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吴红波:上海如何应对挑战给世界启示

吴红波(联合国副秘书长)
2014-12-12 16:43
来源:澎湃新闻

管理城市的增长,已经变成了21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 张栋 澎湃资料

        今天城市化进程非常快,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越来越大,管理城市也变得异常复杂。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城市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多维性、交叉性。

        全球所有的城市占到全球GDP的80%。发展中国家基本也如此,比如60%的非洲GDP是在非洲的城市产生。在中国,先进的城市和城市中心,占到了中国GDP的61%。这个现象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城市扩张是19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进程之后开始的。实际上城市变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创新解决方案的中心。

        接下来30年,主要挑战在于利用城市化的潜力充分开发城市的作用同时又要控制它的负面影响。城市面临的问题,有一些是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都面临类似的挑战,有些是工业化国家独特的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上海和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一样,比如出生率很低、老龄化。基础设施老旧,欧洲包括北美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用了100多年,需要大量的维修和翻新,这就带来了很多的具体挑战,尤其考虑到现在的经济情况。如果没有包容性的增长,很多城市会出现更大面积的贫富差距以及经济滞胀和经济分割,出现社会两极化以及物理上的分隔。更高收入往往和私家车保有量上升相连接、房子越来越小而居住密度越来越高,这也导致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管理城市的增长,已经变成了21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也提出了问题,如何降低城市的灾难风险?联合国有一个灾难风险降低办公室,他们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城市居民人口密度上升了4倍,相应的灾难风险从1965年以来也上升了4倍。这些城市以及城市人口,越来越可能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比如热浪、干旱、洪水。对于沿海城市来说,还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风暴。这些城市准备好应对自然灾害了吗?

        在联合国2020年之后的发展战略当中,城市发展的原则主要是强调几个方面,包括气候变化、工业发展、基建以及经济发展,健康、教育以及环境保护。整个议程的核心就是要有一个以人为本的战略来支撑。

        上海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会决定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模式,而且会带来重要启示。上海的人口密度以及经济的聚集度、工业活动的聚集度在中国排在前列。上海向我们展示了可以找到一个既保护环境,又维持经济的发展。上海也投资了大量资源来做交通建设以及其他的基建,但仍然有空间提升,因为上海的经济不断发展,还会给环境带来压力。上海还有很多的挑战需要应对,但也有相关的机会去向世界展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是同时可以实现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上海怎么样能够更进一步?

        首先,要有一个对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的整体性长远规划。虽然基建很重要,但城市也是科学、商业、文化、教育、社会等的中心,必须要有一个综合的战略。

        第二,提升农业的发展,现在已经没有城市边界了,城市要想取得繁荣发展,必须要周边的农村地区也能够发展起来。

        第三,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城市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交叉性,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全部规划好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必须要参与。

        第四,继续发展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降低人们对私家车的使用量和依赖度。我非常肯定上海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继续建市内的交通网。

        第五,提升培养服务业。去年上海GDP中超过60%来自服务行业,上海也在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物流、文化产业。

        第六,我们需要很好地进行垃圾污染物的治理。这是全球的大难题,生活不断富足,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城市的固态垃圾数量到2025年会翻倍,给垃圾处理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七,上海需要培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韧性,这个会是未来上海需要持久面对的一个挑战。

        第八,上海必须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包括农民工,而且要融入到上海的规划中,立足于服务业来创造就业。

(本文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同世界银行联合主办的全球城市论坛演讲及讨论内容整理、摘编。经主办方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