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首次访问斯里兰卡背后:小岛上的大国竞争

薛莉清/新加坡特约撰稿人
2014-09-16 11:38
来源:澎湃新闻

2013年11月7日,斯里兰卡Norochcholai,中国企业承建的燃煤电厂,斯里兰卡希望将此作为更加经济的电力来源。 CFP 图

        9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中国众多媒体开始集中报道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友好关系,无论是东晋法显的《佛国记》中对锡兰(斯里兰卡的旧称)的考察描述,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斯建交以及建交后各方面的合作以及国际场合中的相互支持,都粉墨登场。

        毫无疑问,斯里兰卡是中国古代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早在千百年前就与中国开始了贸易往来。1950年斯政府承认新中国。1957年2月7日两国建交。此后,中斯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即便是在斯里兰卡内战期间,中国在斯里兰开依然展开了各种援助、合作项目。中斯互利经济合作始于1982年。 随着两国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斯里兰卡向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 如今,我国从斯进口的主要产品有橡胶及其制品、红茶、宝石和椰油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纺织品、机电产品、建材、小五金 、医药等。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斯里兰卡最大的海外金融合作伙伴。 2013年5月, 两国决定将中斯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习近平主席也在这一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大战略构想,并获得斯国积极地回应。

斯里兰卡的“中国热”

        2009年斯里兰卡内战彻底结束,斯里兰卡的旅游业开始从重创中逐渐恢复。2011年我有机会前往斯里兰卡进行旅行和考察,发现斯里兰卡的中国热正在兴起。

        斯里兰卡的华人移民并不多,根据斯里兰卡移民和出入境管理局的统计,2010年斯国共有7844名中国人持有“雇佣签证”,加上历来的移民,目前为止大概仅有一万多华人。近代最早从中国移居斯里兰卡的华人来自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一批湖北人为躲避战乱,从汉口码头出发,远涉重洋,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扎下了根,这批湖北人以牙医为主。

        第二批是1940年从山东出发来到斯里兰卡,专做丝绸和杂货生意。这两批移民总人数大约千人左右。作为近代斯国首批中国移民 ,他们为中斯历史开拓了新局面。

        现代的一波移民潮从七十年代中国与斯国开展大型项目开始,例如援助建设斯国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等项目,一批专业人士以及工人跟随项目从中国来到斯里兰卡。但人数始终不是很多。九十年代开始,一小批中国人不顾斯里兰卡内战的风险抵达斯国开拓生意。

        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关系一直非常稳定、友好。一方面斯里兰卡很早就与新中国建交,而中国从七十年代起就援助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经历内战这么困难的时期,中国始终给予支持和援助。双方的互信建立在互助的基础上,属于非常良性的友好外交关系。

        由于斯里兰卡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稳固,如今几乎所有的斯里兰卡大型建设项目,都有中国公司的身影。而中国也不断加大在斯里兰卡的投资和援助力度。2004年,中国在斯里兰卡的投资大约在三亿美元左右, 到2011年底,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投资达到65亿美元 。 最近斯里兰卡宣布在2012-2015年投资210亿美元或者GDP百分之6.5用于基建项目上,中国将会得到其中的大部分。

        和平之后的斯里兰卡,各方面建设百废待兴。2011年我到达斯国时,所到之处无论是商业大厦、居民建筑、公共建筑还是交通建设等,整体面貌大致相当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景观。中国的生意人、工人、专业人士也随着各项目的展开来到斯里兰卡。由于中国公司帮助建设的都是国家大型工程,因此斯国上层社会对中国的科技、商业等层面的工作人员接触机会较多,而大型工程又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熟练以及中国文化的神秘都使得从上层到普通百姓都对斯里兰卡对中国充满好奇、敬佩和热爱。

        我的一位在斯国的朋友是科伦坡警察总署的一名高级探长。他的孩子就读于私立贵族英文学校,不过,他对中国充满了热情。他说:“我明年打算去中国考察,带我的孩子去文化浸濡,我要让他跟我一起去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不多言的他说起中国,语气很坚定而沉稳。

        在斯国老城加勒,我们走进博物馆看郑和下西洋的展览以及沉船宝物展,斯里兰卡的参观者得知我们来自中国,纷纷用不怎么熟练的英语跟我们交流。“我们跟中国有很长的交往历史。对吗?看看,这些,多么有意义。”

