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与对外工作|如何在学理上内外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苏长和
2021-07-01 09:59

【编者按】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上海国际关系学界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开展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究。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授权,撷取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本文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在该次会议的分论坛“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上就“中国外交学知识体系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外阐释”所作的发言。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图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主要内涵。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内外阐释和学理研究时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对世界趋势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其次是在学理上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

就世界趋势而言,我们要搞清楚两种趋势,一是“新冷战”趋势,另一个是“新世界”趋势。“新冷战”的趋势将世界视为对立对抗状态,英美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自由主义,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对立对抗的,非黑即白。“新冷战”的趋势其实也是这套哲学的延伸。

“新世界”趋势则不同,它强调的是差异与不同,通过交流、分工与合作建构更大的秩序,而非简单一分为二。也就是说任何差异和不同,都可以通过对话,实现共处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显然是放在这个哲学框架下去阐释的。

就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外学理阐释应做好哪些工作而言,首先,要避免陷入“新冷战”世界趋势叙事中。“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在国内影响比较大,但如果我们将大国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放在这样一个框架下,就会将中国置于争霸而不道义的位置上,这是需要警惕的。

分论坛“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现场。

第二,对于流行的、“进口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要做些批判。比如说要发展“利益”的概念,各国当然都有核心利益,但各国之间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利益形态,这就是关联利益。一个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利益,不应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或者以与其他国家同时实现自己的利益为条件。与此相关的还有关联权利、关联责任等。

第三,要从根本上反思已有的政治学理论中关于政府的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内根基在于责任政府,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并非就是一个责任政府,如果一个政府对内或对外不是一个责任政府,就很难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政府的另一个根基就是各国的公共政策。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很多公共政策具有负外部性,说明政府的自我约束评估不够。中国可在世界上率先作出示范,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合理关切给予关注,展现公共政策责任的一面。

第四,对现代化道路模式的阐释。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评判无非是三个标准:是否有利于稳定和发展、解放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是否以非侵略、掠夺、牺牲和殖民为基础的手段实现的;是否能比较好地处理与外部的关系,并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在这方面我们是占据道义制高点的。

最后,阐明多边主义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多边主义理念,多边主义十分重要,也是需要发展的,要平等、协商、互惠、包容。互惠包括公共政策的执行,当出现负外部性的时候,有一个自我约束和评估的机制。包容即不排他,对抗是不包容的。在学术研究上还要注意区分西方的真多边主义和假多边主义。

(本文首发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原标题“迎接建党100周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究——系列报道(十七)”,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