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江西十景 璀璨夺目(一)

2021-03-03 11:45
江西

三清天下秀

江西风景独好,三清天下奇观。公元1636年,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记》中写道:“十月十七日鸡鸣起饭,再鸣而行。……又十里,东津桥,石梁高跨溪上。其水自北南流,其山高耸若负扆,然在玉山县北三十里外。盖自草萍北度,即西峙此山,一名大岭,曰三清山。……东津桥之水,绕城南而西,至此胜舟。时已下午,水涸无长舟可附,得小舟至府,遂倩之行。”徐霞客曾在玉山县的冰溪东津桥遥望三清山,他受阻于水势与道路,遗憾无法将自己的足迹印在三清山。试想,倘若徐霞客能登临三清山,那么在《徐霞客游记》里,定会有三清山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的徐霞客失去了一个登临的机会,世人认识三清山也推迟到20世纪80年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三清山,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慢慢揭开了她那神秘而迷人的面纱。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主席保罗先生称:“三清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是全人类的瑰宝”。三清秀出,惊艳了时光,惊艳了世界。今日三清,名扬天下。

云绕山间

三清天下秀,秀在自然天成。三清山是沧海桑田的见证,14亿年的地质变迁里先后经受过三次大海浸,并有两次沉入海底达五六亿年。由于海底火山的作用和一亿八千万年前侏罗纪晚期以及以后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山体不断抬高,断层密布,呈垂直状态的花岗岩体又长期受风化侵蚀,加上重力崩解作用,最终造就了今日三清山奇峰参天、幽谷千丈的山岳奇观。宏观的地貌演化系列是从“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再加上“岩壁、峰谷和造型石”九种地貌。三清山的花岗岩峰林微地貌形态类型完备,这九种地貌在三清山都有典型的展示。三清列座是峰峦;万笏朝天、九天长城是峰墙;天门众仙迎客是峰丛、三龙出海是峰林、玉灵石林是石林、巨蟒出山、观音赏曲是峰柱、神仙现指、蜗牛戏松就是石锥、并有西海大峡谷、三排尖崖壁和丰富的象形石,如老道拜月、猴王观宝,惟妙惟肖。在三清山核心景区就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物、景观384处,其中,东方女神和巨蟒出山两处已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记录。因此,三清山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西太平洋边缘最美的花岗岩”。

巨蟒出山

三清天下秀,秀在生态良好。三清山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生物避难所”之一。在第四纪冰川期,全球气温普遍下降,大量植物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三清山因为复杂的微地貌地形环境,成为了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其中就有很多珍稀物种,像红豆杉、白豆杉、银杏、天女花等等。三清山不仅是华东黄杉和南方铁杉的分布中心,还有连片数千亩的高山杜鹃林,2008年三清山珍稀物种就随“神七”实验舱升入太空。遨游过太空的三清山濒危植物种子送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进行培育,成功后移栽到三清山濒危植物园。“四月芳菲尽,山中始盛开”,每年五六月时,十里杜鹃姹紫嫣红,分布于青山的苍松翠柏间,摇曳在云山雾海中,令人陶醉不已。无怪乎文学家秦牧称赞三清山是“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

三清天下秀,秀在山水相依。俯瞰三清,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山水共耀,蔚为壮观。高山孕育飞瀑,玉帘瀑布群就处于三清山石鼓岭的幽谷丛林中,是江西省七大最美瀑布群之一。她流入澄净浩瀚的三清湖,风情万种;八磜龙潭的瀑布群似巨龙跌宕跳跃,从西海岸一直奔腾到山下的八磜村,而后流入三清山的玉琊溪清澈纯粹,如玉带缠绕于青山之间。三清山的两条溪流由小而大,是六百里信江的源头,一江春水,向西奔入浩瀚的鄱阳湖。

三清天下秀,秀在人文底蕴。三清山有着历史久远留存丰富的道教文化。三清山属怀玉山山脉。因其玉京、玉华、玉虚三峰挺拔,如道教尊神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而得名。在《明一统志》就记载:“三清山,在玉山县北一百里,与怀玉山并峙,有羽化坛,晋葛洪与德兴李尚书修炼处。山巅有老子宫,又有金沙水玉洞,灵济庙,罗汉洞,李尚书铁炉诸奇胜。”三清山于明代由王氏后裔复建了三清宫,珍贵道教建筑与石刻雕像留存至今。三清宫背倚九龙山,门朝北斗紫微星,就实而向虚,取其“常有观其徼,常无观其妙”之经义。别具匠心的三清宫道教古建筑就是以三清宫为中心,周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各种道教建筑,配合着地形藏巧于拙,构成了道教露天博物馆。三清山还有儒家文化的浸润熏陶,朱熹曾讲学于金刚峰下的怀玉书院,留有千古不朽的理学著作《玉山讲义》。三清山还是一处民俗文化大观园,闽南风情、畲家风俗等多种民俗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交相辉映,各族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存、和睦共处。三清山更有红色文化的深厚土壤,方志敏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壮美绝唱。如今,遍观三清,“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三清山云海

三清天下秀,最为秀美风景还是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三清山有一群聪颖智慧勤于奋斗的三清人,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创新发展,勇攀高峰:继1988年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设立旅游经济开发区;2002年在西海之上凿石架阁开建栈道,成就3000余米无一拾级的西海岸栈道;2008年成功问鼎世界遗产,一路收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全国十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全国景区党建标准化示范单位等荣誉;景区十一项地方标准成为行业翘楚,为“江西风景独好”增色,为江西优质旅游供给添彩,为旅游强省建设助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三清人深深认识到:旅游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观大势、明大势,方能谋大事。当前,三清山旅游正谋势再提速。2018年玉帘瀑布、神仙谷两大景区横空出世,《天下三清》首演绽放视听盛宴,房车宿营地,畲村民宿秀美宜居,让游客在诗与远方里徜徉。三清山“红茶、剪纸、石斛草”等旅游商品推陈出新。这些都是三清人在新时代展现的新作为,交上的新答卷。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江西“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三清天下秀”不仅是赞美三清山风光俊秀,还寄托着殷切的希望。“秀”既有“美丽”之解,还有“出众”之意。我们坚信,历经千年积淀厚积薄发的三清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中国江西样本的新画卷,建成新时代全域旅游新标杆!

千峰之首黄冈山

黄冈山(江西武夷山)是武夷山脉的主峰,海拔2160.8米,因山顶生满萱草(俗称黄花菜),八九月开花时节,山冈遍染金色,蔚为壮观得名。武夷山有曰:南北连粤浙,西东分赣闽,主峰黄冈山,势压大东南。黄冈山雄踞东南之巅,不仅是江西省第一高峰,也是东南大陆十省的最高峰。奇峰险壑、山花古树、飞鸟走兽、流泉飞瀑让人目不暇给,迷人的近月、壮美的日出、奇幻的云海、宏伟的峡谷、古朴的关隘更让人惊羡于她的绝美。

黄冈山

4月下旬的周末,我到铅山县调研。在得知黄冈山距离县城大约100公里后,便决定连夜登临。从铅山县城乘车出发大约是晚上8点,约11点半来到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家厂管理站,凌晨3点半再踏登顶之路,清晨5点左右抵达山顶。上山的道路崎岖颠簸,夜间行车冗长疲惫,但相比在东南第一峰守望红日喷薄的期待,都可忽略不计了。

黄冈山是登高望远的绝妙境地。山顶是一块1平方公里的平坦草甸,枯黄的萱草半人多高,还未着绿,松软如毡。我曾见过塞外孤冷如钩的弯月,亦曾见过西湖皎洁如盘的满月,却从未见过黄岗山这样迷人的近月,几乎不用抬头就能看到,仿佛一伸手就能轻触。像母亲亲和慈祥的目光,让你的心儿渐渐柔软,像情人晶莹润泽的脸颊,让你忍不住想要轻轻爱抚。淡淡的月光如烟似纱,远处的峰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如真亦幻,像一座座岛屿在茫茫大海中漂浮游移,令人仿佛置身海上。山顶的最高点竖有江西省人民政府所立标志碑,其上“黄冈山”三字铁划银钩,苍劲有力。轻抚石碑,俯瞰云低雾绕,万峰匍匐,心中不由涌起万千气象,更是感叹黄冈山“千峰之首”之誉实至名归。

大约5点30分,远处东方灰厚的云团后隐有微光艰难透出,云团上方的区域渐渐明亮,灰厚的云层慢慢映红,黑色、黑灰、灰色、灰蓝、暗红、橙色,由近及远,层层铺垫。略不经意,云层表面镀上了一条细长的红线,呈弓形缓慢拱起,一个半凝状、火红的小弹丸在云团中浮现,既而快速跃升,瞬间跳出云面,灼灼其华,绚丽异常,眼睛已经不能直视。云海倏地染上绚丽的色彩,像花海、像锦绣、像流苏,云蒸霞蔚,妙不可言。月亮抑或不愿离开她眷顾的生灵,抑或要欢迎太阳的到来。东升的太阳、西沉的月亮,这大自然看似不可调和的存在,在此相融,共成一景,一边七彩绚烂、豁然开朗,一边皎洁清冷、静幽神秘,斑驳的光影在山间游弋交错,神奇壮美。我震惊于这日月同辉的景象了。

