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习近平印度演讲:中国期待什么样的中印关系?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2014-09-20 15:58
来源:澎湃新闻

在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中印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  新华社 图

        当地时间9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

        习近平在印度的演讲稿长度约5200字。此前,他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稿长度在3500字左右,在俄罗斯、非洲、墨西哥的演讲稿,也在3000到4000字之间。这一“大篇幅”的印度演讲似在暗示中国对印度和南亚地区的重视程度。

        在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中印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林民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从演讲中可以读出三大亮点,一是为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定调;二是从中国的南亚政策阐述中能读出“中印携手打造南亚”的意味;三是演讲中一些巧妙的话语解读。

习近平呼吁印度对中国放宽心态

        林民旺表示,2013年李克强总理访印时的演讲仅围绕中印双边关系,而在18日习近平的演讲中,除谈及中印双边关系、中国外交外,还对中国的南亚政策做出小篇幅的阐述。

        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是南亚最大邻国,印度是南亚最大国家,中国期待同印度一道, 为本地区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30亿人民共享和平、友谊、稳定、繁荣。

        林民旺分析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中国需要在南亚地区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机遇,而在该地区发展的最大困难来自印度。印度一直把南亚当作其“后院”,对中国在南亚的发展保持高度警惕。目前,南亚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是最低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严重滞后,根本没有实现“互联互通”,这为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设置了重大障碍。

        “若要实现南亚的发展与繁荣,光靠印度一家显然不够,而且印度也缺乏这样的能力和意愿。中国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有发展南亚的意愿。”林民旺说。

        “我猜测,习近平的这段讲话想释放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希望中印两国能共同携手推进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中国在南亚地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以更宽松的心态来看待中国在南亚的重要经济角色。”

        林民旺表示,参照中俄关系,中国为中亚提供经济保障,俄罗斯为中亚提供安全保障,两国强有力的协作保障了中亚地区的整体稳定,而中国也希望中印能在南亚地区扮演与之相类似的角色。

        在演讲中,习近平提及中国在南亚地区发展的具体目标,比如“争取在未来5年将双方贸易额提升至1500亿美元,将中国对南亚投资提升到300亿美元,将为南亚国家提供2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

        林民旺认为,“中国定出了非常具体而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显然也是适中的。从数据来看,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贸易额、投资额等仅占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量的很小一部分,毕竟南亚地区的经济条件还未完全发展起来,贸易额也不可能一下子快速提升,需要慢慢发展。”

中印双边“3个伙伴关系”含义丰富

        习近平在讲话中主张,中印两国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

        2005年,中印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习近平访问印度,提出中印“3个伙伴”关系。林民旺认为,可以从双边-区域-全球三个层面来理解“3个伙伴关系”。

        首先,中印两国建立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主要阐述中印两国间的双边合作关系。

        “中国与印度的政治互信程度有待加强,1988年双边关系解冻之后就采取以经贸合作为突破口,以经济合作来逐步推动政治互信的建构”,林民旺说道,“目前,中国正处经济转型时期,生产能力过剩,而印度在制造业方面则先天不足,因此,推动中国向西开放和印度‘东向’政策对接,可以打造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市场、最具牵引力的增长引擎。”

        习近平提及中印边界争端时,指出中印两国要正视边界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和平友好协商,争取早日找到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林民旺认为,中印边界问题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维持现状、保持沟通、保持边界的总体稳定,同时尽力将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与边界问题脱钩。

        对于在莫迪任期内是否能很好地解决边界问题,林民旺表示,解决边界问题需要等待印度有决心的政治家和良好政治条件的出现,莫迪是一个强势、有魄力的政治家,他是个“能迈开大步”的人,但在刚上任初期,他不会触及边界问题这一让他政治失分的问题,但在未来他有可能会推动着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

        其次,中印两国建立引领增长的伙伴,主要是以区域视角和从亚洲意义上阐述中印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邓小平的话:只有中印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还指出:“中印共同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建立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安全与合作架构,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

        林民旺认为,这句话表明,一方面中国对印度在亚洲的大国地位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则表明,在中印双方在亚洲应该构建何种的经济安全架构。

        第三,中印两国要做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这是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印关系发展。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中国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这会否是中国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的信号?林民旺认为,中国致力于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是支持印度“入常”的。

引用泰戈尔诗句意味深长

        谈及习近平演讲的风格,林民旺认为,习近平的讲话一如既往“接地气”,他会在演讲中讲自己的故事,且都以小见大,会引用中国的古语,也会加入一些当地传统语言,引用当地的古语和词句,以增添亲切感。演讲中多次谈及的“和”与“和平”,则塑造出中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此次印度演讲中,习近平在开篇和结尾分别使用印度语纳玛斯代(Namaste,意即大家好)和丹尼瓦得(Dhanyavad,意即谢谢),并引用印度作家的名句,展现出他对印度文化、历史的了解及浓厚的兴趣。

        而对于习近平引用的泰戈尔诗句,则可能会蕴含一些政治意味,但解读的答案通常仁者见仁。比如:“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从政治意味上可能被解读成,中印之间不能因为边界问题而一叶障目,两国虽有摩擦,但需要往长远看。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这可能暗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在发展之后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