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杜德斌:建科创中心上海缺什么

杜德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2014-11-07 21:46
来源:澎湃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

        “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海成为热门话题。我们要反思,这样一个命题、这样一个定位,上海各个智库自己为什么没有提出来?

        伦敦、纽约最近都提出来要建世界科技领袖。科技创新发展,需要有空间的载体,最后就落在城市上。上海应该明确把科技创新作为未来30年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

        关于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我们这样界定:科技创新中心,是指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大,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重要价值增值功能,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者区域。

        当一个城市区域科技创新活动影响波及全球,并成为引领世界科技产业范式变革的源头之时,就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世界创新空间的极化区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世界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创新源地,而且是全球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先行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关于科技创新的功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两大基本功能。通俗地说,科学研究就是把钱转变为知识的过程。创新是把知识转变为钱的过程。现在的大学应该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三合一的创新机构。两大派生功能是产业驱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产业驱动功能指新技术发明和市场化,催生新的产业,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文化引领功能是最高的境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会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塑造新的商业文化,引领全人类的文化发展。这四个功能,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深化的过程,产业驱动是建设全球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文化引领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一定包括这几个因素:科技引领企业、世界一流大学、风险投资者。三者都需要人才。

        创新环境方面:(一)宽容的文化氛围。只有在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下,才能确保科技企业不断衍生、新事物、新产品不断出现。(二)高效的制度体系。(三)奋发有为的政府。西方国家包括硅谷这种地方,政府在里面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四)优质的配套服务。包括产业孵化器,与科技产业发展有关的律师、会计师、行业协会,这都是上海比较欠缺的。(五)优良的生活环境。

        上海最缺乏的是科技引领企业,也缺乏风险投资者。环境方面,包括文化、制度方面都非常欠缺。相对来说,政府确实非常奋发有为,现在问题可能好多事情做过头了。生活空间方面还不错。

        中国互联网企业20强,上海只有排在第8、第9、第13的盛大网络、巨人网络、携程。中国企业研发投入20强,宝钢排16,上汽排18。这是应该反思的。还有ICT(通信技术)企业20强,上海只有一家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是合资企业。这跟机制体制有关系,但可能更多与文化有关系。上海是对外开放,对内不太开放的文化。上海是“高大上”的文化,但是对草根不太包容,而创新要从草根开始。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我们有这样几个判断:(一)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在崛起,包括创新资源在内的全球高级要素正在呈现出系统性东移的趋势。(二)亚洲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巩固。在世界经济空间体系中,正从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过渡。(三)亚洲正处于新一轮科技浪潮的活化地带,未来必然诞生一批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四)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中国更具备孕育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资源丰富度和市场深度。

        上海集中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总数的1/4和世界500强所设研发机构的1/3,大型跨国公司在华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绝大部分位于上海。我们通过对世界1000强研发企业的全球性总部和区域性总部分布分析,发现上海的总数仅次于硅谷、东京,但全是外国公司的区域性总部。上海缺少本土的科技型企业,缺少本土的科技型领袖企业。这是上海最大的一个短板。

        毕马威公司最近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将近800个全球企业的高管调查,得出结论:除硅谷以外,世界范围内现在有25个正在崛起的全球技术中心,亚洲有10个城市入选,上海在25个城市中分数最高,排名第一。北京排名第三,香港排名第九,深圳排第十四,日本东京排名第二,印度有四个城市入选,美国六个城市入选,纽约排名第四位。我对这个结果并不是完全赞同,但是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看好。

        上海是一个被世界看好的城市。上海要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国内所有城市都不是参照。江苏第一、北京第二或者上海第五,没有意义。上海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优势。影响创新、影响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区位。但是我们需要向其他城市学习。只要上海+深圳,就可以做成全球相当有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现在需要培育一批像华为、中兴、腾讯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应该是立足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按照外源性、混合性、内生性的发展路径抓紧谋划。

        我们规划了这样一个路径:到2020年以前,以外源型发展为主,继续引进高端人才、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到2020年-2030年混合型发展阶段,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自己的企业要发展起来。到2030年-2040年是内生型发展阶段,我们企业在总体实力上应该超过外国企业。

        (本文根据“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愿景”专题研讨会内容整理、摘编,经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审订、授权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