黄冈山日出

群山一下子苏醒了。绵连的群山,山体雄峻,平缓处错落有致,秀峰叠峙;险峻地斧劈刀削,危崖突兀。山下水汽蒸腾翻涌而上,很快形成烟波浩渺的云海,一铺万顷,茫茫无涯。峰峦变得捉摸不定,虚实莫测,俨然一幅自然天成的泼墨山水。层簇的云团平静时如棉似絮,千姿百态,悠扬舒缓,一幅烟水迷离之景;转瞬间风起云涌,惊涛裂岸,势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惧。

与夜间上山相比,下山之路充满了乐趣。黄冈山从山顶到海拔900米处,依次分布着中山灌丛草甸、中山苔藓矮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是国内唯一可以在1小时内沿公路考察欣赏到的最典型、最复杂的植被垂直带谱。沿山路而下,看林木竞秀,颇有检阅三军的感觉。特殊地理位置、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使得武夷山脉在地质史上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直接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生物的避难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幸存地。这里分布着6000多亩全球最大的南方铁杉原始林,仅见于此的柳杉天然林,林内百年以上树木比比皆是。有“中国王”之称的南方铁杉伫立在山路边已逾600年,挺拔有力,剑枝戟叶,俨如战士站岗放哨,又像千手观音守望你的到来。

车行路上,不时看到轻灵的鸟儿、活泼的松鼠、机警的野兔在丛林中觅食、嬉戏,增添不少自然野趣。打开车窗,清冽的空气沁人肺腑,动听的鸟鸣扑耳而入,或清越、或函胡,或悠长、或短促,是绝妙的晨曲。有“鸟中熊猫”之称的黄腹角雉极其有趣。雄雉体型优美,羽色鲜艳,五彩斑斓,煞是好看,雌雉则体型较小。由于身体粗笨,不善飞翔,胆子很小,遇到危险时,它们不飞不跑,站在原地东张西望,直到敌人逼近,才“急中生智”一头扎进杂草丛中,身子却露在外面,好像鸵鸟一样,因此被当地人戏称为“呆鸡”。但良好的生态和纯朴的民风却使它们在这里首次发现命名后,经过150多年的自然繁衍,成为全球最大的黄腹角雉野生种群。

在黄冈山观赏瀑布无需艰苦跋涉,山腰转角处的“情侣瀑”就颇有特色。两道瀑布,左前方一道涓涓细流,犹抱琵琶半遮面,从幽林中辗转流出,曲折蜿蜒,身姿曼妙,娇柔妩媚;右边一道要宽阔得多,奔涌而下,阳刚壮美,一往无前,胜在气势。它们犹如一对热恋的情侣,起初深情凝视,最后执手相奔,潭中激腾的白色水花分明是它们快乐的歌唱。但多不胜数的季节性瀑布、雨后性瀑布才真正体现黄岗山瀑布之美。雨后的黄冈山,仅西坡就常见瀑布近二十条,云际天边,彩虹之上,玉带飞悬。冬季这些瀑布是另一天然绝景,于山间、陡崖、巨石等处形成的冰瀑、冰帘、冰挂,晶莹洁白,形态万千。

“情侣瀑”的不远处是观看断裂大峡谷的最佳地点。断裂大峡谷形成于中生代地壳运动,横跨闽赣两省,长达数百公里。驻足眺望,大峡谷如被一柄巨剑生生劈裂,笔直伸向远方,极有气势。峡谷内沟壑深切,岩壁陡峭,险滩密布,林荫水覆。甘甜澈透的泉水泛着清幽的灵气,穿峡走谷,过滩呈白,遇潭现碧,时而舒缓,时而湍泻,其声如鼓如琴。

桐木关是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凭吊自然必不可少。不算太高的关隘,青色的砖古朴厚重,其上有一座两层小楼台,依山而筑,居高凭险,无怪历朝历代皆为兵家必争之险。它的来历并无太多记载,相传明英宗正统年间为守护边关而建,因其时当地出产桐油,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油桐树(当地称为桐籽树)得名。立关北望,两侧高山耸峙入云,赣闽古道贯穿其间,只是曾经的“商贩盐挑来往之区(枢)”再也无法寻觅盐客踪迹,可凭吊的只有“勿许恃众闹事”的勒石告示了。

离开黄冈山是次日9时。但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想念和思索。武夷山是赣闽两地共有,一山两地却有很大差距。要认真研究和借鉴福建武夷山的保护发展理念、传播方式和成功经验。黄冈山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5个,江西省首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千峰之首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奇迹。

篁岭—草民的皇宫

篁岭正如其名——“篁”:一个戴着竹帽的皇帝,没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却享有天人合一之大自在——这里是草民的“皇宫”,普通民众的乐园。无论是谁,锦衣华服也好,清新简朴也罢,都可以来到这里,融入这里,成为这天地之中的一份子。

这里其实是一个小村庄。篁岭坐落于“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东北部,悬于海拔600米的石耳山之上。100多栋古民居高高低低,挨挨挤挤,随弯就坡,错落有致地摆布在了百米落差的山窝之中。小村的对面,万亩梯田大大小小、层层叠叠,一大片一大片,从沟谷到山腰,与群山拥抱着、依偎着,仿佛他们从来都是生长在一起的。晨雾起处,炊烟袅袅,村庄披上了青萝面纱,忽隐忽现,犹如3D版仙境的现实存在。

山路数拐,走近村口,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水口林随山采形、就水取势,一下撞入了眼帘。这片树林以“天然活化石”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为主,杂以香樟、香枫、银杏、香榧、香桂、松树等,共百余株,大多树龄在五百年以上,其中数棵竟达千年以上。浓浓树荫,似书法巨匠,仅用寥寥数笔,就已然使篁岭徽州古村的形象跃然纸上。

“水口”,指水源所从出之洞口,也是村庄的出入口。受中国传统思想“天人感应”的影响,古徽州人对自然非常崇敬,认为草茂木繁则可生气旺盛、护荫地脉。所以他们十分用心地营造和建设水口林,将其视作村民命运和前程的象征,这也使得古徽州广大山林得到了很好地保护。篁岭的水口林正是徽派水口林的典型代表。在篁岭,至今秉承着“树旺丁”的精神契约。所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篁岭人历来乐于植树插竹。对房前屋后、周边的林木,自古禁伐,对违者实行“杀猪封山”,也就是对偷伐、滥伐林木者,全村人声讨,除处罚金并通告外,还要从当事人家中拖出生猪当众宰杀,全村按人头送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方式,不断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找到平衡点,使得今日之村落古树环抱,从容宁静,更使得鸟兽栖息,连濒危珍稀鸟种黄喉噪眉也在此安家,与人和谐共处。

人都说,春之媚、夏之艳、秋之旷、冬之韵。篁岭华彩万象、景色迷人,四季的色彩和魅力在这个古老的村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春天的篁岭,啾啾鸟鸣,万物复苏。在春风吹拂下,小村恰似一曲节奏明快的音律。油菜花开,金蛇舞动,嫩黄飘香,与梨花赛雪、桃花嫣红一道,交相辉映,绘成一幅无比浪漫、色调绝美的粉墨画卷,美不胜收。

初夏的篁岭,万木峥嵘,竞相吐翠。一抹山色耸入云霄,“山青青兮欲雨,云澹澹兮生烟”,遇雨天,水倾盘而下,或成瀑流;雨过天晴,或现彩虹。蔚蓝天空、山林苍翠、粉墙黛瓦,蓝与白相间、红与绿相配,酣畅淋漓,绚丽迷人。

深秋的篁岭,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阳光把晒楼唤醒,家家户户齐刷刷开始“晒秋”,地里种的、山上长的、树上摘的,黄菊、豆角、茄子、苞米、黄豆、芝麻、番薯、油茶籽,一起恣肆地铺在晒架上。但也有有心人家,在大大的晒盘上,用鲜红的辣椒、澄黄的稻谷拼成巨幅国旗,与别样的古民居交相辉映,煞是喜庆。这“晒秋人家”的原创景象,加上梯田花海,就是一场宏大的多彩视觉盛宴,撩人心魄。

冬日的篁岭,沉静清和,万籁俱静。和煦的阳光伴着湛蓝的天空,看着星点梅花尽情绽放,村子多了许多风骨和优雅。有时一场大雪,大地银装素裹,田间草垛堆白,小村格外妖娆。

确实,青山掩映中篁岭的色彩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了,但它不仅只有这外貌的五彩斑斓,建筑才是它的厚重文化和内里所在。走进小村,触目所及,无数栋徽派明清古建筑完整地、直喇喇地竖立着,古巷、古宅、古桥、古井、古书院、古牌坊、古石刻、古戏台、古祠堂等一应俱全,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古思、古幽、古韵、古脉。每一栋建筑既各具特色,又风格统一。面积最大的200多平方米,最小的只有70平方米,不奢华,不做作,讲究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充分体现了徽州气派。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等优雅别致,水池、天井、正堂、榭阁等功能完善,门内石雕、砖雕、木雕工艺精湛、小巧玲珑、隽永婉约,内里则引入现代化住房、冲洗、卫生装置,让游客格外舒适,被称为“门外五百年,门内五星级”,给人以“讷于外而雄于内”之感。

你看,占地150平方米的“树和堂”,原主人是归隐临川知县曹鸣远。此屋天井边木柱上刻有楹联“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中堂刻有曾国藩题写的楹联“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边墙上悬有唐伯虎的书法《吴门避暑》;这些明志寄情的楹联书法告示后人: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有进取心、重仁德、心系家国、报效社会。

