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文:差点就当了“微信之父”

徐笛
2014-06-04 14:53
来源:澎湃新闻

        这是一个时代的小人物与机遇、名利擦肩而过的失落故事。

        

        今年2月19日,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脸谱(Facebook)公司宣布,将以19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移动即时通讯应用公司WhatsApp,一举创下了互联网领域并购的天价纪录。

        因为这则新闻,赵建文决定对媒体敞开心扉,讲讲自己的故事。

        背后有隐情?原来,如今在全球炙手可热的微信、WhatsApp、Line、KIK、Tango等等,都是一种基于或导入手机通讯录的即时通讯产品,而这种产品模式赵建文早在2006年就预见到了它超凡的普及速度和商业价值,并提供了详细的实现方案,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长达40页的专利《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但是,这个专利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机遇与财富。

        

        36岁的赵建文是个左撇子。学生时代,他曾是市里的中考状元,高中得过物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奖。之后,他来到华东师大念经济地理专业。

        赵建文从小喜爱绘画,尤爱画马。念大学时,会写古体诗,后进修过法语,平时偶尔萌发些创意。赵建文说自己是半个文艺人,时常会像诗人一样热血澎湃,迫切想将想法变成现实。2005年之前,通过自学计算机入行的赵建文,参与主管过第九城市无线技术的团队和平台,包括彩信、短信、WAP和KJAVA等产品。

        

        一切始于2006年的专利

        

        2006年9月28日,赵建文发明通讯录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的技术,并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该专利公开于2008年4月2日,编号为“CN 101155324 B”。

        事实上,不仅WhatsApp,微信、Line、KIK等聊天应用都运用到了这一根本性的技术原理。

        从时间上来看,这些类似的通讯软件中最早的应该是2009年2月雅虎前员工上线的WhatsApp。之后的2010年10月,加拿大的KIK在苹果App Store上线,注册用户15天内竟然突破了100万,引起全球关注。

        同年12月,小米发布米聊,宣告这波通讯革命驾临国内。2011年1月,腾讯发布微信。同期,Line和TalkBox也分别出现在了日本和香港。

        从时间上来看,这份专利申请和公开的时间确实比上述应用都要早。专利中,除了手机认证,还囊括了通过通讯录进行好友(熟人)匹配/同步/推荐;展示好友状态;设置和分享个性的信息,包括昵称、签名和个人主页(类似朋友圈)等内容。

        

        在全球职业社交网络LinkedIn的简介栏中,赵建文填写的是“WeChat/Line/WhatsApp Inventor”(WeChat/Line/WhatsApp的发明者)。

        “所以无论WhatsApp还是KIK只是在不断重复我的专利,”赵建文称,“我不确定他们是否知道我专利的存在,但这些产品仅仅是把我的专利用于现实的一个个案例。”赵建文向澎湃记者诉苦,“老实讲,这几年我每次看到WhatsApp用户超过几亿,Line用户超过几亿,包括后来WhatsApp日活跃用户超过Facebook,我的心都像刀在割一样痛。”

        可是,2012年4月4日,赵建文转让了他手中的这一份专利,专利新拥有者是“腾讯[TENCENT TECHNOLOGY(SHENZHEN) CO.,LTD.],即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当灵感遭遇金融危机

        

        这一路走来,除了艰辛、波折,还有不为人知的痛楚和不甘。

        

        高辰涛是赵建文在九城时的领导,也是在赵建文在创业路上可以在电话中长聊,提供意见的朋友。高辰涛告诉澎湃记者,赵建文身上最为显著的是执着和责任心。性格偏于内向,做事谨慎踏实的赵建文勇于尝试,也带点固执。赵建文也说,除了有时候死抠细节以外,自己其实是一个朴实的、不太喜欢惹人注意的产品技术员。

        

