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与对外工作|对习近平外交思想方法论的四点思考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周方银
2021-07-02 14:28

【编者按】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上海国际关系学界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开展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究。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授权,撷取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本文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在该次会议的分论坛“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上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方法论思考”所作的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图

习近平外交思想有着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在方法论上,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第一,实践性。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都强调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根源于中国外交实践,并对实践提出了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很多理念,如 “一带一路”的"五通",每一个都有非常强的行为导向,都可以转化为实践层面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亲诚惠容理念也包含了丰富的实践内容。这有别于西方以规则为基础的外交秩序。又如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既体现出实践性,也有理想主义。但这是理想主义的实事求是,从关心人类共同命运的角度出发,是既脚踏实地,又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第二,价值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强调实证主义,只讲事实不讲价值,当然它背后有价值观,但讲价值观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处于越来越边缘的状态,现实主义在美国非常明显地处在中心的位置。但价值理想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外交领域最新的成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对新中国外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渗透着许多优秀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体现了责任意识;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现出开放进步意识;亲诚惠容体现出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的社会意识、亲情意识、身份意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现出创新、追求进步的超越意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体现出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对国家利益的认识。

第三,历史观。历史观就是要从历史长河的时代大潮、全球风云变幻中去寻找历史的规律和演变的机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历史视野的重要性,特别强调要认清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把握历史潮流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就是从历史潮流和大历史角度来看发展大趋势。从大历史角度出发,可以增强长期坚守我们确定的基本方向的信心和底气,把握我们国家的政策方向,把握全局,抓住机遇,重视长期因素、基础性因素,强调在基础性、连续性、不变性的基础上,去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抓住这种变化,应对这种变化。

第四,时代性。既把握时代的变迁和时代的动向,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代,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方法论上的又一大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注世界发展的方向,回答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大国战略竞争的态势、国际秩序的构建、全球治理的改善等问题,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正确义利观,其格局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政治家,不仅是对当前世界的一种深刻的认识,而且高瞻远瞩,高度负责,走在时代的前列,具有更强的指导性,也具有更大的历史意义。

(本文首发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原标题“迎接建党100周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究——系列报道(二十)”,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