“五桂堂”,占地200平方米,原主人明代商人曹永护,从祖辈而下,四代单传,因性情宽厚,待人接物温和谦恭,见义勇为,且乐善好施,常接济与人,从不张扬,其子曹希赓续祖上善行,生五子,二十七孙子,曾孙、玄孙二百余人,传为佳话。它告诉后人,只要多行善举,必有好报,必结善果。

“竹山书院”,占地约200平方米,分前后堂,后堂分两层,有教学区、读书处、藏书楼和教师住的边厢,是一所乡村高级学校。书院大门的门楼砖雕是典型的徽州五凤楼格式,砖雕上分别刻有“喜上眉梢、望子成龙、兄弟登科、孟母教子”四个典故,寄托对后代子孙的殷切希望。书院的侧边墙壁上碑刻有“忠孝廉洁”四个大字,系朱熹为岳麓书院所题写,代表书院以朱熹“孝悌忠信、守节自重、廉洁自律、济世救命”的思想作为办学理念。几百年来,全村耕读之风鼎盛,人才辈出。

这里还有清朝父子宰相曹文埴和曹振镛的古宅。曹文埴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甲第一名进士,后官拜户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晋太子太保,因其引徽剧进朝入宫,被尊为京剧的鼻祖。曹振镛为乾隆四十四年(1781)进士,为道光帝师,历任内阁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晋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曹氏父子宰相,操持朝政75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篁岭虽然建筑很多,却丝毫不显凌乱,反而是肌理清晰,布置精巧,让人有仰止之感。在村子中央,一条500多米的主街巷,当地人称之为“天街”,挑起了整个篁岭,成为全村的主通道和大客厅。与之相连的有“三桥六井(塘)九巷”,三桥即步蟾桥、安泰桥和通福桥;六井(塘)即五色鱼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丰巷、担水巷、添丁巷、厅屋巷、团其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通过“一街”连“三桥六井(塘)九巷”,把这个地少屋多坡陡的小村庄打理的井井有条。前不久,天街还获评2017年唯一的一条“中国特色商业街”。

近年来,婺源旅游在全国声名鹊起,篁岭这个昔日摄影家眼中的宠儿,也获得了旅游开发者的青睐。2009年,采用搬迁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方式,通过市场运作,对全部古村产权进行收购,村民由山上搬至山下,住进交通便利、宽敞明亮的新徽派风格安置房。山上则充分挖掘特色和内涵,对原有古建筑进行进一步地科学规划和保护,并将安置好的村民返聘回山上,完完全全保留古村文化“原真性”和村庄活态。下山的村民们都住上了设备齐全的新房,又得到了土地流转和从事旅游工作的收入,这里也成为了全国“移地开发、体外造血”扶贫新模式成功的典范。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入国际度假酒店品牌,打造特色精品度假酒店和民俗文化影视村。如今,漫步在天街,两旁茶坊、名吃、书场、砚庄、古董、篾铺等徽式商铺林林总总、古趣盎然。篁岭,这座“草民的皇宫”越来越名副其实,为海内外游客所共享,他们在此访古拾趣、览胜寻芳。2014年,篁岭荣登第一届“美丽中国·最美中国符号”品牌榜,成为全国15个获奖单位中唯一的一个村庄,不愧为中国乡村旅游皇冠上的明珠。

篁岭,就是这样让人魂牵梦绕,有时像是大山的骄子,静静卧躺在深山之崖,沐浴天地的恩泽;有时又像梦幻般的人间仙境,云遮雾绕,静谧而恬淡,独自与天地往来;有时更像世外桃源,灵动脱俗,斑斓如春,成为人们争相追逐和向往的福地。

江湖奇峰石钟山

很多人去石钟山,是因了苏东坡的原故。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中写了他夜察石钟山的经历,文章行云流水,变幻莫测,潇洒自得,绘声绘形与卓识妙理兼具,吸引着人们寻迹而至。

石钟山因山上石头能发出钟声而得名,属九江市湖口县。从九江市区出城往东,全程高速公路,跨过雄伟的鄱阳湖大桥,很快就能来到石钟山的山门。与从《石钟山记》中得到的印象不同,石钟山并非危岩千尺、四面绝壁的湖中大岛,而是三面环水、一面连着陆地的水渚高崖。湖口县城半围着石钟山呈扇形展开,石钟山山门正对着热闹的街市,非常方便人们登山观景。

山门外是一片喧嚣的繁华。街道上的汽车来往穿梭,“湖口全鱼宴”的大幅招牌直入人眼,各种各样的酒店、大排档、商铺一间挨着一间,老板和伙计热情地招呼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一走进山门,却又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静谧的世界。这里的游客随性地倘佯着,动听的鸟鸣声不时传进耳朵,微风夹杂着清新的花香环绕在你的四周,未及细细游览,已然放下了心尘,期待来一次心灵的旅行。

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东坡先生的汉白玉雕像。雕像足有3米多高,被安放在正对山门的山坡之上,通身被清扫得一尘不染。每一名路过的游人都不禁要在此驻足良久,间或还有人要鞠上一躬。只见众人目光注视下的东坡先生背手而立,衣袂随风微卷,面容和蔼,很是恬淡自得。此景轻易就让人想起了东坡先生与这方土地的不解之缘。苏东坡从小聪颖好学,被欧阳修称赞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黜,多次出入江西,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使江西众多景点声名远播。在赣州八境台,他第一个提出城市八景概念,为后世模仿;在庐山,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唱;尤其是湖口石钟山,更因他的《石钟山记》声名鹊起,引发定名原因千年之争……

苏东坡石像

依依别过苏东坡雕像,接下来是一条茂林垂荫、修竹掩映的石阶小道引领着游人前往景区深处。石钟山海拔57米,全山面积约9万平方米,体量不算很大。然而越走就越发现其精巧雅致,好一派江南园林的美妙风光。

据考古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湖口先民就在此结庐为居,从事渔猎活动。自唐初到清咸丰七年,石钟山曾有古建筑约50余处,但后来基本毁于历次战火。现存的古建筑群主要由清末湘军将领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石钟山的建筑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等20多种形态为一体,皆是依山就势,因地制景,“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各种各样的植物遍布山头,古榆浓荫匝地,香樟四季常青,紫薇搔首弄姿,梅花暗香浮动,樱花轻盈漫舞,不大的山头森林覆盖竟达95%以上,仅木本植物就有200多种,与各式建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漫步其中,石钟亭、怀苏亭、昭忠祠、报慈禅林、浣香别墅、坡仙楼、临湖塔等相继巧妙呈现,一步一景。尤其是当你走进浣香别墅,沿着天河向前,过听涛眺雨轩、芸芍斋,再至且闲亭,突遇石岩障前,几欲返身而退时,却有一座石板小桥,曲径通幽,又见一石门洞开,豁然开朗,原来是“桃花洞口,渔人精舍”,让人感慨别有一番洞天。

近年来,当地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和特色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批当代建筑,泛舟亭就是其中的绝佳代表。泛舟亭坐落在岩下水滨,需从临湖塔旁援崖而下,经绝壁,穿洞、跨桥、过隙,一路曲径陡险方能到达。这是一个不大的亭子,周围乱石穿空,古树倒挂,景致清幽。九百多年前一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东坡先生就在此岩之下,坐着一叶小舟艰难前行,湖水发出很大的声响,山林中惊起的猫头鹰凄厉地减叫,划船人神情紧张,不断催促快回。东坡微欠着身体,紧紧抓住船身,借着月光辨明了波浪冲击下的岩壁布满大小不一不知深浅的洞穴,风水相吞吐,哐哐啷啷作响,转而笑语:“石钟之名原来如此,凡事还是要耳闻目睹才算啊。”如今,静坐亭中,闭目细听,仍然可以亲聆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之美妙声音。

石钟山又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遗存的档案馆。这里集中了大量的由历朝历代大家名流、文坛巨匠留下的诗词歌赋、金石铭文、长短楹联。它们看似散乱,实则本真,只要细心揣读,无不有跨越时空,望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的感觉。先看碑刻和石刻,现存有200多处,最早的可追至唐代魏征书四言书“遵王之义”。这其中,名家名篇者有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勒碑记功者有之,远如元代桑嘉依击退红巾军进复湖口,近如清末湘军曾国藩作昭忠词记;只言片语抒怀咏景者有之,如“力挽狂澜”、“云根”、“旷怀”、“牺牲救国”、“金石为心”等等。石刻“江湖锁钥”更是写尽石钟风云。历史上石钟山为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石钟山,谁就占据战争的主动权。从三国周瑜练兵于鄱阳湖,到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太平军与湘军之战,石钟山目睹了一幕幕惨烈的战争场景,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再看楹联,更是多不胜数,几乎每一处建筑都有,其中昭忠祠更是达百余幅之多。这些楹联文字质朴,多为即景抒怀之作,与建筑情景交融、相映生辉,更加增添了石钟山的文化魅力和感染力。

遍游全山,意犹未尽。小小的石钟山一草一木一石都承载着厚厚的历史,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散文家、书画家、军事家、思想家争相驻足于此。仅在东坡先生之前,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狄仁杰、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范仲淹等等,都曾不约而同登此感怀。看来,石钟山已远不止是东坡先生笔下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常击钟鸣之声的石钟之山。

待站上山的最高处,顿觉天地寥廓。刚才还婉约动人的石钟山,这时像一位坚毅的勇士矗立在一片汪洋之上,脚下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苍茫浩渺;右手边是中国最大的江——长江,直泻千里。千百年来,湖水北去、大江东流,石钟山笑看大浪滔滔,水分两色,一切尽在掌控之下。远处匡庐秀色若隐若显,近处舟辑云集来往穿梭,傍晚时分更有霞光映水、渔舟唱晚。诗人看到此景,一定会无限感慨吐块垒;画家看到此景,一定会腕底烟霞流雅韵;军事家看到此景,一定会想到“岿然天堑,诚不可忽”;忠臣节士看到此景,一定会感喟泾渭分明,忠奸不能两立……

扼湖控江的石钟山,如此的自然天成,再加上人文造化,造就了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江湖奇峰”,中国不会有第二处,世界也不会有第二处。至此,人们也许明白石钟山吸引无数慕名者纷至沓来,不仅仅是东坡先生的一篇奇文,终究大家同东坡先生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朝圣者。

今人再游石钟山,还当精心呵护这一上天的恩赐,给予它更高的礼遇,不断丰富它的文化内涵,以达天人合一,使石钟山之名飞得更高、更远、更久!