        旅店的老板更是希望我们能通过网络帮他宣传,“现在越来越多中国客人来我们国家旅行了。欢迎他们来我们的旅店,一定有优惠。”就读英语私立学校的大学生则在问我们,怎样才能到中国留学。珠宝商人更是盯着我们足足谈了两个小时,不愿让我们离开,因为他“想把斯里兰卡的宝石卖到中国去”。该怎么去中国?怎么把宝石卖给那里的中国人,是他一直在跟我们打听的课题。

        直到前两天,距离我上次去斯国的旅行考察已经两年半过去了,我依然不断收到探长孩子在facebook上给我发来的“北京之旅”反馈:“中国人很好,很热情。不过中国的菜没有盐。(斯里兰卡的菜里放较多盐,以至于他认为中国的菜淡到没有放盐。我学会了很少的几个汉语词。”

小岛上的大国角逐

        然而,在所有这些基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对中国的好感和热情,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可能的未来隐患。

        首先是印度的嫉妒以及可能的挑衅。与中斯关系相比,斯里兰卡与印度在地缘、种族以及历史上的联系更加紧密。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半岛相望。2500年前,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了僧伽罗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弘扬佛教,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而公元前 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开始迁徙并定居锡兰岛。这也塑成了当今斯里兰卡族群构成的基本雏形。今日的斯国共分为9大省,25个县,人口约为两千多万,其中僧伽罗族占74%,泰米尔族18%,摩尔族7%,其他1%。因为与印度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和地缘联系,同印保持友好关系成了斯外交政策的重点。双方重视经济合作,希望通过双方的经济合作带动南盟合作。但斯与印之间的种族、宗教的联系也实实在在反映了斯国内民族冲突的历史原因。而印度一向将同种同源的斯里兰卡视为自己的后院,中国在斯内战结束后重建中取得的工程份额越多,印度就越没有机会从中分一杯羹,印度非常警惕中国在斯国的影响力。

        其次,斯里兰卡与英国也因为历史原因而关系密切。 自16世纪起斯里兰卡先后被葡萄牙(1505—1658)、荷兰(1658—1796)统治,18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2月4日才从英国殖民之下独立出来,直到现在,斯里兰卡依然是英联邦成员。因此,如今在斯里兰卡,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和全国语言,上层社会则通用英语。1982年开播的斯里兰卡电视台是斯最大的电视台,每天就用英、僧、泰三种语言播出。而宗教信仰上,70%的居民信奉佛教,16%信奉印度教外还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近年,基督教得到了更大的扩展。

        斯里兰卡主要的援助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有美国一份。这两个国家对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一向抱有制衡的愿望甚至实际行动。一旦中国在斯国的影响力大到引起两国尤其是美国的严重关注,中国势必面对各种可能的制约和制衡。

中国需对文化挑战有清醒认知

        斯里兰卡与中国自古以来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典籍中,斯里兰卡被称为锡兰、狮子国等。中斯之间的友好往来开始于公元4世纪。东晋高僧法显前往锡兰、印度等地取佛教经义。但是,历史的叙述有时也可以被重新诠释。而重新诠释历史涉及到立场的问题,话语权的问题,涉及到导向问题,更涉及到民族国家情感的层面。

        中国的典籍提到锡兰大都温和,中国的当代书籍提及中斯关系,也提倡友谊和友好。然而,历史的声音远不止一种。斯里兰卡历史学家Kingsley Muthumuni de Silva 教授所著《斯里兰卡历史》以及法国著名历史学家Vadime Elisseeff 和Doudou Diene 的著作《丝绸之路:文化与贸易之通途》等书皆指出,1284年元朝忽必烈派出探险队至斯里兰卡,忽必烈汗下令探险的主要目的是取得锡兰的佛牙。马可波罗说他是乘坐这次航行的元朝官方代表。而斯里兰卡历史更具体详述了1411年明朝的郑和在斯里兰卡发动了另一场佛牙战争。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人物常常利用不同的历史研究和阐释来挑动民族主义情绪、宗教情绪等。随着中国在斯里兰卡的工程和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中国在斯里兰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除了在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中国更要对文化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清醒的认知,从而善加利用良性的中斯关系,准确的历史事实、民族感情基础、宗教以及当地华社的作用营造更好的中斯关系,减少其他势力对中斯关系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