可能边际增长得到了一些政治支持,但也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