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刘喜树:情系文博写初心

2021-04-19 18:37
云南

“只要能摸清全县文物‘家底’,让各级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不让祖先创造的文明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毁掉,就比什么都值”!这句平凡的话语是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劳模、巍山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刘喜树说的,也是他从事32年文物工作的座右铭。

PART ONE

刘喜树

刘喜树于1983年参加工作

先后在庙街镇文化站

巍山县文化馆

巍山县文物管理所(巍山县南诏博物馆)工作

并担任巍山县文物管理所(巍山县南诏博物馆)所(馆)长

他挚爱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勤勤恳恳,执着敬业

为我县的文物保护、博物馆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5年10月,占地25.47亩、拥有馆藏文物3600余件的巍山南诏博物馆开始免费对外开放,现如今已成为游客了解巍山、探寻南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而这一切的背后包含了刘喜树太多的心血与辛酸。

刘喜树

原巍山县文管所所长

巍山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前没有博物馆,好多文物都束之高阁,广大群众都见不到。所以,我觉得巍山应该建一个博物馆。

就这样,在巍山修建一个博物馆已经成了刘喜树的一个心愿,于是,他就和他的同事把这个想法编制成方案,提请上级领导,方案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博物馆于2012年开始动工建设,刘喜树积极投身到博物馆的建设当中。

亲力亲为,殚精竭力。在南诏博物馆筹建期间,刘喜树甚至连自己女儿结婚的当天上午还忙碌在博物馆建设的工地上;当86岁老岳母去世时,他还奔波在边远山区开展田野文物调查。刘喜树对家人是愧疚的,但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早已融入血脉。

李焕

南诏博物馆宣教部部长

刘所长是我敬仰的文物专家,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走遍巍山每个角落寻找文物古迹,并把好的经验传授给后人。一直以来,他都致力于文物保护工作,坚决不让文物受到破坏,热爱文物工作胜过热爱自己。

“慧眼识宝”是对一个文物工作者要求,这项本领在刘喜树的身上展露无疑。在90年代末期,刘喜树和同事们来到了永建镇东莲花村,发现这个历史悠久的村子里的古建筑保存完好,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关注,更别说保护和开发了。

刘喜树

原巍山县文管所所长

当时整个村落的建筑保存地比较好,但是,马如骥大院被改造成了一个幼儿园,其中,门窗改动比较大,钢门窗和整体建筑很不协调。另外,村子里面的道路也是破烂不堪。这么好的一个传统村落没有得到保护,感觉到十分惋惜。

了解情况后,刘喜树及时向上汇报,陈述传统村落具有的文物价值。在巍山县委、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东莲花村和利客村先后被批准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此外,由他带领的团队成功申报了(山龙)(山于)图山城址、长春洞古建筑群、南诏镇古建筑群和等觉寺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填补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没有“国保单位”的历史空白。刘喜树还在工作之余,主持编撰了《巍山文物荟萃》《云南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出土南诏佛教造像艺术》专著2本。

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忠诚文博事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刘喜树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劳模、云南省“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先进个人”、“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普查员”,并被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荣誉纪念证书”等。这些各种各样荣誉的背后是刘喜树对文物保护不变的初心。

刘喜树

原巍山县文管所所长

有人说文物工作是清贫的,也有人说文物工作是寂寞的,但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些,而是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我常说“世界上没有没有出息的行业,只有没有出息的人”。文物工作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文物工作者就像普罗米修斯那样,高举文明的火炬,照亮民族前进的脚步,其使命光荣而伟大。

记者:杨艳 杨大为

原标题:《【劳动模范】刘喜树:情系文博写初心》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