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辅导员:骑行上千公里家访,传达“坚持”的信念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
2014-09-12 12:55
来源:澎湃新闻

        

赵哲与受访家长合影。  东方IC 图

        

        骑着山地车,横跨东三省,总行程1000多公里。今年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0后辅导员赵哲用这样特殊的方式,家访了11名学生。“想用身体力行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传达一种信念。”

        8月15日,骑着一辆改装过的山地自行车,赵哲从沈阳出发,用手机导航,一路经过开原、长春、吉林、榆树、拉林、牛家镇、哈尔滨、巴彦县、宾县,花了10多天的时间。

        骑行一路的食宿都是自费。赵哲说:“算是一个暑假旅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一举两得。”

        如今,对大学生来说,由于来自全国各地,已经很少有老师家访。赵哲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他说,学生处在大二升大三的关键阶段,即将面临就业考研,一些学生遇到问题很少与家长沟通,对未来感到迷茫。

        家长们对大学辅导员的家访都很热情。“家访就是告状,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家访能够把他们打回原形,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我希望通过这种家校互动,帮助学生成长得更顺利一点。”

        赵哲的专业是能源与动力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2年前,南航毕业之后,有机会留校,就在本专业做了辅导员。喜欢学校青春活力的氛围,虽然工作琐碎,但他觉得年轻人累一点很正常。

        身高1.81米的赵哲,是典型的东北大汉,平时热爱体育活动。然而,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做辅导员之后,性格也静了很多,甚至有点婆妈啰嗦,“没办法,不唠叨,学生听不进去。”

        班里男女比例为7:1,两个辅导员需要带400个学生。理工科背景的赵哲强项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短板是写奖状故事。工作2年之后,他的感悟是:付出都有回报。“教师节,学生给我发个短信,就觉得很好。”

对话赵哲

        

        澎湃新闻:骑自行车是你的爱好吗?

        赵哲:对。在南京的时候也骑,周末放假,有时候会在周边骑一天。

        澎湃新闻:这次千里家访,骑的什么车?

        赵哲:一辆入门级的山地自行车,为了骑长途,从沈阳出发的时候,特意去专卖店换了车胎、链条。

        澎湃新闻:大学辅导员家访的情况不多,什么原因让你选择用骑行1000公里的方式走了这一圈?

        赵哲:学生开学就升大三了,正好要面临就业和考研两件大事。做了大学辅导员之后,我感觉这两件事比高考还重要一点,决定了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所以,关于这些事也想跟家长沟通,更多得了解学生。而且,有些学生家是值得去的,毕竟面对面和电话里是不一样的。另外,也想用这样身体力行的方式,告诉同学——“坚持”。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复习考研,坚持都是特别重要的,坚持一年好好复习基本都能考上。

        澎湃新闻:这次去了11个同学家,挑选的时候除了位置,还考虑过别的因素吗?

        赵哲:有两个学生家是特意去的。其他的,我选了城市的几家和农村的几家,以点带面的方式,看一看各个环境学生的家庭。这次我发现,农村家庭的家长和城市的接受信息的程度很不一样,农村家庭相对资讯闭塞,对学校的情况和孩子怎么进入社会不太了解,正好我可以把这些信息带给他们。所以接下来,我准备多去一些农家走走。

        澎湃新闻:一路的食宿都是自费的,遇到过特别糟糕的行路、食宿条件吗?

        赵哲:住过60元一晚的小旅店,真是都不想脱衣服睡,还停电。(笑)路边摊的香瓜没洗干净,吃坏过肚子,还好不严重。

        雨过后,有泥泞水坑的沙子路比较难走,还有碰到过像龟裂一样很严重的水泥路。从黑龙江巴彦到宾县,一天时间里,连续碰到泥路、尘土飞扬的路、上陡坡下陡坡和暴雨。

        澎湃新闻:下暴雨了怎么办?

        赵哲:本来没打算下雨的时候骑,想赶紧找个地方避雨,但骑了很久都没找到。身上都湿透了,当时挺害怕,因为风比较大,又冷,一边骑一边全身都在发抖。好在没有生病,可能平时运动比较多,身体好一些。

        澎湃新闻:一路上,碰到过让你很感动的事吗?

        赵哲:有。长春往吉林走的时候,一段比较泥泞,骑车根本过不去,鞋也会湿透。一个骑摩托车的过路人,把我喊停下了,绕了很大一圈过来说,路不好走,还帮我想办法。等了5分钟,有辆农用车就热心把我带过去了。我提出要给些报酬,他们也不要。知道了我骑行家访的事,他们还跟我聊了很久。

        澎湃新闻:一般跟家长都聊些什么?

        赵哲:主要就是聊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将来怎么发展。因为高中以来,许多孩子都习惯了“被安排”,自主性比较弱。当然还有些同学情况不太好,每年会挂1、2科,还隐瞒家长,通过跟他谈谈,来改变他的想法。

        有个同学家在一个村子里,地图上没有,他妈妈就赶来村口接我。她说,孩子小学就在外读书,从来没有老师来过家里。听说孩子毕业之后找工作要托关系,正在发愁。我就跟她说,我们专业的学生只要成绩还不错,一般毕业后都能去研究所或是央企大厂,只要沉得住气,未来会有所发展。听了之后,感觉他妈妈脸上的皱纹都少了很多。(笑)

        澎湃新闻:同样是“90后”,你跟这些只比你小两、三岁的学生是怎么相处的?

        赵哲:我已经带了他们两年,很熟悉了,就像是兄长的关系。我们之间没什么代沟,会更多关心他们生活的方面。因为男生多,他们打游戏、打篮球,我都会看,也会在宿舍找他们聊天,沟通起来没什么困难。

        相处起来,我的经验是,首先让他们感到我是他们的一个知心的朋友,而不是师生敌对的那种关系。另外,要尊重他们,他们说什么,要表示理解。

        澎湃新闻:社会上对“90后”有些负面的评价,比如非主流、叛逆、自私冷漠、自控力不强,你是怎么看的?

        赵哲:我感觉他们还是认可传统的价值观,但是非主流、张扬个性的部分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打耳洞、染头发,只是种潮流。他们有些行为在外界看来可能比较叛逆,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我觉得那只是自然的成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