南昌大美南矶山

南昌确实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巍然古朴的滕王阁、惊天问世的海昏侯墓、鸟语花繁的凤凰沟、嵯峨俊朗的梅岭、底蕴厚重的八大山人纪念馆等等,都让人流连和沉迷。暮春之初,偶然邂逅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徜徉在广袤无垠的江南草原之中,眺望浩瀚无际的鄱阳湖,看湖畔飞花牛羊满坡,鸟戏洲头,鱼翔浅底,我不禁由衷感叹,大爱无疆,大象无形,大美无言,这里是南昌真正的大美之地。

南矶湿地位于南昌市东北约60公里处,总面积达3.33万公顷,是赣江注入鄱阳湖后流速变缓泥沙淤积形成的天然湖汊草洲,因湿地内有南山与矶山而得名,合称为南矶山。南矶山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高等植物约600种、鸟类205种、鱼类136种、底栖动物类62种、虾蟹类20余种,被誉为“国际级重要湿地”。这里位处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飞区,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中继站,每年迁徙此处越冬或过境的水鸟近90种,总数量达到8万余只,占鄱阳湖候鸟总数的58%。其中不乏全球关注的濒危物种,如东方白鹳、黑鹳、灰鹤、蓑羽鹤、丹顶鹤、白枕鹤、鹈鹕、白额雁、白琵鹭、金雕、海雕、中华秋沙鸭等等。这里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鲤、鲫等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和育肥场所,是中华鲟、河豚、鲈鱼、鳗鲡等珍稀洄游型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因而可以说是野生鱼类的天然基因库和最后的避难所,对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太子河的天然横断,隔阻了南矶山和南昌的交通,孕育了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自然万物在这里生机勃勃地肆意生长,始终不被凡尘关注和侵扰,南矶山渐渐幻变为鲜为人知的桃源仙境。湿地景色四季怡人,春夏秋冬各秉异趣。春有绿草如茵、一碧万顷的风情,夏有烟波浩瀚、渔舟唱晚的意境,秋有蒹葭吐穗、芦荻飞雪的韵味,冬有飞鸟遮云、长河落日的壮观。

“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春天的南矶山是江南水乡最美的山水国画,柔媚,朦胧,极富诗意。从南昌蒋巷镇一路向东北,一跃上黄湖大堤,眼前景色豁然开朗,湿地春色尽入眼底。七万亩的草洲就像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画卷徐徐展开,草色青袅,勾勒出草原般辽阔连绵的曲线;水声绕屋,弥漫着江南水乡的清新和婉约。草洲上点缀着大片大片的荇花,新绿托着嫩黄,在春光的映照下,氤氲出绚丽的霞彩。数十头老牛徜徉在荇花丛中,悠闲地吃着新草。一条条蜿蜒的小河纵横交错,像明丽的飘带穿过草洲,飘向春天的深处,延伸到星罗棋布的湖泊中。常湖、菱湖、北甲湖、东湖、神塘湖等湖汊先是一串串交错连接着,飘到远处便是一片汪洋了。湖边是绵延成片、丰饶肥沃的湖草,一簇簇,一丛丛,绿得沁人心脾。清澈透明的湖水里有成群初生的鱼儿,在碧绿新绒的湖草下穿流嬉闹。草洲边的阡陌水巷里横七竖八地停泊着许多渔船,时值休渔季节,渔娘们正在落日的余晖里悠闲地织补着渔网,憧憬着丰收年成。清风徐来,微波荡漾,渔船随风轻轻摇曳。鸟鸣啾啾,蛙唱声声,大自然安详地低吟浅唱,吟唱着南矶山春天的宁静与祥和。

“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夏季的南矶山如一首波澜壮阔的山水诗篇,风卷云涌,气象万千。伴随着绵延迷濛的雨季,鄱阳湖日渐丰盈。赣鄱大地95%的雨水经过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5大河流注入鄱阳湖,峰值流量竟然达17000立方米每秒。初夏,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水一寸一寸地上涨,逐渐漫过了河堤,漫过了公路,漫过了草洲,不多久,南矶山的绿色全部浸润在水中,南山与矶山成了两座孤岛。这时候要上岛,只有乘船了。来往的小船穿行于纵横交错的水巷之中,别有水乡泽国的意境和趣味。两边的芦草有近一人高,千枝万竿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笔直娟秀,青枝滴翠,连绵起伏,气势恢宏。经过春夏之交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鄱阳湖暴涨,这里仿佛成了水的世界,浩淼烟波中掩映着万种风情。远眺湖面,水光潋滟,风帆浮隐,透着大海般的壮阔与雄美;湖面尽处,远山连成一抹青黛的线条,空濛而不失隽永。如遇风雨,湖上风起浪涌,波涛连天,铅云低垂,混沌一片。恍惚间,不禁有一种错觉,这到底是宁静的湖泊还是浩瀚澎湃的大海?夏季是渔民的丰收季节,歇了好几个月的渔船欢快地迎着朝霞扑入了湖中,湖面上响起了阵阵欸乃的橹声,欢快悠扬的渔歌随着霞光飘漾,渔网撒下,网起大片大片的银光。南矶山上的村庄日渐明快起来,码头上都是忙碌的身影,渔民的脸颊上绽放着笑容,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淡淡的悠然情愫,令人不知不觉地消融在这如梦的波澜和柔软的记忆里,内心激荡已久的喧嚣与躁动从指间悄然滑过,留下一丝久违的素淡与豁然。

“无人为觅桓伊笛,自卷秋芦片叶吹”。秋天的南矶山是一首激情澎湃的秋日恋歌,激昂高亢,热烈如火;是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油画,五彩缤纷,意境悠远。“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当秋风挟带着落叶如约而至时,南矶山已是水落洲出。茫无际涯的草洲在风霜秋雨的浸染下洗尽铅华,层层叠叠地呈现出粉红、青黄、黛绿、灰白、天蓝各种颜色,别有一番风韵。初秋,草洲还是以深绿为基调,少部分已经转为青黄。草洲中间,怒放着一簇簇红花草,在秋阳的抚摸下,格外绚烂,将湖床染上大片大片的粉红。红花之上,有小簇荻草摇曳,荻花似雪,为五颜六色的草洲平添些许风花雪月。红花绵延连到湖边,浓醉成一抹深红,与湛蓝的湖水成鲜明对比。近黄昏,落日熔金,霞燃水醉,波光粼粼的湖面羞成了绯红,分外绚丽。霞光下,千帆归港,桨声悠扬,楫影清远,湖面上不时飘来几句高亢缠绵的渔歌,犹如一曲欢悦的恋恋情歌。秋意渐浓,南矶山的景色在秋霜的渲染下悄然变化。芦荻花多触处飞,黛绿的苇叶衬托着雪白的荻花,在斜阳的照耀下透明雪亮,大湖内外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秋雪”之中,有如夜雪初霁,分外妖娆。深秋,秋风横扫了万顷草洲,南矶山铅华尽褪,大地一片金黄,高低起伏的芦苇在夕阳的映照下肃穆静立,定格为一幅永恒的油画。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冬天,南矶山是候鸟的天堂。寥廓的湿地保护区湖水退落,露出大片大片的浅滩、沼泽和港汊,大量鱼虾、螺蚌滞留浅滩,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饵。在亚热带湿润季风的召唤下,候鸟追逐着季风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北大荒等地翩翩飞来,在这里越冬、觅食、繁衍生息。一瞬间,湿地的每一片湖水、每一块浅滩上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数不胜数的鹤、鹭、鹳、雁等候鸟成群结队,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鸟鸣声高亢悠扬,不绝于耳,宣示着她们才是南矶山冬天的主人。她们时而踮着脚在湿地里漫步,时而在湖面上盘旋飞翔,时而一头扎进湖水里捕食。或追逐,或嬉戏,或静卧,或素裳婷立,或翩跹起舞,或展翅翱翔,或用曼妙的身姿挥洒着对湿地的喜爱与眷恋。矶山是看日出观候鸟的最佳之处。

