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人生》可媲美《纸牌屋》,但它不取悦观众

阿水
2014-10-08 17:14
来源:澎湃新闻

《透明人生》有着优秀独立电影的格调,但看的时候需要耐心和感情。


        《透明人生》(Transparent)在9月26日一口气发布第一季10集之前就受到关注,是因为据很多先睹为快的评论家们说,这是Amazon自产的一部足以媲美Netflix的《纸牌屋》(House of Cards)及《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的新剧。事实上,评论家们一致认为,《透明人生》是今年秋天乃至全年最优秀的一部剧。Amazon在努力了很久之后终于有望在自制剧领域赶超劲敌Netflix。

        但是,尽管《透明人生》有好口碑,却基本无望如《纸牌屋》和《女子监狱》一样火。原因很简单,前者是优秀独立电影的格调,看的时候需要耐心和感情,后者则是眼花缭乱又构造精良的好故事,丝毫不费力就能获得观剧快感。

        不会大红大紫,却不妨碍《透明人生》确是一部好剧,或者说好电影。它打破了电视剧和电影间的界限,半小时一集、十集的长度不仅一气播出,而且分集之间没有戛然而止,卖个关子“敬请期待下集”的电视剧感觉,而是水到渠成般衔接自然。对于这样一部剧,你是可以当电影来看的。

        Amazon为《透明人生》贴上的标签是“黑色喜剧”。我觉得它一点都不好笑。大概如今喜剧的标准已经不是让你发笑,只要带点嘲讽戏谑的影子,就都可以算作喜剧。

        不管分类,一部好片,节奏很重要。繁简有道,收放自如,才能成就一部好片。《透明人生》开头用简笔勾勒出莫特·佩弗曼(杰弗里·坦博饰)的三个成年子女——曾是拉拉但后来跟男人结婚生子的莎拉(艾米·兰德克特饰)、跟自己的艺人睡在一起的芝加哥音乐经纪人乔什(杰·杜普拉斯饰)、准备减肥的无业游民艾丽(加比·霍夫曼饰)的形象,然后进入第一个漫长的高潮——晚餐。餐桌上父亲莫特欲言又止,孩子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父亲突然喊他们回去是因为得了癌症,七嘴八舌间已经开始商量是否让父亲赶紧分财产以避高昂的遗产税。结果父亲想说的话仍旧难以启齿,只是告诉他们自己准备把房子卖了。

        好像有人抛出了一块肉,三个孩子又开始为谁应该得到父亲的房子而争吵。父亲想说的,其实是自五岁起就意识到自己被困在男人身体里的灵魂却是个女人。这场漫长而不欢而散的晚餐结束之后,莫特独自伤怀,怎么会养出三个这样自私的孩子。

        这就是第一集了。编剧兼导演吉尔·索罗威没有急着推进剧情。在接下去的剧集中,索罗威不紧不慢地向我们展示每个角色性格的不同面,让剧中人物不像一个个“电视角色”,更像活生生的人。比较欣赏的,是索罗威塑造角色的意图和姿态。谁都知道角色之于影片的重要,于是大家都努力挖掘角色的不同面。然而很多时候,编剧和导演们都太急于让角色们讨好观众,于是努力挖掘他们的伤痛,希望以同情建立角色和观众之间的感情。《透明人生》不这么干。当然每个人都有故事,无论是父亲莫特,他的前妻,还是三个孩子。虽然性别错位的人是莫特,其他或主角或配角都有自己的错位-错位在糟糕的婚姻里,混乱的男女关系里,找不到谋生手段又耽于幻觉的人生里,甚至错位在犹太教拉比礼帽下女性的渴望中。

        种种错位,自然有可笑的地方,更多的却是悲伤。

        但是索罗威不去刻意以此博取同情。相反,每个人都有尊严,光明和阴暗并存。比如小妹艾丽可以镇日鬼混总是向父亲伸手要钱,也可以是三个孩子中在继父走失以后真心忧虑卖力寻找的一位。比如大姐莎拉和大学时期的同性恋人旧情复燃,冷酷地逼她向她的伴侣摊牌,却也是三个孩子中最理解和同情父亲决定的人。音乐经纪人乔什看上去是最自私的一个,却最终和15岁时候诱他上床的“夏日保姆”和解。

        这样的角色,需要的不是观众和他们的情感羁绊,只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轨迹就好。因为真实和日常,所以反而让人心生偷窥欲,愿意以好奇心继续追随他们的生活。

        索罗威和饰演莫特的杰弗里·坦博让人心生好感的地方,还在于变性这样的事本是可以弄得再戏剧化一点的,他们却没有,反而相当克制。随着孩子们和周围人渐渐知道真相,莫特女妆的时候越来越多。然而悲伤也好,脆弱也好,快乐也好,他始终笔挺,从未失去做大学教授以及为人父、为人夫时候的宽厚和大度。这反而给了观影者想象的空间,就像小女儿艾丽总是忍不住想象别人隐秘的人生一样,想象他大半生“扮男人”的滋味,以及一步步卸下负担找到自己的快乐和辛酸。

        如《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杰瑞德·莱托饰演的雷恩和《女子监狱》中的索菲娅(拉芳·考克斯饰)这样的变性人因为有浓浓的典型“基佬”特征比如敏锐、刻薄、幽默、坚强,加上特殊处境带来的悲情,很容易让观众爱上。这里68岁的莫特却脆弱而平凡,并不是那么容易牵动观众的情感。但是现实不会永远戏剧化,屏幕也有真实的角落,这就是《透明人生》珍贵的地方。

        常见的路数,是一开始自私的角色们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渐变好。讨好观众嘛,人本来就本性难移,却缺啥补啥,希望在屏幕上看到人性的变化。看上去,索罗威却未必愿意这么干。她就愿意让剧中人们在人性和现实中左突右冲,努力纠正错位。结果?也不会有结果。角色们不会死,会一直活下去一直挣扎下去,似乎关剧了他们也会一直这样过下去,就像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