        最早,赵建文想创业,是为了恢复上海“凯利”这个品牌。

        2005年之前,赵建文在九城一直同时负责“凯利”网站的运营。网站包含了中国最早的 Webmail(网络邮件)——凯利邮局,也有当时全国最大的知识问答网站——凯利灵通,以及曾为华东地区最火爆的聊天室。然而2004年电信突然关闭了凯利,理由是九城母公司主旗新科技拖欠其IDC服务器托管费用。

        “数以百万计的网民不能收发邮件和互相联系了!”赵建文心痛不已。考虑到许多网民的怀念之情,加之从商业角度,赵建文也认为“凯利”还有机会,他试图恢复这个上海互联网品牌。

        在web2.0概念开始流行的2005年,赵建文意识到如果当初不关“凯利”,其实可以拿到投资,独立运营。于是,他和九城签署了许可运营的协议,由自己成立的公司重建“凯利”网站。

        

        然而,随着“新浪爱问”、“百度知道”陆续出炉,凯利灵通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这让赵建文必须从业务上寻找创新。那时候,他每天盯着凯利当年的标语 “你问我答,讯息直达”发呆,大脑中不断冒出新的想法,又不断否定这些想法。

        移动即时通讯新产品的创意逐渐浮现在赵建文的脑中。

        由于自己是直性子的人,赵建文讨厌打电话时对方长时间不接听。他认为,传统通讯方式的体验很不友好, 容易造成各种不必要的误会。“如果打电话和发短信的过程,能像MSN 聊天那样该有多好。”可以看到对方的状态,甚至知道对方是否正在回复,这是赵建文那时想做类似产品的初衷。而这个初衷和Whatsapp创始的初衷非常类似。

        

        想明白整个用户使用场景和实现原理以后,赵建文发现这是一个用户极容易上手的产品,团队也能结合强大的资源把这个软件推出去。“这个产品一定会火!那时候,我突然处于一种特别焦急和狂热的状态。我担心别人会先做这样的产品,先抢占了市场。其实,那时候创业正当其时,许多人都仍然在PC业务上,对无线根本不了解。我们当时如果有笔好的资本投入,国内外布好专利池,潜伏好,产品做完善,体验做好,忽然迅速推广,腾讯是会措手不及的。”

        基于理想和对产品的可行性分析,赵建文委托好原型的开发,起草了计划书,开始寻找投资人。“我当时有个理想,通过发展移动即时通讯平台,最终振兴上海凯利这个品牌。”他不断出现在各种聚网活动上,收集投资人的名片,甚至去民营企业应聘,找机会和老板见面,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

        

        赵建文对澎湃记者说,发明不等于创意,创意也不等于专利。2006年年底,赵建文申请了自己的技术专利。“其实当时大家都认为做出来才算,有专利是挡不住的,不过我们是刚开始创业,比较认真,是想把它作为事业来做,也希望把眼光放的更长远。我们对这个项目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我们申请的不仅是专利,还有商标和著作权”。

        2007年,赵建文和团队做出了产品的小样:两个互相添加通讯录的人,只要安装了软件CACA,就可以免费发送短信聊天。

        形形色色的投资人中,大多数都提出了控股要求。对此,赵建文无法接受。而接触过的一些投行,有些签署了备忘录或意向书,有些则建议进一步完善产品和发展用户,而有些提出应该在国外找到成功的先例。那时候,开发手机软件比现在成本高,需要考虑对不同机型,甚至不同版本的适配,这严重制约了推进的速度。在团队持续推进着项目,赵建文也完善好了营销方案,其中包括向数千万手机定向推送和手机出厂预装等内容。

        

        不料,2008年,经济形势急转直下。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下半年,投融资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之前答应给予投资的投资人、投行,纷纷摇头,并建议赵建文赶紧回归职场躲避。

        赵建文不甘心,认为坚持就是胜利,他开始不断向朋友借钱。临近年底,他不得不开始四处打单承接外包项目来维持,无更多精力花在开发手机产品上了。

        直到2009年下半年,当赵建文再去谈融资的时候,投行圈内的朋友对他说:“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已经是富人的游戏了!你拿什么和他们去赌?这与08年以前完全不同了。”