初冬的清晨,乘兴登上矶山最高处——平安塔,遥望一轮红日撕开湖面喷薄而出,天水之间仿佛豁然撕开了一个口子,湖面刹那间倾下万丈金辉,五彩斑斓。迎着晨曦,千万只候鸟在空中翱翔飞舞,忽东忽西,忽高忽低,不断变换着阵形,流金溢彩的朝霞里欢舞着无数美丽剪影,睡意初醒的湖面中洋溢着无限勃勃生机。近处,山脚钟山潭如碧玉妆成,秀美婉约;远处,康山大堤绵延百里,直接天际。久久眺望如梦如画的风景,你会心旷神怡,心飞云天,如醉如痴。山河壮丽,江山如画的豪情壮志从心底油然而生。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的年轮不仅雕琢了南矶山的质朴与大美,而且沉淀了许多美丽的历史传说。江西“老表”的起源之一,就与南矶山有关。公元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因兵力悬殊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明太祖在走投无路之际为湖区百姓援救。湖区百姓皆姓陈,与明太祖的娘舅同姓。明太祖心怀感恩,亲昵地称呼当地百姓为“老表”。朱元璋敕建的忠臣庙至今屹立在对岸的康山之畔,默默地见证着这段壮怀激烈的历史。明洪武四年前后,洪都府连年水灾,湖区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三名勇敢的“老表”主动请缨前往应天府,在紫禁城门前擂鼓高呼“皇上的亲戚江西老表求见”。明太祖念及当年救命之恩,传谕赈灾免赋。自此,江西皇亲“老表”声名远扬,成为江西人的代名词。矶山之巅的平安塔,始建于南宋,明军将士出征前均会在此烧香祈福,十分灵验。矶山岛西边有一突出的平台,花影扶疏,林木荫翳,刘伯温常常在此钓鱼,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苦思破敌良策。马子山、藏兵洞、阵头咀等等,都曾是明军厉兵秣马之处。硝烟散尽,走过一个个历史遗址,凝望迷雾笼罩的湖面,似乎仍能隐约看到旌旗猎猎,听到兵士擂鼓呐喊之声。

沧海桑田,时光飞逝,刀光剑影已化为过眼烟云。如今的南矶山犹如藏在深闺鲜为人知的璞玉,美丽质朴,尚待雕琢。随着旅游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游览设施的不断完善,作为我国唯一在省会城市的国家级湿地一定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片大美之地将成为南昌旅游的新亮点,鄱阳湖旅游的新高地。

大茅山秀色

大茅山是国家风景名胜区中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山。它以其独特的奇花异树、罕见的峡谷风光、纵横的飞瀑冷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灵、林的茂密、石的坚韧。

大茅山

大茅山位于江西上饶德兴市东南部,与三清山东西对峙,同属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脉,其主峰海拔1392米,连绵不绝的叠幛峰峦,形似巨龙之背脊,矗立入云,气势磅礴,素有“千峰倚空碧,万嶂碍于云”之赞誉。其浩瀚林海之茏苁、神龟望月之悠扬、奇岩线天之震撼……令人叹为观止,给人无限遐想;宁静的天鹅潭、清绿的仙女潭、端庄的观音瀑、迷人的七彩湖……散发出芝兰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树,是大茅山的肌肤。景区内群山攒翠,林木荫郁。站在山的最高处,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流淌的、奔放的、泼洒的绿意。蔚然深秀的青枝绿叶,是那样的姿意和柔美,就像一位美丽的绿衣仙子,在微风中纵情舞蹈,时而轻轻地扬起头,时而俯身亲吻着大地。绿随山势起伏波荡,山也因绿而显得更加巧媚和韵致。春天里,峡谷中数百亩的红花油茶林,开出了一朵朵艳红的花儿,心形的花瓣层层叠叠,像婴儿般绽放的笑脸;一阵山风拂过,它又像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在朝晖中舒展着柔美的舞姿。每至深秋,那朝霞一般斑澜夺目的红叶给秋色增添了无限魅力。特别是梧风洞路旁的两排水杉树,参天耸立,像两队卫兵整齐而肃穆地站在两旁,原本翠绿的衣裳经寒风侵袭一夜锈红,枝盖日渐憔悴,红叶铺满一地,廓然空阔的秋绪在无边的秋色里弥漫。这里遍布原始森林,行走深处,林木繁茂,古藤缠道,薄如蝉羽的阳光艰难地穿透漫天枝叶,漏出一束束小光柱,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脚下铺满了厚厚的落叶和枯木,也不知层积了多少年,散发出淡淡的草木香气;刚上山时,你会感到路边的空间被齐人高的灌木挤满,越往上,灌木越见稀疏,而一棵棵大树拔地而起,负势向上,直指苍穹。接近山峰,树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仰头向上,几乎看不到树梢。山顶处,不时有大树在山岩中突兀而起,独木成峰,苍劲挺拔,透示着远古的苍凉与旷远。这里自然分布着157科2300余种野生植物,还有野生脊椎动物300余种,在崎岖的山道两侧,除了珍贵的南方红豆杉、香果树,还广泛分布着国家二级珍贵树种花榈木和鹅掌秋,再往山里走,是豹、熊、麂、猴、穿山甲等动物的乐园,它们才是这林海的主人,在森林里追逐着,嬉戏着,自由自在地生活。

四角坪云松

水,是大茅山的经脉。明澈清冽的马溪,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深邃的峡谷中奔跑穿行,不停地迂回躲闪,欢腾跳跃,历经1200多米的落差,它一路形成了深潭、流泉、飞瀑,卓然独秀,各具特色。沿着梧风洞宾馆前的小溪缓缓而上,行至大约两公里,可见一帘银色水幕隐藏于林黛之中,若隐若现;水帘后的石壁及错落其中的大小石块,形似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手捧玉瓶,枝洒甘露;水帘侧面爬满的藤条,像是一头飘逸的秀发。倾泻而下的水帘,经石壁上突兀的岩石的阻挠,由上至下,渐行渐宽,宛若一条白色的裙摆,随风摇曳。循着瀑布撞击岩石的轰鸣声,近前,那水帘飞溅的粒粒玉珠,似烟似尘,弥漫于空气之中,在斜阳的照射下,映出道道彩虹,斑斓炫目。从田棚沿水渠顺流而下约一公里处,可见一泓清溪缓缓流淌,至低处汇聚成潭,俯身看去,似一弯月亮中沉着一潭墨绿的翡翠,细看又像一只侧身而立的天鹅在翩翩起舞。秋天来临,原本碧绿的湖水中留下了彩色的痕迹。素有“江南九寨”之誉的七彩湖,呈现出鹅黄、墨绿、深蓝、藏青等多种缤纷的色彩,斑驳迷离,叫人痴迷沉醉,仿佛进入童话般的世界。在马溪向下游汇聚途中,一道大坝岿然屹立,延缓了溪水流淌的脚步,在山腰处形成了光影绚烂的高山平湖,湖面细浪缕缕,就像一匹柔滑的丝绸,被微风拂起层层细纹;湖边青黛环绕,树影婆娑,山上错落点缀着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溢散着的清新的、淡淡的香气。乘船游荡于湖面,仰望天空,云朵飘然,低视湖心,云影徘徊。水,寂静无声,波澜不惊,透着梦一样的蓝色,让人惊叹、沉醉,仿若置身世外桃源,任思绪恣意徜徉,心似乎也被涤荡得分外清澈。

大茅山七彩溪谷

石,是大茅山的筋骨。僧尼峰、玉兔峰、笔架山、狮子头、海豚石、点将台、千仙论道、猛虎下山、神龟望月、奇岩线天……坚韧刚毅,峻极于天,无不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天地造化。沿着山路行走,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石头,或浴于峡谷水底,或立于峭壁之上,如龟如兔,似禽若兽,神态各异。让每一个行走于此的人,不禁驻足流连,用视觉去素描峰和石的象形,捕捉大自然流露的神韵。在梧风洞的东面,三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突兀拔起,高耸入云,形似笔架,故而得名笔架山,山上最奇之处莫过于“一线天”了。从梧风洞宾馆出发,沿着山脚一条伐薪小道蜿蜒而上,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一座峭壁矗立在道之尽处,危自兀立,峭壁间的狭小石缝成了衍而行的前路。石缝仅能容一人通过,脚下是乱石,仰视乃苍穹,一线天光倾泻而下,带着万缕穿透黑暗的光芒温暖着冷峻的岩壁。两壁间,一颗苦丁茶树破土而出,直立着挺拔的身躯,将生命的绿色以骄傲的身姿托举在石壁之上,沐浴在日光之中。石缝斜斜而上,便愈发狭隘,攀登又艰难了许多。更令人惊惧的是,两壁之间还夹着几块石头,似乎没有它们,两侧巨壁便会合二为一,人行于其下,战战兢兢,不敢久立,其奇,其险,实属罕见。爬出“一线天”,视野豁然开朗,大茅山全貌尽揽眼底,山河大地蔚然壮观。“巍然高峙势旋空,独表银阳岳镇雄”。远处,三清山主峰巍峨高耸,遥相呼应。近处,乌烟叉全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绝顶高台上,耸立着一块巨大的方形石,石上有一尖状石块,极似一只千年龟首。夜里,淡淡的月光静静地泄在大地上,大茅山的万物生灵好似进入了梦乡,唯独这千年神龟在痴痴的翘首遥望,神态中透着坚定,还有些许的孤独和寂寥。

大茅山有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景观。两千多年前,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曾在此避难隐居,留下了一个叫“黄歇田”的小村庄和数百亩良田;唐末,黄巢起义军在这里屯兵修整,今天“点将台”边,似乎仍能听到将士们擂鼓呐喊的声音;宋代理学家朱熹、文学家苏轼等泰斗巨匠也曾登临于此,留下了诸多千古名篇;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在此建立了赣浙皖革命根据地,留下了红军洞、三百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迹。

