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里的鳌拜什么样?到底是忠还是奸?

澎湃新闻
2021-04-20 19:56
来源:澎湃新闻

从权势滔天到锒铛入狱,鳌拜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历史上,顺治帝去世后年幼的康熙继位,四位辅政大臣掌握实权,鳌拜是其中最有名、权力最大的一位。这一久经战场的满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个年头。直到少年康熙设计擒拿鳌拜,让其革职下狱,才结束了辅政大臣执政的局面。

鳌拜身上具有哪些传奇性,让后世对他展开无数想象与文学演绎?本期问吧邀请清史研究学者张一弛,一起揭开“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的成长记。

鳌拜是忠臣还是佞臣

@李李永收:鳌拜究竟是忠臣还是奸佞?

张一弛:笔记小说中经常将鳌拜设定为欺凌幼主、图谋篡位的奸臣,但清朝官修史籍并未对鳌拜给予多大的恶名。很多历史人物,无法采用这种二元评价标准来归类。例如康熙五十二年《起居注》中记载康熙帝在畅春园面谕大臣称:“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伊功劳册,大内现有,朕常诵与近御大臣、侍卫等听之。”语气之中带着明显的褒扬意味。仅就鳌拜的个人事迹而言,他对顺治中后期皇权体制的忠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疑问。但他一方面无视清朝统治秩序的中心已经转向中原地区,必须调整统治策略的客观趋势,力图实施不利于汉化的政策。另一方面又专擅行事,残忍对待反对者,这些都是比较反面的形象。

@njuchen:鳌拜何以位极人臣,一生有哪些功绩?

张一弛:根据目前我所了解的情况,鳌拜主要的功绩有:一是崇德二年(1637)清军攻克皮岛之役中,鳌拜担任先锋,战后获得巴图鲁称号;二是崇德六年(1641)松锦战役过程中,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包围锦州过程中击溃了明军的步军营,并于决战时在右翼汛地追击突围的明军主力,取得较大的胜利;顺治五年(1648)大同总兵姜瓖反清,鳌拜当时在大同驻防,较早与姜瓖之军接触,是镇压姜瓖的主要指挥者;此外,在崇德七八年间清军第二次进攻北直隶、山东的战役,以及顺治二年(1645)清军在湖北进攻李自成的战役中,鳌拜均曾率军取得胜利。

@Sulphur:鳌拜有何能耐,让康熙忍辱负重那么多年?

张一弛:严格来讲康熙帝忍耐的时间并非八年,而是自康熙六年(1667)亲政以后,到康熙八年(1669)擒拿鳌拜为止,大约两年的时间。姚念慈先生在《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刍议》一文中提出了一个看法,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这个问题。姚先生认为,辅政体制一方面从权力结构上,延续了顺治中后期以议政内大臣控制部院的格局。另一方面从政策上讲,鳌拜等人坚持满洲本位的政治理念,对汉化采取反动态度,符合满人贵族的政治诉求。在这一背景下,孝庄太后对辅政体制并没有强烈的反对意愿。顺治帝去世后,由孝庄太后认可的遗诏,对顺治帝晚年的汉化政策大加批判,便是这种共识形成的标志。

影视作品中的鳌拜有多少是真

@午夜南瓜会变马车:鳌拜家到底能不能被称为“鳌府”?

张一弛:历史上鳌拜宅邸门口不会有和鳌拜姓名有关的牌匾。有一部关于北京地方风土的笔记《宸垣识略》,成书于乾隆后期。根据它的记载,“一等超武公第在东堂子胡同。”这里说的应该是鳌拜后人的宅邸——“超武公”的称号,是雍正时期才授予的。这是目前我们对“和鳌拜有关的住宅”所知的唯一史料。目前没有明确的记载显示清代北京的官员府邸门口会挂有什么样的牌匾。鳌拜是名字,至于当时的人怎么称呼鳌拜,清朝的称谓体系和现在差别特别大,称谓与语境高度相关。会称呼名字的场合,多是行文涉及鳌拜的政府文件,或是地位比鳌拜要高的人需要提到他的时候。考虑到鳌拜权力很大、地位很高,皇帝又年幼,我认为大多数旁人都很少有机会用鳌拜的名字,甚至名字的第一个字来称呼鳌拜,很可能是用某种敬称,但我们今天不太容易断言这个敬称是什么。

影视剧中关于“鳌拜府邸”的牌匾

现存关于清前期北京城市建筑的几种常见史料如《藤阴杂记》、《宸垣识略》等。在记载北京的院落时,倘若遇到比较特殊的匾额,则会注明。例如《宸垣识略》卷十记载康熙朝大学士王熙的别业“怡园”有三块牌匾,分别是“席宠堂”、“耆年硕德”和“曲江风度”。这三块牌匾不仅和主人的姓名没有关系,也和院落的名称无关。除此之外,现存史料中似乎没有提到过清代北京城市中的宅邸,一定会张悬一块能够展示主人身份的匾额。如果这种习俗存在的话,以清代北京城市风土文献的记载方式,应该至少会提到一下。当然,今天的电视剧,喜欢事无巨细都用带字幕的对白或带文字的道具明白无误地写出来,以免观众看不懂。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与其绞尽脑汁去考虑牌匾上写什么文字更为“符合历史”,不如直接使用“鳌拜宅邸”的浮动字幕算了。

@我的QQ登录呢:电视剧中的鳌拜欺凌幼主、图谋篡位,与史实相符吗?

张一弛:并不完全符合。例如电视剧《康熙王朝》的鳌拜形象不仅强横霸道、目无君上,欺凌幼主,而且还图谋篡位。电视剧比小说走得更远的一步是,设计了班布尔善“黄雀蹑后”的情节。历史上鳌拜被逮后,清廷公布其罪状,定性为“暴虐肆行”,具体罪状除诛杀其他大臣外,亦多属违反行政惯例专擅行事、言行举止不敬之类,并未提到有图谋篡位的行为。如果像小说和电视剧里那样逼迫篡位,那对鳌拜的处置一定会严厉很多。或许小说作者为了能够强化人物的形象,仿照《三国演义》里的董卓(同样是欺负幼主的强横武将)来杜撰了鳌拜的情节吧。至于班布尔善篡位、宫中交兵的情节就完全是虚构的了。另外,电视剧里鳌拜将一名叫济世的大儒推荐给康熙帝当老师。但历史上的济世其实是一名满洲官员,被推荐的职位也不是皇帝的老师,而是工部尚书。济世与康熙帝并无多大情分,鳌拜被逮后,济世被康熙帝处死。

徐锦江饰演的鳌拜

@Frajka:历史上康熙帝有没有杀死鳌拜?还是只把他下狱?

张一弛:官修史籍中对鳌拜的死亡确实措辞不够明确。国史馆传记中的记载可以《清史列传》卷六的《鳌拜传》为代表。这篇《鳌拜传》记载了康熙帝宣布对鳌拜处置结论的谕旨:“以所犯重大,拟以正法,本当依拟处分,但念鳌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经倚任,朕不忍加诛,姑从宽革职、籍没、仍行拘禁。”这条记载后,《鳌拜传》就说“鳌拜死”云云,没有遵循清代国史馆传记一般体例写清鳌拜的死亡时间和死因。这种模糊的记载,给了后人很大的想像空间。我还是倾向于认为鳌拜是在关押过程中自己死去的。清代囚禁罪人的场所,条件十分恶劣,并不利于居住,被囚禁者因故死亡也属常见。如果康熙帝真的想要秘密杀死鳌拜,则可直接赐令自尽,史籍里也会留下明确的时间,不至于像现在一样模糊。

    责任编辑:赵欣妤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