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歌德学院总院长怎么评价孔子学院?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赵振江 发自北京
2014-12-04 19:10
来源:澎湃新闻

孔子学院总部新闻发布会称,将于12月7日至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

        2014年,孔子学院迎来十岁生日。孔子学院总部发布消息称,将于12月7日至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截至目前,中国已在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累计345万人。

        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以广汉语和中国文化、国学为己任的孔子学院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近期频传被关闭的消息。10月23日,加拿大多伦多公校教育局终止了与中国关于孔子学院项目的合作。此前的10月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宣布关闭孔子学院在其校的分支机构。9月25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宣布不再和孔子学院继续合作。

        12月3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北京的2014腾讯冬季思享会上,就孔子学院发展的问题采访了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前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米歇尔·康·阿克曼,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许纪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擎,他们分别分析了孔子学院的处境和发展路径。

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前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米歇尔·康·阿克曼。

阿克曼:孔子学院是官方的、歌德学院是民间

        德国人阿克曼在歌德学院工作了三十年,2011年退休后接受了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的邀请,开始担任孔子学院的顾问。

        在腾讯思享受会的演讲中阿克曼坦承:“我知道孔子学院在中国国内有各种各样的看法,骂孔子学院的不少,歌颂孔子学院的不多,理解孔子学院工作的就更少了。对中国来讲,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比较新的事情。”

        阿克曼指出,歌德学院和孔子学院都是对外文化交流机构,两个机构的任务都是在国外推广自己的语言,在国外举办文化活动。第二个共同点是,两个机构都是受国家委托的机构。歌德学院是受当时的联邦德国委托,在世界举办活动;孔子学院是受中国委托,在国外举办活动。“国家委托”在对搞文化交流的机构提供帮助的同时,也给文化活动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阿克曼表示,两个机构稍微有一点区别:孔子学院是国家机构,歌德学院是民间机构。但两个机构都是受国家政府的委托,都靠国家的拨款来举办活动

        阿克曼给出一组数据用以分析两个机构的区别:歌德学院成立于1953年,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孔子学院在135个国家,建了475个孔子学院,800多个孔子课堂,歌德学院60年在90多个国家,建了160个学院,还有一些其他的合作机构。“我并不以为这些数字是判断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我想说,孔子学院的这个数字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十年之内,制造一个这么巨大的网络。无论你对孔子学院有什么看法,觉得它们宣传的中国文化不是中国文化、浪费钱,可是这个成就是毫无争论的。我知道创立一个对外文化的机构、一个文化中心、一个教本国语言的中心多么困难,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制造这么一个网络,我觉得孔子学院值得为之自豪。”

        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背后必然会出现问题,但阿克曼认为“中国政府要支持孔子学院,中国老百姓也得支持孔子学院。可以批评它,但要尝试去了解它。”

        “我常常发现跟中国人谈孔子学院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一个最根本的事实——孔子学院在国外不是一个中国机构而是一个当地机构。美国的孔子学院是一个美国的机构。事实上,北京的孔子学院总部是等着人家来问‘我想创立一个孔子学院你同意不同意?’没有一个孔子学院不是国外找来要创立的。”

        阿克曼介绍说,孔子学院是国外大学跟中国大学的合办机构。孔子学院总部给钱、派人。但是,每一个孔子学院都是非常独立的,并不接受孔子学院总部的领导。每一个孔子学院有两个院长,外方院长是外国机构派的,中方院长是通过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指定某一个中国大学选派。两个院长的设置听起来非常好,但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现在孔子学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最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对外文化交流的专家。”阿克曼介绍,以前孔子学院派出的中方院长、老师都是从大学里抽选的,这些人没有接受过全面的培训。最多他是教过汉语,对给外国人教汉语有一定的经验。但他们根本不理解对外文化交流的规矩。文化交流没那么简单,不是我想好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把它推到国外去就行了。文化交流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的接触,困难就在这儿。我们为什么这么容易接受美国的电影?为什么外国人不容易接受中国的片子?并不是因为我愿意这么做就行了,中国国家领导再愿意,再给钱,可能也不容易成功。所以,要理解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专业,是需要非常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可以举办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对美国关闭几个孔子学院的事,阿克曼表示,这样的决定跟孔子学院没有一点关系。“这个决定是在美国、北美,对中国政府、对中国政策非常有意见的人,用孔子学院表达他们的不满。”阿克曼解释,“他们说孔子学院限制学生自由,可是你问他们拿证据——哪儿的孔子学院限制了学术自由?他们没话可说。所以,文化中心很容易变成一个对本国政府或者政策不满的目标,歌德学院也有过同样的问题,当时在伊朗革命之后,伊朗对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非常有意见,他们把歌德学院关闭了。所以,这个问题不是要问孔子学院怎么回事,而是要问中国现在的形象如何。”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许纪霖

