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专栏:“认认”——恍惚的人

新井一二三
2014-08-06 08:57
来源:澎湃新闻

        
        认知症,以前叫做痴呆症。虽然历史上一直以来有“老来糊涂”的长者,但是在日本,视之为深刻社会问题的,该以1972年有吉佐和子问世的长篇小说《恍惚的人》为滥觞。女作家把认知症患者形容为“恍惚的人”,体弱的儿媳妇要一手照料体力强悍却失去了理智的公公,结果心身两方面都精疲力尽的情节,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他玩弄大便的场面,吓坏了很多读者。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在小说中,照料认知症老人的是中产阶级家庭之主妇,有丈夫在经济上靠得住,有学生儿子偶而安慰并帮助母亲,所以尽管非常困难,勉强能够坚持到老人瞑目的一天。今天,“少子高龄化”的一个因素是结婚率降低;正如前一篇专栏所述案件的家庭,光棍儿子根本承担不起照顾老人的家庭义务。即使换成个女儿,情况也似乎好不到哪里去。2013年,日本神户市就发生了68岁女儿谋杀93岁认知症母亲的案件。据报道,那母亲重复乞求女儿把自己处理掉,女儿最后用枕头盖住母亲的鼻子嘴巴直到窒息,之后到派出所自首了。可见,单身人士激增使高龄化问题更为复杂、困难。

        离《恍惚的人》的震撼才四十年光阴,如今“恍惚的人”在社会上日趋增殖。不仅在家庭里,或在老人院里,而且在街头徘徊失踪的认知症患者也都幅度增加。光是2013年,由家人报警的失踪个案就有一万多宗。其中有位91岁老先生,忽视铁路平交道的警笛声而走在铁轨上,最后被电车撞死。结果,铁路公司告发死者家人道:没有好好儿监督老人而给铁路公司造成了损害,家人该替已故老人赔钱。令人吃惊的是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居然前后两次支持了铁路公司的要求,命令85岁的遗孀付高额赔偿金。但是,85岁的老太太哪能整天跟追体力强悍却失去了理智的91岁老丈夫呢?这也该说是“老老介护”的悲剧之一吧。

        65岁以上的15%和80岁的20%都不在少数。怪不得,笔者的身边也有不少认知症患者了。有位远亲老太太,好几十年来以算命为业,曾有不少名人慕名而来,然而过80岁患上了认知症后,就是不认结婚50年的老丈夫。可怜的老先生,妻子瞑目后没多久,自己都被诊断有认知症了。还有80多岁的大姑妈,我父亲74岁去世后,由女儿陪伴来参加告别会,可是始终搞不清楚到底要跟谁告别,重复地问我:你爸爸怎么不来呢?美国原总统、英国原首相都患上了认知症。普通老百姓患上了一样疾病一点不奇怪。尽管如此,单单患上认知症和陷入“认认介护”的僵局,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日本从1960年代起出生率逐年降低,早就有人预测进入21世纪后国民人口要减少了。可是,人们开始看到“少子高龄化社会”的真面目,倒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大白天乘坐东京市内的公共交通工具,不能不发觉:八成以上的乘客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十几年前,我常去为小朋友买纸尿裤的连锁性药房,如今卖的都是给成人用的纸尿裤了。该店商品架上摆的妇女用卫生棉,以前要吸收血液,今天倒要吸收遗尿了。还有易吃食品。曾经针对断奶期小朋友的易吃食品,今日都针对失去了牙齿的老年人。一件一件不足为道的小事情,加起来后真叫人有生活在荒谬戏剧里一般的感觉。

        前些时有个中国朋友来日本宣传新书,我在视频上看到记者发表会,不知为何,平时都泰然自若的作家显得特别紧张。于是致电问了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因为记者的平均年龄好高,几乎都是长辈喔!且让我提醒你:那作家自己都已过了花甲之年。

        大家都不愿患上认知症,因为大脑出了事,就跟脑死没多大区别,剩下的身体越健康越似跳尸。但是,最近的研究却发现:失去了理智以后,感情其实还留着。所以,以礼貌、温柔的态度对待老者,人家的情绪会稳定,各种能力也会恢复的。日本有句俗语说:别骂小孩来路也,别笑老人去路也。高龄化社会的现状和前景都不让人乐观,就因为是去路,日本的中年一代正茫然若失。

现在日本话题沸腾中的一部既好笑又令人伤感的漫画《去见小洋葱的妈妈》。这部漫画作品就是作者本人常年来看到的认知症越来越重的妈妈的日常。
妈妈正在用不存在的针和线,缝着想象中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