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和龚古尔奖也不完美,但独立是必须的

澎湃新闻记者 石剑峰
2014-08-15 20:02
来源:澎湃新闻

        从8月11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揭晓以来,对该奖评选公正性和文学性的质疑从未停止过。本届鲁迅文学奖投票评选虽然都是实名制,但在投票前开会讨论如何投票。而国内关于改革文学奖评选机制的讨论,从来没有中断过。8月14日晚,2014上海国际文学周在思南文学之家举办了一场专门探讨文学奖评选的对话——“文学对谈:文学奖的评奖与争议”,两位对话者一位是1993年美国普利策奖小说奖得主罗伯特·奥伦·巴特勒,一位是法国作家、龚古尔奖评委皮埃尔·阿苏里。两人各自介绍了普利策奖小说奖和龚古尔奖的评选过程,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文学奖评选机制,但至少,这两个奖最珍视“独立”一词。以下是两位的谈话实录,供读者借鉴对比。

        

美国普利策奖小说奖得主巴特勒 

澎湃记者 吴子熙  图

巴特勒谈普利策奖评选:3人小组每年都会换

        普利策奖评选和美国另外三大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图书批评家奖、美国笔会福克纳奖不同,普利策奖有个三人初选评委,他们也是作家或者批评家。他们会先从茫茫书海中把三本书选出来,寄给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一共有18个人,这18个人基本上都是新闻从业者,他们非常聪明也对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不是作家和批评家,因为普利策最重要的奖是新闻奖。然后18个人从这三本书中挑选最终的获奖者。如果他们认为没有一本值得获奖,就不发奖。

        普利策奖也曾两次邀请我当评委,但我都拒绝了。三人评委小组每人挑选一本最喜欢的小说,如果有两个人挑选了同一本书,他们会再考虑挑一本。18人评选委员会要讨论投票,18人委员会任期是7到8年,而3人小组,每年都会换。

        当时,我的第七部作品短篇小说集《奇山飘香》获奖的几率非常小,一般获奖的都是长篇的小说。在普利策的历史上,我是第六个凭借短篇小说集获奖的作家。我记得,一开始小说集出版后我做了第一次宣讲,当时在一个书店,一个人都没有来。然后我又到西雅图的一个书店,当时是3月份,春意盎然的晚上只有6个人出席。因为我修过表演的课程,所以鼓足精神非常戏剧性读了我的著作,然后大家印象也很深刻。

        一年之后,我获奖了,再回到西雅图的这个书店,来了300个人。当时书店组织活动的人跟我说,“你那天对6个人读过之后,第二天就有一个作家来我们店里”。他是一名作家,曾经获得文学奖,翻了一下我的作品,买了书读了一下,结果他正好是那年的评委之一。

        我觉得龚古尔奖的评选机制比普利策好一点。三人初选评委每年要换,评委只有6个月的时间阅读,大家就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书。

        从美国的近况来讲,不能说出版商能够决定评奖,虽然有些大的出版社对奖项有垄断性的主导地位,比如一些大的文学出版社每年出版的质量高、数量大,所以他们出版的作品获奖多一点也是情理之中。我们评奖的主要标准是作品的美学品质和价值,当然也有很多因素渗入进来,比如作家之间有些小团体会有吹捧现象。还有一些权威的批评家,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另外,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里面有一些著名文学学者,话语权大一些。美国国家图书奖意识到这个情况后,在几年前调整方向,会注意一些名气小的出版社,但这样对大出版社来说也是种偏见。大评选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从根本上讲,很难评定品质的高低,也很难给文学作品排名次。所以从最宏观的层次讲,文学的品质是不能排出座次的,但是文学奖还是有它的价值的。

        

龚古尔奖评委

皮埃尔·阿苏里

阿苏里谈龚古尔奖评选:以前评委跟出版社有瓜葛,但现在不会了

        接下来说法国龚古尔奖的评奖流程。我们有一个固定的委员会,永远是10个人。这10个人有一个去世的话就会补选一个。最近有一个新规定,评委会里超过80岁了的也应该替换一下。我本人认为评委应该年轻化。

        我们每年都会读一些小说,8月份的时候大家会通信交流一下最初的印象。9月开始聚会讨论和投票。我们一共会碰4次面,然后到11月份宣布获奖作品。我们聚会的地点永远是同一个餐馆,这个餐馆在歌剧院附近。椅子后面有我们名字的标签,还能从标签上看出之前在这个椅子上坐过的评委。我这个椅子有4个人坐过,我旁边评委的椅子有9个人坐过。

        我们一般从早上8点半开始讨论,一直到下午一点。接下来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讨论到3点半左右。我们讨论、投票,最后挑选出一个获奖作品。也会有争议,因为每年有700多部小说出版,我们不可能每本都读过,但是大多数都读过。评委会委员必须每个人都是作家,有时候会是读者,但是不太可能会是学院派的。我们评委也不是所有的书都读过,但是8月底到11月之间会去读所有的书评,从书评里面也会看到遗漏了什么。

        虽然巴特勒先生对法国评奖体系非常美言,但是法国记者和评论家都经常批评我们的评奖制度,认为还是美国、英国的评奖体系更加好一点。但是不管怎么说,我首先可以肯定我们的评委的确具有独立性,但也不是一直这样。1960年代和1970年代,评委中的不少人跟出版社有瓜葛,他们可能会代表某一个出版社的利益。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道德准则,从原则上面反对评委和出版界有过多联系。

        虽然很多法国记者非常推崇英国的评选过程,但是我本人对这个过程并不欣赏。比如几年前,布克奖评委会主席是一位女性,她是英国军情五处前主任。当时我们质问,为什么她是评委会主席。他们回应说她曾经写过关于西班牙的书,所以也是专家,除此之外她没有什么资历。另外他们还有两个评委,一个是国务大臣,还有一个是记者,所以布克奖的评审独立性并不强,我并不羡慕他们。

        在法国,出版界是一个很小的世界,基本上出版人都聚集在巴黎几条街上,几个咖啡馆,所以每个人都认识作者和其他人,我们评委也认识多数的作者、作家和批评人。出版社的影响肯定会存在。几年前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出版社编辑,曾经给每一个评委写信,给他们寄了那个出版社销量最好的一本书,以保证你们评委选这本书。但是评委们把书都寄还给他了,说这是对我们的污染。现在没有出版界会这么做了,他们觉得我们的原则性非常强,当然这个东西非常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