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阅读·爱弥儿】写给刚上幼儿园小班孩子的父母

朱云雁
2014-09-01 22:06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这篇文章写于2011年9月,是作者女儿麦兜开始读幼儿园的那段时间。一周的幼儿园生活对孩子来说很新鲜也很有挑战,而家长的态度也会对小孩子产生影响。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父母以启发,也希望大家能交流各自心得(来稿请发至dfylwxjt@163.com,注明“育儿”),简短互动可直接留言。

李媛 绘图

  女儿9月上幼儿园了。此前两个月,我和先生开始有针对性地带女儿做一些训练准备。这些训练准备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具体的生活技能相关,比如适应不穿纸尿裤、学会表达大小便的要求、进餐的时间适当缩短等等;另一方面则侧重女儿的心理建设,试图为她展现一幅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图景。

  比如,我和先生常会在饭后散步或是周末户外玩耍的时候带她到报名的幼儿园去看看,让她提前熟悉环境;告诉她入园后会有很多小朋友同她一道玩闹;有时候,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以聊天进而提问的方式了解她对幼儿园的想象,做些相应的辅导。

  对于上幼儿园,女儿表现出镇定甚至淡定的态度:愿意谈论将要来临的生活的变化,愿意背着小小书包自己走路去幼儿园,愿意向不曾谋面的老师问好,和我道别时不哭闹,接她放园时她只是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等待,等等。其间,女儿偶有一些言行流露出轻微的抗拒——入园前一晚,女儿说起她平时撒娇最喜欢说的话:“妈妈我就是要粘着你,我是你的小年糕。”然后,又加了一句:“明天我就不能成天粘着你了。”入园当天我和她道别时,她用手指卷着自己的头发。这是女儿紧张无措时的习惯。当时,我为她没有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哭闹而高兴,甚至有些得意。女儿的淡定一直持续到她入园的第二天。

  幼儿园生活第二天结束回到家后,女儿的情绪明显低落。先生下班回到家如前一日那般问这问那,女儿却低着头说她心情不好,也不解释。到了第三天,她表示不想去幼儿园,拖慢吃早饭的时间,拒绝背书包,出门时,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现在想来,之前为女儿面对幼儿园生活而做的一些准备,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预期目标的过于追求——比如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不哭闹——恰恰无视了女儿丰富的内心。更重要的是,我忽略了自身的心理调适,既紧张于女儿是否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新生活,老师会否喜欢她,如何应对入园前几日其他小朋友对她的影响;又敏感于女儿的心理状况和言行——她稍稍表现出对幼儿园的拒斥,我便急于寻求解决。这样的紧张和敏感,表现为焦虑的情绪,不仅影响了我的判断,更无形间给女儿造成了压力。表面上,似乎一切都走在正常的轨道上;焦虑和压力却一直在暗中积蓄,迟早会以某种形式爆发出来。

  当第一天放园我看到女儿因为不习惯幼儿园的卫生间环境而手忙脚乱稍稍弄湿了自己的裤子,连日来的焦虑,加上作为母亲天然的心疼,使得自己一晚上情绪越来越差。尽管我极力控制情绪,还是在陪她入睡时,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却还要保持微笑的姿态。女儿看到,装作不知道,用手轻轻擦掉眼泪,嘴里却说:“怎么有水啊?”她用某种洞悉一切的口吻说道:“我知道,在我眼里你最担心的是我会不会哭,在你眼里我最担心的是你什么时候来接我。”然后,她两手合十放于脸颊一侧,眼睛慢慢闭起,轻轻地说:“幼儿园很好,我今天过得很愉快。”

  女儿以哭闹宣泄自己的情绪之后,我反倒好似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和先生一致认为需要转变此前的方式。首先是让自己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哭闹、拒绝才是小朋友面对陌生环境的正常反应,强行扭转,无论方法多么温和,骨子里其实仍然是以大人的期许、面子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其次,幼儿园的方方面面对大人也是未知,我们应做的是尽可能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去了解,而不是将自己对未知的焦虑传达给孩子;最后,在孩子的适应期内,不再过多询问她在幼儿园的生活细节,而是等待她主动告诉我们,相信我们的女儿可以应对并且接受,相信她的内心足够强大,相信她知道我们对她的爱没有改变。

  女儿上幼儿园的一波三折,再次令我明确一件事:如果幼儿表现出不符合成人预期的行为举止,并非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成人出了问题;问题或在于具体方法,或在于预期本身,或两者兼而有之;我们要做的往往是反省自己调整自己,而不是武断地苛责孩子。

  开学第五天,女儿似乎从细密而坚实的网中挣扎而出,百般不乐意去幼儿园的情绪得以宣泄之后,她开始真正接受幼儿园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生活。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