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三个组织化” 盐津县“点对点”助力端稳“饭碗”

2021-03-05 15:45
未知

《民声面对面》昭通讯(通讯员 范怀娜)“村上安排了专车,统一组织我们来今天这个招聘会找工作,我已经在两家企业作了登记,就等他们打电话通知我去上班了。”2月25日,落雁乡落雁村村民唐正军在县人民政府于水田新区举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现场招聘会上一脸高兴地说道。

2021年,盐津县坚持党建引领,采取“三项行动”,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为抓手,抢抓春季劳务输出关键节点,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应输尽输、应转尽转”,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稳定就业,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路在脚下”,组织动员先定。一是摸清底数。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基本网格,对农村劳动力情况组织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转移就业服务台帐,对劳动力基础信息、培训需求、就业状态、收入水平、返岗意愿等进行动态管理,并通过实地走访、派员考察等多种方式,全面核实了解用工企业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薪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情况,为劳动力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9.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11.02万人。二是宣传动员。全县99个村(社区)均成立就业扶贫劳务输出工作专班,通过整合指挥长、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力量,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面对面”、“点对点”动员及村村张贴公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手机短信、微信工作群等形式,广泛宣传就业招聘岗位信息,激发农村劳动力“走出去”思想动力,及时梳理传达政策、发布招聘信息,确保劳务输出政策人人知晓。三是岗位对接。采取输出地、输入地两头对接的方式,优选浙江、上海及本地40余家企业,提供1.1万余个优质就业岗位,涉及普工、操作工、技术管理员、焊工、维修、仓储配送、文员等几十个工种,工资福利待遇4000-8000元不等,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合作,让更多的务工群众“求职有门”,让用工企业“招聘有路”。截止3月3日,盐津县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活动31场次,点对点输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38人。

“技多傍身”,输出教育笃行。一是强化意识。强化人社、妇联、工会、卫健局、乡镇党委政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一盘棋”协同,由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牵头,把好疫情防控期间输出劳动力申报关、审核关、健康关。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对艾滋病、结核病预防等知识进行细致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二是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劳务输出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每输送一批,召开一次专门的欢送仪式,为出行人员加油鼓劲。同时,邀请外出务工人员优秀代表“现身说法”,让“走出去路更宽”深入人心。目前,盐津县有组织输送农村劳动力21997人至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等地务工就业。三是岗前培训。坚持高位统筹,科学组织,强化技能培训组织化程度。围绕岗位需求和务工人员意愿,积极整合“女子学堂”、职业教育等平台资源,组织开展岗前培训、送训上门、实地培训,促进劳动力技能提升,让务工群众由“体能型”向“技能型”务工转变,再由“技能型”向“专业型”务工转变,由“农民工”逐步升级为产业工人。截止3月3日,盐津县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3758人次。

“后顾无忧”,支撑保障致远。一是政策保障。与用工企业对接好包吃包住等涉及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事宜,最大限度争取务工人员的权益,同时根据返岗人员实际困难,开出“个性服务清单”,提供“一条龙服务”,采取报销路费、专人护送、跟踪管理等措施,消除“走出去”障碍,让输出人员安心入职。二是健全组织。外出务工人群流动性强,岗位可替代性大,失业风险较高。盐津县通过强化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建设,抓好落实政府部门、用人企业、农村劳动力三方跟踪服务,做好外出务工群众教育、医疗、住房、保险、纠纷化解等方面的保障支持,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失业保险救助和再就业机制,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失业后生活有保障,能迅速再就业。三是关心关爱。部门通过多方联动,强化后勤保障。帮扶干部定期看望务工家庭留守老人和儿童,及时排忧解难;采取帮扶干部+教师“双线帮扶”的方式,每月至少走访一次留守学生,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让外出务工人员工作顺心、就业安心。

“党的政策好,去年我老公就是通过政府组织的形式去的浙江厂里面,今年我们家小孩大一些了,我也准备出去务工,贴补哈家用,这不,刚刚就签了家纺织厂”,说起在招聘会的收获,滩头乡界牌村村民曾燕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供稿:盐津县委组织部

编辑:李妍(实习)

初审:张海亮

终审:邹威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