许纪霖:孔子学院是被抽空价值的工具

        许纪霖则认为,孔子学院是被抽空价值的工具。他介绍说,孔子学院教的只是语言而不是中国文化,孔子学院的老师大部分是语言老师,基本不懂中国文化。对应的,来学习的学生也主要学习语言。

        “孔子学院恰恰证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许纪霖分析,孔子学院只是赚中国的钱,赢得中国市场的工具。它的价值是不为人所理解和尊重的。“这个责任首先在中国,有多少孔子学院的组织者、老师是懂中国文化的?连自己都不尊重、不了解,还指望世界了解、尊重你吗?孔子学院的整个尴尬处境就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尴尬之处。这是被抽离了价值的一个工具化的存在。”

        许纪霖同时表示,但歌德学院则不同,它不仅教德语,还传授德国的历史、文化。“去年以来孔子学院在北美遭到一些抵制。这是因为孔子学院把文化价值掏空了,这是一个自我掏空,不是人家排斥你。”他说。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

颜炳罡:全球孔子学院的情况千差万别

        由于工作关系,颜炳罡接触到的孔子学院较多。他认为,孔子学院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是纯粹提供汉语言水平测试的,还有一些则会加入一些中国文化的因素。总体而言,孔子学院教学内容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语言,一个是中国文化元素。

        颜炳罡向澎湃新闻介绍,去年他参观过韩国安东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合建的孔子学院,韩方院长是一个中国通、中方院长也比较懂中国传统文化,故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东西也融合进去。在他看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山东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虽然两方院长都是华人,相对来说规模较小。这个孔子学院有语言教学,有中国文化的元素如剪纸、书法等等,但也仅此而已。

        颜炳罡介绍说,西澳大学孔子学院则不同,中方外方院长都是华人,外方院长来自中国四川,该孔子学院做得非常成功,学生人数很多。成功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把外国人作为教育和培养的对象,也把海外华人作为自己推广中华文化的对象,他们和当地的华侨联系密切,并和当地驻扎海外的中国总领事馆有密切的联系。

        此外,颜炳罡说,该孔子学院有一些个性化教学。西澳大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因为常和中国深圳一些药厂往来,迫切需要学习汉语。孔子学院为他单独教学,配备了很好的教师。因为诺贝尔奖得主本身有很大的影响力,故这一个人就影响了一大批人。颜炳罡指出,俄罗斯莫斯科的孔子学院则又有不同的情况,俄方规定,中方的工作人员只能派一个院长,可这样做并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擎

刘擎:要考虑如何呈现儒家传统的开放性

        刘擎告诉澎湃新闻,孔子学院发展规模较大,但现在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只是传授中国语言、还有食品相关的内容,肯定是不行的。它需要进行升级。

        “如何把儒家传统的开放性展现出来也是需要考虑的。另一方面,传统和现代生活的相关性,也是中国文化传播史需要考虑的。”刘擎认为,如果只把儒家传统看做是一部典籍、一个说法——这只是“知”的一面。中国一直讲究知行合一,怎么和现代生活发生关系,这不仅对中国人对外国人也会产生影响,这就是林语堂先生说的传统文化的创造力。

        刘擎表示,目前中国太急躁了,采取在时代广场上放国家形象宣传片就是例证之一。传统文化一定是有价值的,但传播策略和方式上要做的更从容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孔子学院形象乃至中国形象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