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家长调查:近七成愿帮助孩子“啃老”

澎湃新闻记者 姜丽钧
2015-06-30 09:06
来源:澎湃新闻

 
2013年11月5日,上海财经大学,拿着应聘简历的同学在展台前排队等待。兰卉 澎湃资料

        如果孩子在大学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深造,而是计划休息或游学一段时间,这是溺爱还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家长表示会支持。同时,近七成应届生家长表示,在子女毕业后会继续给予经济支持,让他们可以生活得轻松点。

        日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806名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家长进行调查,并于6月29日公布了调查结果,中国家长的“舐犊情深”显而易见。

家长求稳心态明显,机关事业单位是首选

        调查显示,51.5%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进入机关事业单位,27.8%希望子女进入国有企业,14.6%希望子女进入外资企业,仅有2.2%希望子女进入私营企业。与同期对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求稳倾向更浓,家长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比毕业生高18.2个百分点,选择外资企业的比例则低17.5个百分点。不难看出,家长对子女就业“求稳”心态明显,机关事业单位仍是父母眼中子女的就业首选。

        调查同时显示,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家长更偏向子女走相同的职业道路,分别有64.6%、40.6%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进入同类单位就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家长,仅有1.9%希望子女到同类性质单位就业。

        在“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户籍”、“工作地点”、“发展前景”、“与兴趣、性格相符”、“企业(单位)文化和工作氛围”六项因素中,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终是家长最看重的“硬条件”,有79.9%的受访家长认为此项因素最重要;同时,发展前景成为家长们最看重的“软条件”,有67.3%的受访家长认为此因素最重要。

        调查显示,有71.2%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在上海就业,与同期对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比重低于毕业生总体9个百分点。家长对就业地域的倾向相对多元化,14.4%的家长倾向于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6.1%倾向于江浙地区,2.7%倾向于其他地区,还有4.2%表示无所谓。

仅三成家长坚持子女步入社会后应自立

        据调查数据加权计算得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薪资约为5100元,与同期对上海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期望薪资比毕业生低约700元,比毕业生实际签约薪资高约300元,更接近实际水平。

        在被问及“子女择业时,您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哪些方面的意见”这一问题,95%的家长认为是子女本人的意见,72.3%认为是父母的意见,35.7%认为是学校老师的意见。选择“最重要的意见”时,87.3%认为是子女本人的决定,7.3%认为是父母的意见,2.9%认为是学校老师的意见。

        虽然大部分家长表示尊重子女本人意愿,但事实上家长对于子女择业的影响不容小觑。调查总队在走访中了解到,一部分家长干预子女的就业决策,家长陪子女去招聘会和人才市场投简历、替子女与用人单位面谈等现象并非个案;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就业不主动,等着家长、老师为其安排。

        调查还显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于这种想法,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支持,5.1%的受访家长表示很支持。同时,有68.1%的受访家长在子女毕业后会继续给予经济支持。37.1%的家长认为是从子女的长远发展考虑,希望帮助子女减轻从求学到就业的过渡期压力,提供经济保障;34%的家长认为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子女生活得轻松点;但是也有31.8%的受访家长表示不会支持子女“啃老”,其主要原因是子女步入社会后应该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