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善待海洋

2014-09-14 20:58
来源:澎湃新闻

        “十一五”期间,沿海省市已完成和计划实施的围填海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10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每年新造一个“香港”。澎湃新闻记者沿着黄渤海海岸线走了一圈,发现大型的围填海工程和水产养殖场遍布整个海岸线。而随着黄渤海海岸线湿地的消失,依靠海边湿地生活的候鸟面临生存威胁。

        在“18亿亩耕地红线”严控之下,沿海省市向海洋要建设用地看似一个不错的选择;从短期经济效益来说,围海造田的效益无疑是可观的。但是向海洋的过度需索,既不合乎历史潮流,也不符合现在和未来的利益。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国靠海而生的居民一向占极少数,由于陆上的出产几乎能够提供一切生活之必须,因而海洋的重要性一直被忽视。一定意义上,海洋似乎是“身外之物”,可有可无,甚至很长时间一直在实行敌视海洋的“海禁”政策。中国的农业一向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有丰富的耕作经验;但除了沿海的少部分渔民,对漫长海岸线之外的海洋,社会上下缺乏认知,不明所以。

        在海洋时代,海洋和陆地一样重要,具有同等地位。对一国来说,海洋不仅是便捷的外贸渠道,而且还提供丰富的食品,调节生态环境,保存生物多样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实实在在认识到了海洋在外贸方面的重要性,但似乎就此止步了。

        在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的今天,如果说对陆地和内河湖泊的环境污染已经有所顾忌,并开始设法治理的话,由于海洋意识的缺乏,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仍显得漫不经心。过度的围海造田,无节制的水产养殖,在一些人看来,好像是捡到了大便宜,但说到底,还不是在自己的国土上瞎折腾?至于把海洋当成污水池任意排放,与那些向沙漠里排放污水的无良企业有何区别?

        海洋本来可以提供丰富的食品来源。但由于过度捕捞,保护不善,中国四大渔场产量锐减。由于水环境污染,很多近海海洋已经荒漠化。这样的海洋,除了航运,还有多大经济价值?至于本文开头提到的黄渤海海岸线的“经济开发”所造成的恶果,短期内恐怕已经难以修复。

        中国要从陆上大国变身为海洋大国,必须像爱护大好河山一样,学会善待海洋。海洋中的所有出产,包括天空的飞禽,海底的水草,一鱼一虾,均应受到必要的重视。这样的海洋大国才是让人尊敬的海洋大国,不懂得珍惜海洋、经营海洋的海洋大国,其生命力是不旺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