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志怪|你知道古体诗中的“鬼诗”吗?

百魅夜行
2014-08-14 15:06
来源:澎湃新闻

        这两天,古体诗因为周啸天而受到广泛关注。古体诗中有一类被称为“鬼诗”,读古代的志怪小说会发现,鬼世界的文化程度要明显低于人类世界,所以鬼诗水准也低于人诗。不过,鬼诗的有趣之处在于,这是他们与人类世界沟通的极好途径。

        

图为清代恽寿平花卉图之一。画中古诗供读者欣赏品味。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结果公布后,获奖者周啸天的作品被网友狂喷。之前被方方阻击的诗人柳忠秧也表示,周的诗“比我差得太远”。

        古人虽然对诗歌也有品评,但官方好像并未举办过诗歌评奖活动。古体诗中有一类被称为“鬼诗”,虽然作者不详,但是整体都被认为水平不高。据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在《鬼诗是怎样生成的?》(《鬼话连篇》)一文的分析:“衡量鬼诗,当然不宜用人诗的尺度,应当适当放低一些标准。”按照他的说法,鬼诗的特点是“湿暗阴冷,悲凄惨戚,荒旷无人”。

        鬼诗水准低于人诗的判断,应该比较靠谱,读古代的志怪小说,会有一个感觉,鬼世界的文化程度要明显低于人类世界。当然作诗的水准也远远不如人了。

        不过,鬼诗的有趣之处在于,这是他们与人类世界沟通的极好途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记载,纪昀的一位学生戈式之,爱好赋诗、书法,某天读书到半夜,偶然即景生情,吟出一句“秋入幽窗灯黯淡”,一时想不出妥帖的下句,正在那里沉吟。忽然有位朋友推门进来闲聊,戈秀才就把这句告诉朋友,朋友说,何不对“魂归故里月凄清”?戈秀才大惊失色,这意境,分明就是鬼诗啊!再看那位朋友,转瞬之间就不见了,他这才意识到,其实这位朋友已去世很久了。

        这两句的确符合鬼诗“湿暗阴冷”的特点。但并非所有鬼诗都会让人如此胆寒,有些鬼诗交际味十足,完全是新闻发言人的口吻。据《坚瓠八集》卷三“箕仙”条记载,某人扶箕,请来的箕仙自称是何仙姑,在民间传说中,吕洞宾和何仙姑是有些暧昧关系的,所以有个顽童故意调侃箕仙:“洞宾先生安在?”面对娱记式的问题,箕仙随口回答:“开口何须问洞宾,洞宾与我却无情。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长河洗不清。”非常官方地否认了自己与吕洞宾的暧昧关系,表达了对八卦绯闻四处传播的无奈之情。至于此类打油诗的水平嘛,呵呵!

        鬼除了作诗,对于作诗的基本训练--对对子,也有不俗的表现。比如《坚瓠补集》卷二“诗鬼降乩”记载,明孝宗弘治年间,一群文人在西湖边扶箕请仙,有人想测试一下箕仙的文化水平,出了个上联:鼓振龙舟,惊起鼋鼍之窟。箕仙应声对出下联:火焚牛尾,冲开虎豹之关。不仅对仗工整,还用了战国时齐国田单以火牛阵破燕的典故。众人惊叹箕仙才思敏捷,追问之下,才知是数日前穷愁潦倒、自缢身亡的士人。于是集资将其安葬。

        如果倒过来,人能帮助鬼将诗续完,也可算一段佳话。《坚瓠秘集》卷二“洛阳士人”记载,一位洛阳的读书人,乘舟远行,夜晚无事,在船头吟诗:“银汉无声月正明,谁人窗下读书声。”后两句一时接不下去了,正在沉吟中,不小心掉入江中淹死。这位士子很可能是处女座的,因为此后他每晚都在江中现形,反复吟诵那两句诗。这样一来,船夫吓得不敢在此处停泊了,严重影响江中船只的通行。后来有一官员经过,得知此事,命船夫就在这里歇宿。半夜时分,那执着的哥们又现形吟哦,官员立刻续上两句:“游魂何事不归去,辜负洛阳花满城。”劝他回乡安息。此后,这里果然清净了。

        鬼诗与“诗谶”有些相像,“诗谶”一般是指诗作中那些预兆着对当事人不利的事件,可是在当时却非当事人所知。鬼诗虽非诗谶,但也常带有不祥之兆,让人心里不舒服。比如前面提到的戈式之,在被朋友鬼续了下句不久,也一病不起。纪昀认为这是“衰气先见,鬼感衰气应之也”。所以,无论如何,鬼诗是不怎么受欢迎的。

        回到最初的话头,鬼诗的水准究竟如何呢?《聊斋志异》卷八“司文郎”条倒是提供了一个判断的思路。这故事中提到,有位双目失明的和尚,能闻出文章的好坏,只要将文章焚烧,他能根据气味判断文章究竟是名家名作,还是粗制滥造的,甚至能闻出师承。可惜这门绝艺早已失传,否则各类文学奖的评选就简单多了,评委连读都不用读,凭焚烧后的气味决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