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词典圈,屌丝也败给了土豪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2014-08-27 21:55
来源:澎湃新闻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3版。 新版收入了“微信”、“正能量”、“吐槽”、“拍砖”等热词,也有一些词汇增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义项,如“土豪”一词新增“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义项,而“屌丝”、“白富美”、“超女”、“剩男”等词汇则没有被收录。
“土豪”新增定义被网友吐槽

        此次修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微信”、“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高频热词都被收入其中。原本存在但衍生出新义的词汇,则在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增补了新义项和新用法。例如,“土豪”原本是指“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但随着“土豪”这个词语网络新义的流行,第3版在修订的过程中也补充了新的义项,即“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再如,人们以前使用“理财”这个词,一般就是笼统地指称“管理财务,负责财务工作”,现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这个词来“特指为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对财产进行经营”。第3版紧随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用语使用的新情况进行了修订。但是,“剩男”、“剩女”、“屌丝”、“白富美”、“喜大普奔”等词汇则没有被收入。

        对于第3版中的修订,网友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人为“土豪”没文化打抱不平,评论称“现在‘土豪’单指有钱人,‘土豪’这词刚出来时确实是指财大气粗,现在已经中性化了”、“ ‘土豪’更多是一种打趣,文不文化倒在其次”,网友“车祸现场2”吐槽说“这下叫‘土豪’就成骂人了”。当然,也有人叫好,网友“Flappy渣渣”就认为“干得漂亮!个人虽然有时也以‘屌丝’自居,但深知这些自黑词汇或夸大词汇里面的情感是扭曲的,传递的价值观也不对。如果它们收入字典,则是对汉语的侮辱。”

主编说,收词考虑公众认可度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2004年第1版时就开始对现代汉语新词的更新和词语误用进行规范,2010年第2版中增收了“微博”、“低碳经济”、“减排”等新词语、新义项2600余条。

        重视民间新兴词汇的,并非《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家。新中国首部权威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纂),从第二次修订起(1993年-1996年),就已经着力收入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词。1996年第3版,增收了大量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词新义,2012年第6版,新增单字600余个,增收新词3000多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其中既不乏“雷人”、“给力”等网络热词,也有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PM2.5(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等外来词。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2012年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说,收录源自西方的“母亲节”、“情人节”等词,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低碳”、“减排”、“二手烟”等词可以看出中国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北漂”、“草根”、“达人”、“愤青”、“蚁族”、“宅男宅女”等名词直观反映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及其特点;“三陪”、“拜金主义”、“傍大款”、“买官”、“贪腐”、“碰瓷”、“吃回扣”、“潜规则”、“封口费”等词语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的影响。

        但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落选的“剩男”、“剩女”,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就已经出局,同时出局的还有“同志”的新义项(泛指同性恋)。江蓝生对此解释称,是出于价值观和社会效果的考虑。不收“剩男”、“剩女”,是希望体现人文关怀,从尊重人角度出发;不收“同志”,则是因为“不想提倡这些东西”。

        除了引导价值取向的考虑,对于新词收入与否的标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接受《成都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众的认可度也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词典是语言的典范和标准,不能随便收录网络新词。网络词语能不能收入词典,需要判断它在群众中的认可度。‘给力’、‘山寨’可能将被修订本收录,但是‘杯具’、‘神马’就不会被收录。”

以前,编词典更注重政治因素        

        现在对于词典的讨论多从语言学、文化意涵上出发,而在上世纪70-90年代,政治因素在词典编纂中占据了无可取代的地位。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提出,修订词典,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的问题。在传统社会里,只有王朝或当权者才有权编纂词典,并通过编辑词典来规范被统治民众的用语甚至是思维。

        1974年,《现代汉语词典》还没有正式出版,只是内部“试用版”,但被姚文元抓住,发动了一场针对《现代汉语词典》的批评,认定词典有尊孔倾向,干扰了批林批孔的大方向。比如,“悲”是消极的词汇,不能用于社会主义;“喇叭裤”、“超短裙”是宣扬帝国主义文明;“爱”这个字的解释必须加上“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标准”。

        1971年版的《新华字典》则是“文革”期间唯一流通的字典,在编修的过程中,“背着太阳”这个例句被删掉了,因为太阳在当时是毛泽东的象征;而在“向”字下面加了一句例句“向着太阳”。在遇到“茹毛饮血”这个词时,有编辑提出不能要,因为“茹”是吃,“毛”是毛主席。

        如今人们在关注词典时,能够形成话题的已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哪些新词被收入进去,“土豪”的新义项定义是否准确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词典引发的讨论话题的变化,是一部小小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别传。 

[链接]《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关系吗?

        《现代汉语词典》是在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责成社科院语言所编纂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虽无“规范”二字,却也是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在半个世纪以来都是具有权威性意义的现代汉语辞书。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2年开始启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一个月内已经发行了22万册。在2004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二版推出之际,两部字典因“规范”二字还发生了争议,江蓝生等12名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名为《辞书应慎用“规范”冠名》的提案,指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未能全面严格遵守规范。

        虽然两本词典都主打“规范”,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特色上更倾向于中学教育市场,推出“小手提示”,提醒读者易混淆词和误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