        又经过多次碰壁以后,赵建文反思,许多凯利的用户彼此之间已经联系上了,自己不能在产业的末端贡献体力了。他洒泪关停了为之默默耕耘十年的凯利网站,回归职场,以同步最新的知识结构,也算是金融危机后喘一口气。

        

        最想联系李开复

        

        2010年,赵建文一边潜心学习,一边尝试联络组建开发团队,准备重拾梦想。然而,就在10月份,KIK爆发了。12月末,小米科技仅用了一周的研发时间,米聊诞生了。

        在众人竞相模仿国外的KIK时,未曾想到这个模式本该中国最早,未曾留意坐在他们身边的同学,刚刚在这个领域败下阵来,经历了一场金融风暴铩羽而归。

        “那时,我发现,这些所谓的革命性的产品,都是在重复我那份专利里的步骤。”回忆起当年,邮箱被各种提供专利转化服务的邮件塞满的时光,赵建文感叹,“对于专利这回事情,似乎这个行业里充斥着的都是为发明人雪上加霜的各种灰色产业链。我对这类邮件,嗤之以鼻,也看淡了。”

        竞争对手产品化的速度一日千里。2011年5月18日,那份专利才最终获得授权。可一同创业的伙伴们看到如雷军、马化腾、 陈天桥这样重量级的选手纷纷入场时,谈虎色变了。

        对于专利,有回复是说 “不害怕动用法律程序”。他坦言,和强大对手间不公平让内心痛楚,“从法理的角度来看,强者在践踏弱者的合法权益。”

        赵建文联系过许多人。记得尝试联系过李彦宏、周鸿祎、飞信团队、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联系过雷军,但小米律师建议不予购买,“按国内专利起诉先例,遭到起诉的公司损失很轻微,这可能是主因。”赵建文分析。其实,他当时最想联系的是李开复。赵建文在创新工厂注册过,还曾想过赴京面见,但最后没有成行。在这些公司中,腾讯表达了最强烈的收购意向。

        实际上,赵建文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即使动用法律程序,最多可能得到赔偿100万元人民币;取证很难,因为必须知道对方公司的产品客户端源代码;这些公司可能反过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诉专利无效,这个时间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2012年4月4日,赵建文把专利转让给了腾讯。在许多人看来,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只有赵建文知道,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内心,经受着的是怎样的痛。

        

        为发明者的疾苦呼吁

        

        “一份宝贵的专利,可以一剑封喉。可惜,这在短期内是看不到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被一个官司拖上好几年,耗不起。尤其是专利官司,可以拖更久”。赵建文曾发出倡议,希望对涉及专利转让的相关税收政策进行改革。“中国民间发明人的境遇是非常艰难的,专利的转化非常的困难”。

        在他看来,普通人难以和大公司相抗衡,最终都走向妥协可能是一种宿命。“让全家人每天紧蹦着神经、提心吊胆,整天面对着痛苦,不能面向未来,拖个好几年,倾家荡产,他们又能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一位发明协会的领导感慨道,“在发达国家,一份专利对一家公司仅一年的授权费用,就远远超过我们发明家一份专利的转让费用了,可我们现在的国情就是这样。”

        

        现在,赵建文是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MBA的学生,他希望不断提高自己把握机会的能力。而在高辰涛看来,赵建文走过的路可能是一种新的可行领域:国内许多好的技术应用,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做出商品,并申请技术专利。在国家打造创新经济,知识产权日益被重视的将来,这条路可能是可行的。

        “我会继续努力,并不断去发现。在我发现的时候,就是我创新的时候。”

        

        至今,赵建文还记得九城老板朱骏开会时讲的话,愿意和其他创业者一起共勉:是异想开天,而不是异想天开。用异想的开山斧,去开天辟地,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所以,有发现,有创意了,试着去形成方案,试着去实施。即便创业环境多么艰难,宁可相信自己不是幸运儿,有勇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便是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心中有梦想,愚公移山,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感动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