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彭勃:上海发展路径有借鉴意义

彭勃(Paul Procee,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项目负责人)
2014-11-05 14:35
来源:澎湃新闻

世界银行中国局城市-农村综合处的高级环境专家彭勃。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同圣保罗这样的大城市合作过,现在要跟上海这样的城市共同探讨和研究未来的发展。在过程中,我向你们学到的东西可能会比你们从我这学到的东西要更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同事跟我们一起刚刚完成了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也谈到了一些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已经明显发现长三角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发展的都市圈,所以我们需要从长三角的协调发展角度来考虑,而且要考虑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位置所在。

        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个大都市圈的发展。在这三个都市圈中,上海的重要地位可能是最突出的。在过去的发展中,很多重工业从上海转移到周边省市,上海更多注重于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这个趋势未来还会持续。

        从我们掌握的国家层面开展的一些分析研究数据,上海已经成为大都市圈的一个核心枢纽,在未来可能更需要加强在本地区的连通性,同时也需要加强整个城市群、城市带发展的连通性和进一步提高城市圈发展的密度,建立起整个区域层面的交通联系枢纽。不仅仅是上海自身的角度来考虑,而是从整个地区的角度考虑。

        在今天的讨论中,我们需要集中讨论的不仅仅是上海,包括上海怎样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城市,怎么样能够提高竞争力。一方面加强上海与本地区或者内陆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就是跟外界的联系,不仅仅是竞争,同样也是合作。

        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研究一些大趋势的发展。当然,看得时间越远,发展情形可能更加模糊。需要了解分析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趋势,还需要分析研究未来人口结构的发展变化。未来个人会被赋予更多权利,中产阶级队伍会进一步壮大,贫困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人们在社会中的声音将更加强大。我们通过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结构,使大家的声音能够更多被听到。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权利的扩散。过去权利主要集中在西方,也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有一个趋势,就是权利中心将进一步东移,同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层面,而是更多向城市层面或者向网络层面扩散。未来,国家的重要性会降低,城市群的发展和一些城市之间联系的网络的重要性会进一步突出。这些发展趋势对上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研究。

        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随着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出现老龄化的问题,社会当中有更大比例的老龄人口。从这个角度来讲,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地区之间的不平等性,怎么样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

        关于环境,随着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增长将会导致粮食、水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包括自然资源。上海以及整个地区应该制定什么政策来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确保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增长以及城市的成功发展。

        至于区域层面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不光对上海,还有对其他城市的要求。上海地处于长江的下游地带,在很多方面跟上游的城市都有很大关系。比如对水资源的需求,怎样确保上海获得充足、清洁的水资源,实现共赢?这需要地区层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确保上海作为城市群的成功发展,以及整个大都市区的成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恐怕需要组织几次研讨会来邀请一些全球性知名的智库、专家,比如说OECD或者其他相关机构团体,探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根据这些趋势来制定相应的情景方案。对于一个城市,要想成功地发展,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能力面对不断发生的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我在思考的时候,有几点映入我的脑海。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而不像开出药方的模式。另外,要倾听型地发展。从领导的角度应该是倾听型的领导方式,而不是过去指令性、计划性的领导方式。

        同时,生活质量将会起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

        我在中国很多地方看到各地制定2030年或者2040年的发展蓝图,但很少有人真正去分析研究。有一份关于27个主要的全球城市的研究,其中包括纽约、伦敦、香港,从排名来看上海仅仅位列第19名。进一步了解,我更加惊讶,上海居然列在北京之后,当然也列在香港之后。这些信息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生活在北京,但我在上海跑步时觉得上海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这一块,应该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模式。这是为什么我看到上海居然位列在北京之后感到比较惊讶。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考虑在内,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作为一个全球城市,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属性?

        首先,要有非常强有力的领导层。不光是领导本身,也需要领导层跟市民、跟社区进行互动,制定一个非常好的城市发展的愿景目标,使城市能够建立起比较灵活的调整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向市民了解需求,以及城市如何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调整。

        所以既有专业化的发展,也有多元化的发展,这两者相互结合。专业化的发展,在全球的角度来讲,上海在哪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就应该进一步发展哪些行业部门。与此同时,怎么样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发展研发机构、大学,吸引全球性的人才。还有,怎样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知识和创新体系,还有文艺等。我们过去可能忽略的一些问题,对于吸引全球性人才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另外就是协调发展,包括各个城市之间的政策协调。这涉及到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使城市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全球化的世界里,人们应该有很多的选择性,选择在哪里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城市,刚才我已经讲了上海中心城区的非常好的感受,但也可能上海其他地区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到上海的其他地方,会问是不是我需要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这方面上海做得非常好。从长远来讲,对于一个成功的城市,过去的成功因素和未来发展的成功因素是什么,需要哪些方面的愿景。这也是为什么要制定绩效质量指标,建立起检测机制,通过反馈机制,向相关领导层反馈相关的信息,来了解城市发展的路径是不是正确,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调整。

        有的人说,相互竞争不是城市之间相互竞争,而是政府之间相互竞争。我们觉得更好的是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我们需要从更前瞻性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不仅为上海提供帮助,也为世界银行提供帮助。我们是一个全球性机构,不仅可以把这方面的研究推广到更多城市,也可以向其他世界性城市推介。上海是世界银行工作范围中的一个灯塔性标志,上海的发展路径,对于我们帮助世界其他城市制定发展愿景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系2014年5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部分内容,发言者时任世界银行中国局城市-农村综合处的高级环境专家。本文未经发言者本人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