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外交大动作:月底提交行动方案,中欧发表联合声明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2015-06-30 08:39
来源:澎湃新闻

        

2015年6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左)、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会谈。

        “中国将尽一切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决心。

        当地时间6月29日,李克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同欧盟领导人举行会谈。路透社报道称,李克强在会谈中表示中国将寻求一个“公平、合理、双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他还表示,在本月月底,中国将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在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议题上,中国和欧洲也要一同“下定决心”。当地时间6月29日,中国和欧盟在布鲁塞尔发表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中欧签署联合声明

        据路透社报道,李克强在29日上午会见欧盟领导人时表示,中国将寻求一个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并将同欧盟共同发表一个与环境方面的联合声明。“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寻求一个‘公平、合理、双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李克强说。

        当地时间6月29日,李克强在布鲁塞尔出席中欧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欧关系新局面》的主旨演讲。“此访期间,中欧共同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愿加强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对话沟通,推动巴黎气候大会如期达成新协议。”他在演讲中说。

        路透社此前报道称,预计中国还可能借此次中欧领导人峰会,提高其在环境方面的信誉,承诺与欧盟合作推动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

        路透社分析说,中国愿意签署此文件的这一行为或能帮助今年12月的巴黎气候大会顺利召开。

        “欧盟和中国认识到他们在抗击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峰会声明最终草案写道。

        “该挑战的严峻性要求中欧双方一起为了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展开建设性协作。”声明称。

中欧或将同时出台各自“减排细则”

        据欧洲观察者网(Euobserver)分析,除了发布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欧双方也将同时就气候变化问题发布单独声明,重点说明各自节能减排的具体细则。

        非政府组织第三代环保主义(E3G)首席执行官尼克·玛贝(Nick Mabey)分析称,布鲁塞尔的中欧领导人峰会是中国向世界宣布其节能减排计划的好机会。“中国需要展现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他说。

        “我们认为,中欧将会有越来越多针对减少碳排放、发展清洁技术、促进绿色贸易合作的协议。”玛贝在近期撰写的一份关于中欧气候变化合作的报告上写道。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不完全整理,自2005中欧双方在北京峰会上发表了《中国和欧盟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建立气候变化双边伙伴关系后,中欧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展开各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合作:

        2006年10月,中国和欧盟在双边磋商机制下,达成了滚动工作计划,制定了中欧气候变化合作的具体目标、合作框架与未来规划,同年,中欧气候变化工作组启动。2007年6月,双方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中国-欧盟清洁发展机制促进项目。 2008年9月,第一届中欧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研讨会召开,欧盟和中国的专家一起探讨了全球变暖给欧盟和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及应对措施。2010年4月,中欧双方建立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

本月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

        在与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李克强还表示,在本月月底,中国将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预案(INDC)》即2020年后气候行动方案。各国提交的INDC预案,将是今年年底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大会谈判的重要基础,这一会议将决定未来全球的气候制度。截至目前,约有40个国家已向联合国提交自主贡献预案,包括欧盟、美国,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非洲国家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等。

        据此前报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于今年6月底提出一项“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目前,有关中国将在月底提出的计划细节尚不清楚,但预计11月中美双方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将被囊括其中。

        英国BBC分析称,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行为中,可以看出传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中国想要为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举办做些什么。路透社分析说,中国对此次巴黎气候大会热情更高,与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中国拒绝有关国际排放限制监测系统的倡议。

        事实上,人们确实能看到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树立起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014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根据声明,中国计划到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争取提早实现这一目标。此外,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今年6月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则表明,中国可能提前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比中国原设定的计划提前5年。研究说,中国正在气候变暖问题解决上大步前行,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就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排放量逐年减少。

        在上周举行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也在气候变化合作上达成多项成果。

        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2015年6月29日      

        一、中国和欧盟(以下称“双方”)认识到他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挑战的严重性需要双方为了共同利益、在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框架下建设性地一起努力。

        二、双方将为了人类长远福祉,有效地推动可持续的资源集约、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发展,同时双方认识到,有力度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将在本国、本区域和全球层面带来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增长、增加就业、保障健康、推动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协同效应。    

        三、双方忆及2005年《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宣言》、2010年《中欧气候变化对话与合作联合声明》、2013年《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及其中关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章节,并致力于在过去十年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取得显著进展。

        四、双方忆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条所载目标,并强调考虑到科学的要求,牢记将全球平均温度升高控制在不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平2℃以内,有必要立即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确保公约从现在到2020年、直至2020年以后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五、双方致力于携手努力推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一项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加强公约的实施。协议应以公平为基础,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各国不同国情。双方重申,协议应在公约下并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特别是平衡处理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开发和转让、能力建设、行动和支持的透明度。

        六、双方注意到其各自宣布的到2030年的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行动,作为中国为一方、欧盟及其成员国为另一方实现公约第2条所规定目标而计划做出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双方的自主贡献与其他各方宣布的自主贡献一起,构成实现全世界所必须的绿色低碳发展长期努力的重要步骤。双方计划继续在公约下共同努力于未来提高力度。

        七、双方敦促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开展有力度的减缓和适应行动提供和动员强化资金支持,并认可其他国家的补充的支持。

        八、双方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加速落实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性。双方重申发达国家所承诺的目标,即在有意义的减缓行动和实施透明度背景下,到2020年每年联合动员1000亿美元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九、双方同意:

        (一)开展合作,在保持强劲经济增长的同时发展低成本高效益的低碳经济;

        (二)提升气候变化合作在中欧双边关系中的地位;

        (三)进一步加强双方向资源集约、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政策对话与务实合作;    

        (四)在上述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各自分析能力,以探索高效管用的路径和政策工具;

        (五)以现有中欧碳排放交易能力建设合作项目为基础并加以拓展,进一步加强碳市场方面的已有双边合作,并在今后几年共同研究碳排放交易相关问题;

        (六)建立中欧低碳城市伙伴关系,促进关于低碳和气候适应型城市政策、规划和最佳实践的相互交流;

        (七)推动关于国内减缓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对话与合作,涉及能源供应、工业、建筑、交通及航空和海运活动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和提高能效;

        (八)加强气候相关科学研究合作和技术创新合作,包括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及适应方案的开发和应用;

        (九)认可在“中欧近零排放”倡议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方面的成功合作,将研究继续推进相关合作的方式;

        (十)继续开展造林方面的合作,以增强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

        (十一)强化中欧在公约及二十国集团、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其他相关机制方面的气候对话;

        (十二)加强双方关于氢氟碳化物国内政策和措施的对话与合作,同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达成关于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的多边解决方案;

        (十三)探索在双边及国际层面开展低碳和气候适应型投资及能力建设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