大茅山是一座神奇的富有生命张力的山,苍绿静谧的森林,让山显得神秘、厚实;源源不绝的流泉飞瀑,让山变得灵动、柔媚;千姿百态的峰峦奇观,还有那峡谷中、溪水底静静躺着的圆润的鹅卵石,展现了山的鲜活与壮美。林、泉、峰、石,在大茅山这幅国画山水里相映成趣;一串串历史的脚印,饱经岁月风雨的洗礼,依然历久弥新。大茅山美,美得深入骨髓;大茅山静,静得渗透心魂;大茅山淳,淳得温厚清新。在这里,你可以穿越都市的喧嚣与尘埃,放下心中的繁芜,投身大自然的怀抱,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享受这份难得的随性、朴实和阒寂。

丫山飞瀑

江西大余县有一座山,因形似丫状,取名丫山。在其卧龙谷短短两公里多的阶梯形山谷中,集中了大小瀑布二十余处,整体落差220多米,其中三十米以上的瀑布四处,最高的一处瀑布六十余米。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护、植被覆盖的不断增强,丫山飞瀑更加显得青春逼人、生机勃发,如诗如画、如仙如幻,有着巨大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丫山仙境天成

走进卧龙谷,空气润泽着湿意,却不粘人,呼吸之间但觉周身通透。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铺贴着大小合适的青石,落脚之处倍感百般舒适。路两边生长着高入云天的松柏、樸树、香樟,蜿蜒缠绵的藤蔓,以及丛丛簇簇不知名的小型灌木。偶尔有几束阳光从树木的浓荫中透射下来,地上的小草摇动自己柔软细长的身躯,争相向这万物的神表述自己的敬意。还有几处红红的、艳艳的果子,随同陪衬它的绿叶几乎贴着长在了地面上,这应是一种叫“蛇莓”的野果。当地人说这种果子是蛇最爱的美食。间或会有几只蝴蝶飞到面前,跳入你的眼帘,提醒这里还是它们的地盘。移步转入山涧,路旁已见潺潺流水,不时有长满青苔的大石突兀而出。其中一块巨石嵌入山体,只留一个光面对着行人,上凿“卧龙”两个红色的大字,尤其醒目。这时,耳边定会传来水的轰鸣声,不停地在树梢间跳荡,连地上石径也成了传音板。初听似万鼓齐擂、万马齐鸣,就像一次宏大的战争动员,激越却不狂暴,昂扬而不失沉稳。细听又如手指从高音区向低音区拂过琴键,一声且比一声筋道,就像蕴藏了无穷的力量,直接却不单调,规律而不失韵味。这是水的奏鸣,这是水的召唤,引得你不由加快了脚步,一层层往卧龙谷里追进。

也许是自然造化,也许是冥冥安排,钟灵毓秀的丫山开门迎客的第一道瀑竟然是“丫”形瀑。在瀑布欲落未落之处,青黑的崖体不甘藏于水后,倔强地探出身子,将瀑布硬是分成了两半。待瀑布落下3米,它又似觉不妥,别开身子,让本该在一起的两股水流汇合完成最后下坠的里程。远远望去,瀑布构成一个天然的“丫”字。这时,丫山就像一个热情而慷慨的主人,张开巨大的臂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没等你张口追问,他就先作了一番华丽而不失诚恳的自我介绍。在接受如此特别而又隆重的欢迎仪式之后,你的兴致得到了更大激发,愈加地期待瀑布群之旅。当然,丫山不会让你失望,接下来的旅程将会精彩纷呈。

仙公瀑,悬崖式二级瀑,瀑高四十余米,上下宽分别约为三、四米,形似太白仙公手持拂尘,正襟危坐,长袍泻地。立于瀑布落潭处向上仰望,烟雨霏霏,银珠四溅,水雾扑面而来,深吸一口气就如饮清洌甘泉,凉爽直通肺腑,旅途再多的疲劳也会顿时消失。瀑布四周的岩石早已被水流冲刷得不着一丝色彩,好像一群童子肃立两旁,屏息静气地听仙公传道授法,生怕错过了哪怕很细小的话语。及至登高俯视,飞瀑又似挂于山崖之上的一架琵琶琴,掩映在树林之中。仔细听听,水流撞击山崖发出的叮当叮当声音,正是仙公奏出的一曲曲天籁之音。这不,“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在离仙公不远的地方,有一只白凤展翅欲飞于丛林山崖之上,惟妙惟肖。白凤瀑呈扇形分布,总高度30米,上部有一梯形巨石突出,似凤嘴。巨石左方有一圆形石,被水帘挡住,忽隐忽现。下部瀑布形似展翅,最宽处达7米,在阳光的映射下,一道美丽的彩虹不期而至,宛如给白凤披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轻纱,煞是美丽。一路探寻,还有三叠瀑、母子瀑、七彩瀑、飞龙瀑、龙须瀑、道源瀑等一道接一道瀑布,或张扬、或温婉,或恢宏、或婀娜,或流壁飞玉,或风扬轻烟,或一气呵成、或一咏三叹,形态各异,美不胜收,不断挑战着你的想象力极限,徒余“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感叹。

人天性亲水。纯净的水意味着生命生生不息,人人都想亲近它,融入它。即使是出生才两三天的婴儿,在他的脖子上套上小泳圈,放到泳池中,他不仅不会害怕,反而烦闷的情绪马上会安定下来。再看看,我们的祖先逐水而居,到现代近水建筑广受追捧,无不印证着这一观点。丫山瀑布不仅是可赏的,也是可亲的。不似伊瓜苏瀑布气势磅礴,不像黄果树瀑布阔大壮观,美则美矣,却只可远观,不可近前一显亲昵。丫山瀑布远观有远观的景致,近前有近前的方便。沿着卧龙谷向上,有着别致而又精巧的游步道。有的是一段卵石,有的是一片水泥,有的则是几根长木扎成的小桥。游步道与瀑布近在咫尺,险要处早就修好了护栏,由倒悬竹兜作为立柱,中间贯以铁链或干脆就是横竹,既确保了安全又完全融入环境,不致太唐突。站在游步道上,你可尽情分享瀑布的欢畅,感知他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伸出手臂将瀑布拦断,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充分体会瀑布因你而不同的乐趣。

丫山瀑布

在各种水的形态中,最博大的是海,最宽容的是湖,最绵长的是江,而最勇敢、最纯粹的则是瀑布。古往今来,瀑布成为众多大家名流竞相称诵的对象。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的“水悬三尺,泻阶隅,满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王安石的“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还有唐宣宗李忱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他们毫不吝啬对瀑布的描绘和赞美,是因为瀑布吻合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限遐想和不懈追求,成为人们心里最深处的价值情怀。你看,瀑布明知前方是千山万壑、千难万险,还要义无反顾,不辞辛劳,勇往直前。它在层层跌落当中,永无畏惧地粉碎自己,最后又终归一处。它的每一次跌落都是对自我的勇敢否定,接着是否定之否定,不断打造一个重新的、更加纯粹的自我。这不就像人生,有顺境,有逆境,在起起落落之间不断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我、提高自我、成就自我,最终实现人生追求的大境界。

丫山云海木屋

世界氧吧—崇义阳岭

阳岭因王阳明先生得名。凡到江西赣州旅游者,必到阳岭,这里的空气质量堪称“世界第一”。

阳岭位于赣南小城——崇义县城南郊。其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值高达每立方厘米9.2万个单位,最高处为19.2万个单位,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评为“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风景旅游区”,是难得的“天然绿谷大氧吧”。

去阳岭不难,从县城出发,5分钟车程便可到达,离赣州市也仅70多公里路程。这里完全没有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江南面积最大、物种最多、生态保存最完好、离城市最近的原始生态风景区。风景区内峰峦叠障,古木参天,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珍禽异兽咸集,存有包括水杉、秃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在内的300多种木本植物,还有黄腹角雉、金钱豹等珍稀动物,被誉为“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

初识阳岭,你一定会心醉于它的绿。总面积6889.5公顷的阳岭风景区,完整地保存着4800亩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6.8%。常绿阔叶沟谷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杜鹃灌木林从山脚至山顶依次分布。目之所及,只见群山延绵,充盈你眼眶的全是青山翠绿,山中公路只是偶见掩映其间。这绿是那样的铺天盖地,这绿是那样的无边无际,完全令人目不暇接,却又使人急于投入它的怀抱。

当你迫不及待地走进长达6公里、有全国三大沟谷雨林之称的兰溪沟谷雨林,森林浓郁的气息马上就会包围过来。古树俯仰生姿,或耸入云端天际,用伟岸的身躯默默叙说原始森林古老神奇的历史;或摇曳于山石险崖之间,用清俊的形体深情讲述四季轮回的动人故事。树下兰草遍生,夏秋之交,竞相绽放,幽香萦绕,沁人心脾。林间藤蔓比比皆是,有的婀娜缠绵于树干,岁岁年年追逐着阳光和高度,无止无歇表达着对大树温柔深厚的情意;有的恣意蔓延于地上,遒劲如龙、轻灵如丝,张扬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盛夏时节来到这里,山外烈日似火、热浪如炬,山内浓荫蔽日、阴凉如洗。明明前一刻还是酷热难耐,仅仅转了一个弯,就如同置身于冰清透凉的世界。

