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7旬老人 30年创建山洞红军博物馆(下)

2021-04-16 12:23
上海

原创 施政 巴中广播

(下篇)红歌传唱思红军 红色传后代

30年创建,30年守护,初心不改;

7旬老人,退休教师,

花光积蓄,跑遍五省,收集文字近百万,

图片2000余幅,文物300多件……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双流镇退休教师陈喜朝,在大巴山悬崖上自费创建第一座山洞红军博物馆。

讲述红军故事,传唱红军歌谣,传承红色基因,办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山洞红军博物馆,这是陈喜朝晚年不懈的追求。

1990年底,郑家洞红军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馆。1991年清明节,陈喜朝迎来了第一个游客高潮。

陈喜朝:清明节那天,我接待4000多人,都是学生,石马场的,九龙场的,正直中学的,那天都来了。

随着山洞红军博物馆开馆,陈喜朝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搜寻史料和红色文物。

陈喜朝:我收集文物,走过很多省市,到过武汉,去过广州,还到过甘肃、陕西、湖南,五个省市都去过。

就这样年复一年,陈喜朝30年行程近10万里,相当于走了4次红军长征路,走访了近千名知情者。他收集了近百万的文字资料和2000多幅图片,300多件文物,当年根据地红军使用的布币、铜币等也找到了不少。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陈喜朝内心自责不已,至今久久不能释怀。

那是2002年秋,陈喜朝被查出癌症前往成都治疗,出院后,在成都儿子家休养了一个多月,还未完全康复的他挂念着红军博物馆,急着赶回了老家。

陈喜朝拖着虚弱的身体,再一次爬到山洞红军博物馆,眼前的一幕差点让他晕倒。由于长时间无人看管,陈喜朝存放在红军博物馆的不少文物已不知去向,现场一片狼藉。

陈喜朝:很心痛,我说老实话。手榴弹被盗了,基本上盗完了。爬那个梯子我没有劲,爬不上去。又过了两三个月过后,我才爬上去那个梯子。我就去看,真的可惜,114件武器类的全部没有。

心痛之余,陈喜朝回家带上笤帚等工具,重新把博物馆里外清扫了一遍,又把余下的老物件重新规整到位。

从那时起,为了看好山洞红军博物馆,陈喜朝再也没长时间离开过万山营村。两个已在成都安家的儿子想把他接到一起生活,都被他多次婉言拒绝了。

郑家洞红军博物馆摆放的每一个物件都有故事。陈喜朝说,他是红军博物馆的管理员,也是讲解员和保洁员,不能说走就走。从建馆至今,他义务讲解,没有收取过一分钱的门票,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奉献。

如今,71岁的陈喜朝,与癌魔斗争了18年,身体依旧健朗。现居住在双流镇街道,早上8点多,陈喜朝便乘坐摩托车到郑家洞博物馆,清理石梯上的落叶、打扫山洞、冲洗厕所等,然后再到山洞附近的陈家老屋打扫一遍,下午乘车返回镇上……目前,这便成了陈喜朝的日常生活轨迹。

南江县双流镇副镇长 程欢:作为一个年逾花甲的人,本该在家中颐养天年,享受儿孙之乐,却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想着如何保护建设好郑家洞红军文化博物馆,如何传承好红军精神,付出了很多艰辛。他这种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当代我们年轻人学习。

据程欢介绍,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郑家洞红军博物馆正在逐步修缮,同时开发了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餐、唱红军歌等红色体验生活。陈喜朝还将自家的陈家老屋改建成了村史馆,收集老物件供游客参观。

当地村民、82岁的老党员 张光银:这个山洞博物馆,就是陈喜朝校长修建的,现在整得挺好了,参观的人多。今年春节期间,那坝子里车都停不了,参观人多。主要也就看红军当年住在这儿,现在也就说,我们有个纪念,永远也不能忘掉。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前来参观的人更多了,这段时间每周要接待上百人。每当有游客前来参观,陈喜朝都会讲解当年红军故事,教唱红军歌谣。

南江县双流镇副镇长 程欢: 我们镇乃至周边的乡镇的党员干部,在这里重温党的历史,向先烈致敬,忆苦思甜,身心得到了洗礼,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更加坚定了信心。

闲暇之余,陈喜朝还组织当地村民成立了红歌传唱队,如今两支队伍已达到32人,其中年纪最大的82岁,最小的68岁,能熟练传唱红军歌谣28首。每每游客到来,红歌传唱不停息。

{红歌}红军来到了通、南、巴 ......什么人儿就害了怕 ...... 土匪反动派就害了怕 ...... 地主豪绅就搬了家......

今年79岁的村民喻友德,就是红歌传唱者之一,她说,用歌声传递红军精神,宣传红军文化,让后人记住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靠着一份执着,捧着一颗初心,如今71岁的陈喜朝,每天仍然守护着自己耗费30多年心血创建的山洞红军博物馆。

当看到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时,陈喜朝特别开心。他说,红军精神需要代代相传。讲述红军故事,传唱红军歌谣,传承红色基因,办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山洞红军博物馆,这就是他晚年不懈的追求。

原标题:《巴中7旬老人 30年创建山洞红军博物馆(下)》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