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之父”张乐平上海故居启动修缮,年底将可免费参观

澎湃新闻记者 姜丽钧
2015-05-07 22:22
来源:澎湃新闻

位于五原路288弄3号的张乐平故居,是一幢两层小洋房。

        走过满是爬山虎的院墙,沿着吱吱作响的木楼梯拾级而上,房间里书桌上的纸笔还放在原来的位置,就和“三毛之父”张乐平生前一模一样,而这座有着70年历史的旧居大门今后将不再紧闭。

        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负责人5月7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透露,经过置换的画家张乐平故居和剧作家柯灵故居即将启动保护性修缮,预计在2015年年底对外开放。将来在这片有着百年历史的街区里,它们将和巴金故居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参观路线,为整个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名人故居开放提供范本。

政府尝试对名人故居公益性置换

        位于五原路288弄3号的张乐平故居,是一幢两层小洋房。1950年6月起,张乐平在这里住了40年。1992年张乐平去世后,三个子女仍住在二楼两个单间和三层的阁楼里,但最大的书房一直维持着老人生前的原样,以示缅怀之情。此前,每年都会有慕名来访者敲门,逢到家中有人,子女也都会热情接待。

        而在位于复兴西路147号的作家柯灵故居,由于常年无人居住,即使有心参观者也无法叩开大门。据考证,柯灵是1959年搬入这栋公寓二楼的一套居室内。2000年柯灵住院直至去世后,这套房子就没再使用,出现了漏雨、进风、墙壁开裂倒塌等问题。

        “在湖南街道范围内,大概有100处左右的名人故居。”上海徐汇区湖南街道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办公室主任蔡玮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些住宅虽然产权、现状各不相同,但大都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超负荷使用的状态,湖南街道也在全市成立了第一个街道层面的“历保办”,并开始尝试以政府投资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将这两幢故居从其后人手中置换出来。“之所以选择这两幢故居, 一方面是故居主人家属的配合,另一方面是这两幢故居原主人的居住历史都比较长,可以见证一段历史。”湖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澄泉说。事实上,公益性成为置换成功的重要原因,家属、亲戚和业主还特意在转让协议中注明了:旧居若改作其他用途,他们有权收回。

        在置换张乐平和柯灵的故居时,湖南街道还考虑尽可能采用整幢置换的方式,将老宅全部收回。因为此前在丰子恺故居开放时,就曾经遇到过开放四年后影响到其他居民而被迫关闭的窘境。

修缮后免费开放但或需预约

        接下来,柯灵故居将首先启动修缮,考虑到今后接待参观客流的需要,修缮既要对旧居加固,也要对一些损坏的设施进行原样更换,例如张乐平旧居二楼地板倾斜,柯灵旧居墙壁倒塌、钢窗铁门朽烂等问题都需要逐一解决。

        而在置换柯灵旧居时,他的后人还将许多珍贵文献资料、书信手稿、老照片等也一并捐给了旧居。现在,这些资料被暂时放在张乐平故居陈列,其中有大量老人与钱钟书、冰心等作家往来的书信,以及作家本人的《香雪河》散文集等手稿,那些或秀气、或飘逸的小楷字与略微发黄的信纸,诉说着几十年岁月沧桑。

        在原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的桌上,柯灵故居的展陈方案已经更新到了第十一稿,退休后他就受聘到湖南路街道开始筹建这两处旧居纪念馆。按照设计方案,这两幢旧居的一楼都将布置为展厅,二楼将恢复原貌,重现名人当年的生活情境。例如,柯灵71岁时,决定开始创作反映上海百年社会变迁的系列长篇小说《上海一百年》,单单搜集的上世纪初报刊的复印件就堆了满满一个角落,他还在大门口贴了字条:“柯灵下午4时前恕不会客,务请原谅”,这样的历史画面都有望在故居中得到还原。同样,今年初,张乐平先生的子女将其生前使用或收藏的285件珍贵遗物捐赠了出来,其中既有他的画稿、书信、老照,也有他生前的收藏品。

        在陈澄泉看来,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自1914年开始拓展,至今刚好过百年,也是一个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没有经过大拆大建,保存了原汁原味,但确实存在超负荷使用的情况,现状与原来有所不同,文化品质和品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陈澄泉表示,名人故居的修缮正是希望把原来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2015年年底张乐平故居和柯灵故居修缮和布展完成后,将和巴金故居一样免费开放,“市民只要进来就可以参观。”陈澄泉透露,但是考虑到老洋房的承载能力有限,管理方也将测算可承受客流,一旦超负荷将启用预约模式。

        蔡玮表示,接下来,对于湖南街道辖区内100余处历史故居,首先将进行排摸,对于超负荷使用的首先纳入成片或单点的修缮,然后会根据现在的使用条件,以及其历史人文价值,陆续选择一部分合适的故居,逐步进行置换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