漫步在雨林石阶小道,迎着缕缕清风,甜甜的空气始终萦绕左右,你周身的毛孔都张开加入到呼吸中来,仿佛要用满含负离子的空气把自身浸个通透。据研究,空气中负离子能使人精力旺盛,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人的寿命、行为、情绪、记忆力、生长发育等都有积极影响。南朝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沟谷雨林亦能如此涤荡人的心尘。在那一刻,旅途的乏困,城市的铅华,人世间所有的烦恼和忧愁全都会烟消云散,怎能不让人沉醉其间。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与苍翠同样令人陶醉的,是阳岭的灵动。

阳明湖就静静地匍匐在山脚。湖面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山中翠绿倒满整个湖面,宛如碧玉镶嵌。沿着沟谷雨林一路走去,五步一泉,十步一瀑。潺潺的小溪在身边时隐时现,时而近在眼前,伸手可及;时而隐匿林间,但闻淙淙水声。溪水清澈,游鱼碎石历历可数。树缝间偶尔透出几缕阳光投射出片片明亮的波光,山风吹来,树叶在舞动,波光在跳荡,溪畔丛丛簇簇的野花轻轻摇晃,渲染出一幅光影和谐的山水图景。远远听见水的声响,初如风拂树林,后似叠浪涌滩。峰回路转,巨幅瀑布赫然眼前,白水青山相映,分外悦目。水流飞泻而下,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飞旋环绕,姿态翩然。水的蜿蜒增加了山的层次,山环水绕间平添了不少美妙的遐想。

阳明湖

阳岭还有一种美会让你心醉不已,那就是它的质朴无华。那个秀才贪景忘我、遇仙教化、后中金榜的美谈和明朝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足迹已在岁月间斑驳,它的故事虽不似西湖雷峰塔传说那样凄婉动人,却也像涓涓细流,缓缓流淌进人们心灵深处,化为了亘古不变的传奇。阳岭地域广,景点多,奇珍异树遍布,很多品种世间难寻,但它不事张扬,除了供游人行走的石阶,便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显得是如此沉稳而坚定。可能有人认为阳岭美则美矣,但没有把美景和传说集中地物化在某一点、某一处,不方便游客拍照留念,是不是美中不足?殊不知,万事万物都该在它本该存在的位置上,正因为如此,才更显质朴和自然。想想有些地方,为了所谓的旅游开发,大搞拆旧建新,肆意雕琢,生造许多突兀和生硬的人造景观,把原有的生态和文化破坏殆尽,我将之定位为“建设性破坏”,确是大煞风景,得不偿失。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置身阳岭,已是心醉沉迷。但当登上阳岭之巅,更觉景色之美妙。

阳岭主峰海拔1295.5米,相对高差1022米。往上看主峰倚天耸立,雄奇壮观,巨壁峭立。一架由838个台阶砌成的“摩天云梯”,从山上停车场直通“阳岭之巅”。在登顶过程中,云梯会伴着“咚咚”的脆响,极富音感,好像为登顶奏响华章。待登上山顶,俯瞰来路,但见陡峭的阶梯像一条挂在空中的天路,令人望而生畏。想象着第一个登山的人,应该是何等的艰难!山顶遍布杜鹃矮林,连连绵绵足有4000亩之多。每年四、五月间,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十分好看。或红或白或紫,或红白相间,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极目远眺,百里方圆,尽收眼底。远处巍巍群山,环列如屏,一望无际。山腰处的十万亩竹海,层层叠叠,绿涛汹涌,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那婀娜多姿的翠竹,随着阵阵微风掠过,竹叶晃动,竹枝摇曳,就像仙女们张开柔情的手臂,翩翩起舞,令人迷醉。山下那雪白的农房、翠绿的稻田、尽现优美曲线的田间小道、通户小径,好一幅大地山水画卷。

阳岭杜鹃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大自然赋予了阳岭水之灵性,山之神韵。古往今来,引多少文人墨客、高才大德在此流连驻足,又有多少历史传奇、美好传说在此发端流传。其胜景、其人文,相互交织,相互辉映,时间愈长,就愈发醇厚。望之、闻之、赏之、品之,自有味道醉在你的心田。

武宁神雾山:惊现“马克思石”

正面对比图

位于赣西北的九江武宁县,是一个近年来上升势头较猛的江西旅游界新星。作为一个传统上不具备著名景观的县,他们抓住2007年林改的机遇,依托庐山西海、西海湾,打出绿色生态和优美山水的组合牌,异军突起,大获成功,被温家宝同志誉为“山水武宁”。这几年创建了多个A级景区,被列为江西省首批旅游改革综合试点县,入围了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可见武宁县生态发展实力强劲,对于生态旅游更是雄心勃勃。

因为工作原因我去过武宁多次,玉蕴峰清,珠涵水洁,确实嘉山胜水,不愧灵秀之地。我对武宁印象最深的是,它和江西旅游“山强水弱”相反,武宁县目前的旅游开发呈现出“水强山弱”的态势,水文章做得相当出色。庐山西海有308平方公里的湖面,80%的水面在武宁,最具标志性的观湖塔上游客争览千岛落珠,碧波涌翠的泽国风光;花源谷景区打造“水韵花魂”,专注在湖光山色中锦上添花,一年四季游湖赏花,这几年的桃花季屡上央视。再看县城——庐山西海的国家一级水体将城市三面浸润,是江西最大的环水县城。丛山环绕中,绿波澄碧,颜色干净的城市临水而立,错落有致的建筑如琴键起伏,沿湖慢行道曲线蜿蜒,大大小小十几座桥梁将水之灵气通透刻镂,西海燕码头游艇穿梭往来,白浪横江,水光悦色,可谓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高速通往县城的两座大桥遥遥相对横卧水面,如同一双银筷夹起了这颗镶嵌在绿色波涛间的明珠,无怪乎武宁有“中国最美小城”的呼声。

武宁的地貌是两山夹一水,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自西向东而来,排峦叠嶂,气势磅礴,修河从中逶迤流虹,映带如画。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柘林水库,在修河下游的永修县柘林镇修筑当时亚洲最大的土坝将修河拦截,形成了的柘林湖,也就是今天的庐山西海。幕阜九岭西高东低,如同箕斗将一湖秀水护拥掌中,山的比重大过于水,而且九岭山脉最高峰九岭尖海拔1794米,为赣北第一高峰,位于武宁南部;幕阜山脉第一主峰老鸦尖,海拔1657米,位于武宁西部;与湖北交界的避暑圣地九宫山,主峰在武宁;武宁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达159座,山中有四十多万棵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野生红豆杉,还有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伊山,是“鸟类大熊猫”白颈长尾雉和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可以说武宁的山天资禀赋,大有文章可做,可惜至今尚未破题。

江南九月尚属浅秋,驱车永武高速前往武宁,群山飞紫流苍,未露秋色。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水上高速”,凌水而架,穿山连岛,如一条飘带轻拂过庐山西海的蔚蓝心脏。早晨薄雾将散未散,星罗棋布的岛屿在雾中隐隐绰绰,庐山西海水色深邃,晨曦在水汽间散落变幻,隔着车窗疾行,像观赏3D山水画,移行换景,足娱耳目。在风景最佳处设计有观景台和亭,可置身景中,呼吸一口富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凝目细细观赏湖景,足使人苦闷消弭,心旷神怡。

带着对山的关注而来,一到武宁,先上神雾山。神雾山的名字有意思,顾名思义山因雾而得名,据说全年200天都有雾,其中“雾海、林海、竹海”三海齐流最为有名。当地人介绍说神雾山属于九岭山脉的武陵岩分支,原本入口山石交错,非常狭窄,内有良田沃土,县志中考据为桃花源。这是我听过的第五个关于桃花源版本了,和湖南省的武陵县、庐山市的康王谷等桃花源相比,武宁的武陵岩这一带,谷深崖峭,溪水流长,尤其是从杨洲大桥入山那一段,有些武陵渔人初访桃花源的意思,不禁有几分神往。旁有山峰名吴王峰,流传有孙权的高祖父孙钟种瓜葬母的传说,山中有古寺西瓜寺,这些人文故事都有耐咀嚼之处,与山的气质相吻,不过值得推敲的地方太多,需要下一番苦功。

沿河而上,山路曲折,到了山腰的吴王寨处,我们开始徒步登山,几千级阶梯通幽探秘,迎面竹林潇潇,晴光透壑,温度清凉,空气里充盈草木气味,吐纳中神清气爽,攀登起来觉脚步轻健。沿途与神雾山景区的年轻老板交流,听他一一介绍沿路的“奇石怪树”,佛像,摩岩石刻,人工痕迹较深,手法也不高明。也许是秋老虎太盛,行程过半,仍然不见有雾,举目所见山峦莽苍,植被繁盛,然而与其他山相比,无甚出奇之处,心里有几分失望。

越向上山路越发陡峭崎岖,导游小姑娘一直在前方引逗“最妙的风景在前方”,行至“螺王石”,一块硕大无朋的巨石突兀而立,上大下小,四周无依无凭,像一枚螺蛳被一只无形的手捏住,倒立山间。站在螺王石前四顾,苍山流翠,峰峦起伏,可惜一览无余,略显单调,设想若有雾海迷离,吞吐其中,应该别有意趣。导游指给我们看螺王石对面的山崖,唤作“孔雀石”,头角峥嵘,嘴冠毕现,身后雀尾没有开屏,长长地拖曳下来,刚硬岩石中居然呈现出蓬松羽毛的动感,倒有几分神奇。孔雀石而下也有数处突起岩石,虬结兀立,裸露于青紫林海之上,形状各异,尚属无名。

