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美国穷人的生存状态:“好食物永远都不便宜”

澎湃见习记者 陈栩
2014-06-28 22:49
来源:澎湃新闻

纽约地铁站乞讨的年轻男子,带着他的猫,纸板上写着“need a miracle”(需要一个奇迹)。  澎湃见习记者 陈栩 图

        辛西娅·克劳德是佛罗里达大学大三的学生,课余时间她在学校的食品站打工。第三年的工资是每小时10美金,在上班第一年时的工资是每小时7美金,几乎持平佛罗里达州的最低工资。工作日的工时可能达到13小时,但学校规定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超过20小时。所以即便工作三天,她能拿到的工资大概是每周300美金——这包括周末加班的钱。和所有墨西哥移民的后代一样,辛西娅拥有一个大家庭,因此作为次女她得为自己付学费。佛罗里达对本周的学生很宽容,相比外州1100美金一个学分的学费,本州学生在这所公立学校学习只需120美金一个学分。

        克劳德已经习惯每周在不同食品站轮调的日子,她能娴熟地操作不同的烹饪电器;清点食品并计算价格;对新来的手足无措的志愿者进行教学。

        “哈哈!你看。”她指着自己的运动鞋说:“这边已经破掉了,我想我得换一双新的。”

        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机会之国,“美国梦”开始的地方,同时也是世界贫富差距第四大的国家。美国基尼指数达到0.380——基尼指数是测定贫富差距的标杆值:若基尼指数为0,则贫富均等,反之,基尼指数为1,则贫富差距极大。赫芬顿邮报博主斯蒂芬妮·布鲁克斯称美国穷人面前有一道无形的门槛。

        “似乎一旦你出生在了一个贫穷的家庭,就会有无数无形的力量阻碍你向前进。”她说。“好食物永远都不便宜……我从初三就开始超重了,人们会给胖的人贴上‘好吃懒做’的标签,但我一点也不懒。事实上,不光我自己,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选择挨饿或者‘毒死’自己的时候,选择吃这些垃圾食品填饱肚子。”

        在美国,能填饱自己的食物很多。低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了能够收支平衡,常常会选择0.99美金的方便食品充饥。奇客士(Checkers)是美国廉价快餐食品的代表,会推出1.99美金的汉堡套餐——但这对一些人来说,是相当好的食物。

        布鲁克斯是新罕布舍尔居民,她每周的收入为225美金,房租100美金,剩下的钱全都用来吃饭,“月光”对她来说是理想状态。看病?最好不要。高额的诊费和医药费减去保险包含的部分依旧高昂。

        根据美国卫生部2013年公布数据显示,月收入低于957.5美元即为贫困。但美国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福利项目可以使贫困个人和家庭维持基本的生存。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历了6年修复期。据《赫芬顿邮报》,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四月增加了近28.8万工作岗位,使得失业率降至6.3%。而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人群略高于7%。“贫困”人群的声音更多来自18-29岁的青年,导致他们踩在贫困线上的主要原因是助学贷款和失业,未就业人数达到35.6%。

        6月17日,中国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将同美国慈善机构携手在美展开救济活动,向纽约穷人发放“红包”。6月21日,陈光标赴美,寻找1000名美国流浪汉就餐,并发放300美金。6月25日,陈光标在街头发放100美元纸钞。6月26日,陈光标宴请250名美国流浪汉代表,并计划发放共30万美元红包,同时向美国慈善机构捐款10万美元。CNN等美国媒体称陈光标为“怪人”,“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