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百年安徽故事库101 | “安徽好人”引领“好人安徽”

2021-04-13 16:34
上海

被评为“首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安徽蚌埠市民李玉兰衣着朴素,慈眉善目,外表普通得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位邻居老奶奶一样,然而,她的爱心故事却感动了无数人。

“爱心奶奶”李玉兰用自己从牙缝里省出的钱,资助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名上不起学的孩子,8年如一日把7位孤寡老人当亲爹亲娘一样来供养,一次次帮助病友,帮助灾区人民。从1990年到2007年,她17年累计向社会捐款17万元。这个数字今天看来也许不算很多,但如果计算按捐献金额与财产总数的比例算,李玉兰可能又是首届中华慈善奖捐献最多的一位。在2005年首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上,她和李嘉诚、霍英东、成龙、李宁等名人一起出现在领奖台上,令观众震撼、感动。朴素的她对多年的善举只是这样解释:“看到别人挨饿受冻、孩子上不起学我就揪心,就睡不踏实。” 在2006年“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中,李玉兰在新浪、百度和央视几大网站的得票总数名列第一。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推荐词中写道:“她无私助人的高尚品质及至爱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优秀社区党员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

李玉兰的事迹被《安徽好人志》一书作为首篇收录,李玉兰奶奶是咱们安徽众多“好人”中的一位。当你翻阅《安徽好人志》,当你走进安徽好人馆,当你在媒体网络上读到安徽好人的故事,你会被很多平凡好人不平凡的事迹打动:在安徽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叶连平一生奉献乡村教育,退休后自费创办 “留守儿童之家”,自费设立奖学基金资助困难学生;在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教导员张劼处置各种急难险重警情屡立战功,在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警情中,不顾个人安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制服暴徒;在铜陵市郊区普济圩农场,普通职工顾松盛20多年不求回报,照顾孤寡痴呆老人,在自家房前建新居供老人居住,义务为65位已故孤寡老人送终;在淮北市交通运输局,普通职工张秀丽成为淮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让素昧平生的9岁白血病患儿重获新生,她还带动丈夫赵波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儿;还有在上海见义勇为勇斗歹徒、血染地铁的肥西90后农民工周传金;被李克强总理称赞“把生的希望给了幸存者,把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宁国籍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队员官东;还有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在抗洪抢险最前沿涌现出的众多扶贫工作者、抗疫英雄、抗洪英雄……

这些在江淮大地上涌现出的优秀榜样、从各行各业评选出的先进模范,和李玉兰奶奶一样,不仅是“安徽好人”,很多还被评选为“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他们广为传颂的感人事迹,不是凭空“制造”出来,而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他们令人由衷赞叹的“好人”称号和“模范”荣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群众推举、民主投票“选”出来的。他们是引领时代精神的生动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范例。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自“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以来,安徽将本省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与“中国好人榜”评选表彰对接,以选树好人、先进典型为着力点,分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诚实守信” “敬业奉献” “孝老爱亲”五类开展评选,持续打造“好人安徽”品牌,用榜样的力量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2018年以来,安徽还启动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在“人人推”选树评选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天天见”宣传行动,推动好声音成强音,开展“处处敬”礼遇行动,推动好人成“名人”,开展“个个帮”关爱行动,推动好人有好报,开展“人人学”提升行动,推动“安徽好人”的个体“盆景”,变成“安徽好人”的群像“风景”。

截至2020年底,安徽已有22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新当选数和历届当选总数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全省共推评出“安徽好人”403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491人,连续12年位居全国榜首。

精神榜样,如春风化雨,滋润大地;道德风尚,如曙光微熹,温暖人间。一个个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构成了壮观的精神群雕,正成为引领好人安徽、美好安徽建设的精神航标。

(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供稿)

原标题:《学党史-百年安徽故事库101 | “安徽好人”引领“好人安徽”》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