目光游移间,忽然心下一动,右边最高一处突起岩石极其眼熟,我凝神细看,一个名字脱口而出:马克思,马克思的头像,太像了!只见“他”仰头傲视苍穹,颔下标志性的浓密胡须微张,那蜷曲厚实的头发,高耸的大鼻子,欧洲人的典型高颧骨,还有微陷的眼窝,仿佛可见睿智深刻的眼神,闪烁着哲思的火花,充满奥秘和智慧。我想起1990年受单位委派,去英国莱斯特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荣誉研究员。到达英国的第一天,我即去伦敦北部海格特公墓祭拜。那里耸立在马克思墓碑上的头像雕刻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宽额头、聪慧眼、大胡子,栩栩如生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瞻仰过的头像与眼前的岩石相似度达到百分之八十,那熟悉的轮廓在青山掩映中浮现,不禁心中激荡。今年是马克思诞辰两百年,全国各地都发起了各种纪念马克思的活动,只是他毕竟从未涉足中国,无处可有实物寄托。在武宁山中发现了这一处马克思景观石,可供人们前来观赏瞻望,寄托崇敬仰慕之情,可谓正当其时。这块岩石的行成早在亿万年前,历经地壳断裂升降,水的溶蚀,风的雕刻,才完成这一番杰作。这一发现让我的心情明朗起来,再看这一片崇山峻岭,多了几许飞扬的思绪。武宁的山文化确实还没有定型,但这也意味着还有无限可能,这也许就是吸引我一而再再而三到武宁来的根本原因。

一身轻松下山去,按照武宁县的安排,依次去往阳光照耀二十九度假区考察水上逍遥岛、房车营地,晚上穿行景观装饰长廊隧道桥中桥,欣赏刚刚出炉的大型实景水秀《遇见武宁》,水上特技、瀑布荧屏、4D动画、自动喷泉,音乐和造景如诗如画,以县级的投入打造出省级的演出效果,再一次感受到武宁在水文章上做强做细做到极致的用心。

景无山不立,无水不秀,无文化不厚重。山是界,是边,是脊梁,是骨骼,是刚劲的气质和修养,武宁整体上属于山区,在全域旅游的建设中若能把山立起来,再佐以水的灵秀,文化的深沉,将前途无量。我观察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在武宁南北气质各异,幕阜山雄浑延亘,体势嵯峨却藏尖无峰,九岭山脉峻秀连绵,奇峰壁立如削如劈,其中洞壑林泉,释道丛林,各擅胜场,又有天生野茶,为宁红茶一派,深具开发潜力。更有“江南山水窟,江西风月窝”的宋代招牌,许逊斗孽龙种种仙踪遗迹故事,九岭尖、九宫山、太平山、武陵岩等南北西东四足鼎立,柳山神雾山吴王峰崭露头角,山的文章大有可为!

丰城升华山:万亩映山红创视觉盛宴

五一前夕,田信国先生推出新歌《一起红》,将江西丰城荷湖升华山的万亩高山野生映山红迅速传遍朋友圈。壮观的升华山映山红花海,近来我曾多次听人说起过,但一直未能亲临其境。

升华山映山红花海

5月3日上午,我从南昌赴升华山赏花。刚一下高速,车子就开始走走停停,进入拥堵模式,一问都是慕名来观映山红。这让我很是意外,升华山并非旅游热点,看来五一期间的升华山映山红花海已似一匹刚出圈的黑马,一路狂奔,万人瞩目。据荷湖乡党委书记龚雯介绍,五一期间日均游客数达到6000-10000人。由于车流缓慢,原定一小时二十分钟可到山脚下的杜家村,已延至二小时。在这里,可远远望见升华山,整个山势呈东西走向,方圆四五十里,连绵有七座山峰。山上一片片的绿色树木,红色映山红点覆盖其中大部,依稀还可以看到几块巨石屹立其中。

这里的旅游资源还属天然原生态,没有什么游览观光设施,游步道还是刚由游客踩出来的,更谈不上什么缆车与索道。下车后,我们顺着崎岖山路来到了十里花海的起点—风动石。风动石,得名于一块巨石恰如其好屹在陡峭的岩山边缘处,看似随风微动、摇摇欲坠,别有一番惊险,这是升华山标志性景观之一。站在风动石处,不仅可以欣赏到起伏的山脊线如波涛一般涌向天边,更可将十里映山红花海的外部轮廓全部映入眼帘,场面甚是壮观。

我们沿着一千米高山山脊上的羊肠小道继续前行,有的地方只是被当地热心人用镰刀砍了小树枝,一次勉强能通过一人,穿过香炉顶,一直走到道士石再折回,在这片映山红花海来回穿行了3小时。大家的手上、脚上都被刺伤过,有人还摔倒过,真是一路风景、一路艰辛。升华山的映山红不仅是连点成片,处处是花,远看有花、抬头是花、低头也是花,而且大都高大繁茂、树杈众多、花团锦簇,一株映山红上就有成百上千朵小花,颜色一律鲜红如滴,没有白、黄、紫等杂色,灿如朝霞。当微风吹来,花儿翩翩起舞,妩媚动人,婀娜多姿。特别是在接近香炉顶一带,映山红的树冠非常高,一般都有两三米,更高大有四五米,花朵绽放得更加绚丽,花王、花后以及花妃都聚在此处,个个奇大无比,引得游客们纷纷与之合影。

道士石,由一组天然的石柱组成,以其形态像几位道骨仙风的道长而得名,在映山红的映衬下更是栩栩如生,它是玉华山最奇也最远的石头景观之一。在路上,我寻思,江西多地都有映山红,特别是井冈山、三清山、庐山等都独具特色,但像升华山面积如此大,花海如此密,花石搭配如此美妙,而且不仅可远观,还可近距离接触的却是唯一的一处。以致于一路听到很多游客都在议论,这里是江西最好看的映山红,大有此地归来不看红之意。

道士石

去了一趟升华山,让我记住了这片万亩高山野生映山红,也让我对荷湖乡这个地方有了更多接触与了解。荷湖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映山红花海,还有挺拔俊秀的玉华山、避暑胜地的千岁丘、富硒蔬菜和水稻、千年银杏与枫树、落雨树、瀑布以及有益人体健康的天然温泉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有月光石、官印石、千岁墓、十八间、七国传教士遗址、避暑别墅等景点,具有较强的旅游发展潜力。我突发奇想,在丰城这样一个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又离省会南昌相对较近的地方,可否将荷湖乡以农业发展为主逐渐转化一个以春看花、夏避暑、秋赏枫、冬泡泉的旅游发展乡呢?并可以提出“看省花、到荷湖”的旅游口号!当然,要成为旅游强乡,荷湖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坚持保护为主

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具有珍稀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坚决打击乱砍乱挖、偷盗树木等违法行为,不因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搞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甚至破坏景区环境、损毁旅游资源。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二加强科学规划

旅游规划是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纲领,是旅游发展的百年大计。要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差异化的要求,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编制完善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并明确细则。规划经过必要程序通过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没有规划的景区,一律不能开发;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一律不得建设。

三注重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在旅游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映山红花海虽美,但花期较短,如能通过科研攻关,适当延长花期、增加花朵种类、扩大花海面积,不仅是四、五月,甚至在夏、秋、冬季都让人们看到各式杜鹃花,让升华山的映山红花海得到再次升华。发展森林旅游、温泉旅游,同样需要林业保护、地质勘察等科学技术支撑。在交通管理、景区建设、旅游服务上,更要发挥大数据、信息化的优势,努力将传统旅游提升为智慧旅游。

四加强招商引资

发展旅游,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撑,光靠单一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积极发挥政府在协调、引导、组织方面的优势,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广泛吸纳民资、外资参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经营旅游景区(点),吸引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混合制企业、民营企业如江西省旅游集团、丰城发投集团教投公司等加大投资、建设和管理,推动旅游业的大投入、大产出,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升华山的山间小瀑

五加快基础建设

建好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这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先行物质基础。要尽快提升改造昌宁高速公路出口至升华山景区山顶的旅游公路,加快上下山的游步道建设,其中建好十里花海长廊的游步道和观景平台是当务之急。今后,还要分期分批建设索道、栈道、游客中心、餐饮住宿中心、购物中心、演艺中心、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对其他发展前景好、游客量增长快的景区景点的道路交通也要进行完善改造,大力打通重点景区之间、景区与集散地之间的交通线。

六加大宣传力度

五一期间,升华山有如此高的热度,主要在于前夕宣传推广做得好。要深入实施旅游宣传“四个一”工程,根据荷湖乡自身资源特点、发展定位和市场特征,总结提炼一句宣传主题口号,策划制作一部宣传片,编辑出版一本旅游画册,创作推出一首主题歌曲,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继续瞄准重点客源市场,开展针对性强、富有创意的宣传推介活动,使荷湖的旅游产品在旅游消费市场形成独特印象。

七培养人才队伍

旅游产业发展关键在人。要结合实际,采取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组建和培育一支优秀的旅游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才舍得投入,解决好人才的待遇问题,努力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岗位业务培训,特别是要加大优秀导游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打造荷湖旅游品牌效应。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