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夏君山,欢欢还有第三条路

石力月
2021-04-21 21:12
来源:澎湃新闻

今天刷到一条微博热搜:“欢欢哭吐了”。点开看了看,模范爸爸夏君山,因为女儿欢欢在校外辅导班学习效果不理想,忍不住发飙,女儿被训斥得痛哭流涕。

家有小娃的父母们,肯定都知道这讲的是近期话题度超高的电视剧《小舍得》。家长们无处遁形的代入感,让这部剧火得一塌糊涂。

孩子去年上小学以后,经常有朋友问我“焦虑”吗?老实讲,不焦虑,真的不焦虑。简单粗暴的解释是,一方面因为工作忙到我基本只顾得上焦虑自己;另一方面,当看明白家长们到底焦虑个啥,我就不焦虑了。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每年都要迎接一批在基础教育阶段被瞎折腾了多年的大学新生,样本已经丰富到根本不用怀疑。辅导班就是瞎折腾的一个侧影,也是《小舍得》剧情进展到现在的叙事核心。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基础教育和我们当年已经不一样了。的确,书本教材、各种软硬件、校园活动等等,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不少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在多样性与生动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优化,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霸的养成法则变了吗?

我很负责任地说,没有。

学习好的前提永远都是“会学”,而不是学得早、学得多。当然,孩子的天资会有差异,你家孩子在玩泥巴的年龄,人家就会解方程的案例也是有的。但是早慧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孩子就是普通人,你得首先接受这个现实。

不过话说回来,普通人就不能当学霸了吗?当然不是。

我女儿上小学之前,不少“过来人”都告诫我:学校里什么都不教,尤其是公立小学,要想学得好,还是得报班。女儿上了小学以后,快一年的观察下来,我想说的是,你们也太小瞧学校了。

家长们只盯着学校教了啥,却不关心学校怎么教;同样的,也只盯着辅导班教了啥,却不关心辅导班怎么教。更重要地是,家长们也不关心孩子是怎么学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懂教育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懂王。

记得我当年的数学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会做一道题就要会做一类题。这句话强调了两个核心要素:基础和方法。这在今天过时了吗?没有。

在今天,这两个要素如果缺其一,孩子依然不会成为学霸。即使现在表现还可以,那也只是暂时的。然而,今天几乎已经没有家长相信学习可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所以比起事半功倍,不断加码更让人安心。

家长们都知道,今天在辅导班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一个二元对立的迷思:辅导班之内是希望,之外是深渊。但现实却如《小舍得》呈现的那样,辅导班之内是糟心,之外也是糟心。

我没有给女儿报语数英辅导班,但与南俪和夏君山不同的是,我和娃爹一直很重视娃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开始之前,是需要准备的,但这种准备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知识上的输入,还包括态度、习惯和心理上的准备。让孩子喜欢学习、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断地超越自己,都比在她幼小的时候简单地填鸭来得重要。

只有喜欢学习的孩子才能专注、不怕困难,只有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才会有内驱力,只有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当学霸。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最终的第一名往往不是发令枪响之后冲在最前面的人。只有平时科学锻炼、赛时合理分配体力的人,才可能善始善终。过去是这样,今天依然是这样。

我不是田雨岚,但我也不是南俪,我想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试试第三条路:让她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不然,我有什么资格去教别人家的孩子?

设计 祝碧晨

    责任编辑:王磊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