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四创五优化】躬耕“八顷地” 甘为“孺子牛”——记“新时代承德榜样”、河北省广播电视局驻围场八…

2021-04-13 17:31
河北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一提起郭安治,大家都交口称赞:“郭书记可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干事儿!”

2018年3月,省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郭安治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到千里之外的围场八顷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中,驻村三年来,带着责任和感情,抓党建强班子,抓产业促增收,抓服务解难题,抓帮扶增动力,趟出了一条符合八顷村实际、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新路。使昔日这个一穷二白的深度贫困山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45人实现全部脱贫,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由39.5%降至0,2019年底实现高质量脱贫出列。八顷村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驻村工作队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遴选为全国驻村帮扶典型案例。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河北省广播电视局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子镇八顷村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驻村以来,郭安治先后荣获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作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代表,2020年6月30日出席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座谈会,受到表彰并作典型发言,得到省领导肯定赞扬。今年3月,荣获2020年“新时代承德榜样”。

千方百计搞产业 让群众“富起来”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也是增收致富的主渠道。驻村以来,郭安治带领工作队因地制宜巩固发展了海南玫珑瓜、有机金莲花、富硒马铃薯、菊芋菊苣等特色扶贫产业和项目。

可问题也接踵而来。

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引进的玫珑瓜种植项目因缺资金、缺建材,建设冷棚成了大难题。他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多次往返石家庄、衡水和廊坊等地多方求援,最终以信誉真情感动廊坊霸州诚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无偿赊给他230吨价值124万元的钢材,解了建棚的燃眉之急。很快,一个占地148亩拥有152个冷棚的玫珑瓜产业基地建了起来,带动了本村和邻村105个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入股分红实现多元化脱贫增收,当年仅贫困群众务工一项实现收入70万元,被村民高兴地称为“富民瓜”。

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销路又成了问题。为使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三年来,郭安治带着队员顶着酷暑、冒着严寒,走遍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周边城市,跑销路、找商家、签协议,渴了就喝瓶矿泉水,饿了就泡袋方便面,累了就在车里靠一会儿,累计行程7万多公里,帮助村里推销富硒土豆、玫珑瓜、金莲花和菊芋菊苣等绿色农产品3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集体增收近30万元,并先后与省内外30多家企事单位建立长期供销关系,为今后持续发展打通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见到富民效果好,2019年,郭安治又积极争取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使玫珑瓜种植面积达到200亩,带贫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他又积极推动实施了2600吨冷藏库续建维修和占地30亩的村级光伏电站两个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村民种植土豆仓储难题,而且又为贫困户增添了新的增收渠道。通过优化发展玫珑瓜、金莲花、富硒马铃薯、菊芋菊苣等一系列特色扶贫项目,实现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全覆盖、甚至多重覆盖,让贫困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用心用情办实事 让百姓“暖起来”

通过发展产业跑办项目,郭安治很快与干部群众融为了一体,成了地地道道的村里人,更加不遗余力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以前,李春生养獭兔赔了钱,生活陷入困境。后来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搞起了柴鸡养殖。2018年,李春生想扩大柴鸡养殖规模,急需五万元,他深夜到工作组驻地找郭安治求助。郭安治二话没说,连夜拨通电话与妻子商量,把准备装修新房的5万元无偿借给他使用。李春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不辜负郭书记全家对他的信任和支持。用这笔“爱心借款”,李春生扩建了鸡舍,购买了鸡苗,存栏很快发展到1500只,产蛋供不应求,不仅当年实现了脱贫出列,还成立了道勤养殖合作社,影响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起柴鸡养殖业,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像这样为民解难的事儿在八顷村不胜枚举。他协调石家庄市爱心人士李英飞借款1.5万元为年近古稀的华春义垫付危房改造资金,使其2019年春节如愿搬入新居;得知村民郭新因儿子上学问题正发愁,他二话没说联系县教育部门,将郭新的儿子转入县城二中,孩子非常争气,不仅当上了班长,还获得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得知贫困户李凤树家中两个病人瘫痪在床,家庭困难急需社会救助,他寻求朋友孙立辉专程从石家庄市赶到村送去5000元慰问金并建立长期帮扶关系;82岁的老人岳万祥只要身体不舒服总会第一个给郭安治打电话,他说我最相信郭书记……

用真情换真心,郭安治渐渐成了八顷村百姓的主心骨和引路人。

不仅全身心投入,还全家总动员,郭安治的父母妻子为了支持他的扶贫工作,利用从医从教的职业特长,多次不远千里到村里为贫困群众义诊看病、为贫困学子义教讲课。70多岁的村民王桂兰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上面派来的好干部,我们哪能享受这种待遇,让衡水三甲医院的资深专家来家门口给咱瞧病。我们从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好政策、好干部。”

扎扎实实护生态 让环境“美起来”

八顷村不仅有“富民瓜”,还有碧蓝的天空、翠绿的山峦、金色的花海。

几年来,郭安治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积极争取生态环保资金和项目,带领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创建,在生态减贫产业发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村落绿化美化、白色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2月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生态环保扶贫建设示范村”。2019年8月13日,生态环境部扶贫办在八顷村召开示范村创建现场会,推广八顷村的经验和做法。

在对全村2万多亩草场林地制定实施保护建设规划和措施,组织生态护林员和广大群众常年进行生态管护,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郭安治还和工作队积极推动金莲花和富硒马铃薯等农产品的有机认证。2019年10月,八顷村成功取得马铃薯有机转换认证,使优质马铃薯产品成功进入石家庄大型超市,经济附加值成倍增长。

如今,郭安治和村两委班子带领八顷村继续坚持生态环保扶贫特色定位,以环境家底的改善和提升为突破,持续优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运作模式,厚植绿色家底,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拉长生态产业链条,通过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增加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收入。争取使八顷村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打造农村经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样板。2020年9月21日,外交部和生态环境部向联合国发布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件,承德市八顷村探索实践的生物多样性减贫成效和做法,作为减贫案例被收入其中,向国际讲述中国扶贫村的减贫故事。有关领导还对八顷村的驻村帮扶工作作出批示,“省广电局驻八顷村工作队政治坚定、倾心为民、扎实勤奋、奋力攻坚,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此应充分肯定,广为推广。”

(承德日报记者/王畅 通讯员/张宇 王建军)

来源:承德日报

原标题:《【三重四创五优化】躬耕“八顷地” 甘为“孺子牛”——记“新时代承德榜样”、河北省广播电视局驻围场八顷村第一书记郭安治》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