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胜利旗帜飘扬鲁中大地——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1-02-26 10:22
山东

推荐阅读

【党报头条】江敦涛调研氢能产业发展情况脱贫攻坚胜利旗帜飘扬鲁中大地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

记者 孙春晓 通讯员 房玉波

47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稳定退出,8.6万户15.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制度、实践创新成果;

淄博市资产收益扶贫的做法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刊播并在全国推广;

“第一村医健康扶贫帮扶模式”荣获2018年度全国健康扶贫10大优秀案例;

“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机制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沂源县危房改造工作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

刘昌法、亓庆良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淄川区卫生健康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名扶贫干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4个集体和11名同志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和个人。

咬定目标、尽锐出战,淄博脱贫攻坚战历经8年持续奋斗,如期高质量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令人瞩目的佳绩。

脱贫攻坚久久为功

多年来,淄博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成立了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逐级夯实责任;建立并完善市级领导同志联系指导区县和重点镇制度,直接深入一线推动落实;开展各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四不两直”进村入户看项目、做调研,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建立了扶贫资金稳定投入机制,2016年以来,各级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3亿元,每年投入不少于上

年,区县增幅达到或超过市级增幅。开展了扶贫成效“回头看”,市级成立7个指导组,逐村逐户逐项目“地毯式”排查问题,每周2次向区县“一把手”、分管领导交办,每天向区县扶贫办、镇办即时交办。典型问题由市委分管领导签字交办给各区县委、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指导组跟进督导问题整改,对排查不全面、整改不到位的,全市通报、严肃问责。同时,将脱贫攻坚列为历年攻坚突破和综合考核的重点内容,约谈考核后三位的区县;建立部门联合督查、区县交叉互查、审计监督、第三方暗访评估等考核机制,确保考出干劲、考出好作风。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淄博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地解决绝对贫困。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92亿元,实施特色“种养加”、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等产业项目786个,已累计收益1.44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0.39万人次。建立“一库四有”产业扶贫项目立项、审批、监管机制,制定项目规范管理细则,确保产业扶贫项目高效运行、稳定收益。精心织密基本医疗保障网,贫困人口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特困人群再救助“六重”保障,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费部分降至10%以内。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控辍保学台账,按照“一生一案”,开展劝返复学和学业辅导;落实教育全过程免补政策,对贫困家庭在校生免除或补助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行政性事业收费、服务性收费,为中高职贫困学生每学年发放“雨露计划”补助3000元,为高校贫困学生免除学费。2016年以来,累计免补5万人次、资金达1.07亿元,贫困家庭孩子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全力以赴实现群众“安居梦”,建立鉴定、招标、施工、验收、结算、补助标准“六统一”危房改造机制,探索建设单人及老龄户“周转房”,切实保障农村低保户、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住有安居。2016年以来,投入市级以上财政资金2.52亿元,实施危房改造2.16万户。建立持续支出型困难家庭兜底机制,对达不到低保标准线且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和患大病、长期慢性病等持续支出型贫困家庭患者,达不到脱贫标准线且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和即时帮扶人口,参照农村低保标准予以保障。目前,全市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6480元、8424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145户42469人。同时,每月投入300余万元,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为15023名失能人员提供助洁、助浴、助餐等护理服务,让他们生活的更有尊严、更加体面。

聚力攻克贫中之贫

8年来,淄博市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聚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稳定脱贫,严格落实养老保险特惠政策,累计为11.74万人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重度残疾人代缴居民养老保险2633.64万元;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整合“慈心一日捐”和社会捐赠资金,建立孝善奖补资金池,引导子女每月缴纳100—200元赡养费,再按10%—15%的比例给予奖励性补助,形成了政府、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孝善扶贫格局。严格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实施精准康复救助、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无障碍改造和“阳光家园”托养六项工程,惠及残疾贫困人口9.38万人次。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区域,聚焦贫困程度较深的南部山区、太河库区和黄河滩区,确定20个扶贫工作重点镇,市财政每镇每年预算500万元,统筹用于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等,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投资6.67亿元,实施高青县3个镇17个村的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新建3处外迁安置社区,共计55栋1848套楼房,高标准完成迁建任务。聚力推动贫困村“五通十有”建设,投入行业扶贫资金10亿元,所有贫困村高质量达到“五通”要求,基本实现“十有”目标。在此基础上,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采用村企结对、产权制度改革、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一村一策抓增收,474个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

同时,聚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扎实开展各类行业社会扶贫活动,累计筹集款物2.4亿元,建立扶贫基金39个,惠及贫困群众16万人次;组织93家民营企业实施帮扶项目208个,惠及贫困人口8393人次;动员社会各界为贫困家庭捐建“庭院爱心小路”2万余条;开展“金晖助老”青年志愿者行动,招募1400名青年志愿者,“二对一”方式结对帮扶700名农村65岁以上未集中供养的留守、贫困失独老人,累计提供志愿服务6.5万人次。聚力对冲疫情影响,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发放价值800多万元的生活物资;加大消费扶贫力度,认定消费扶贫产品44个,开展产销对接会、直播带货等活动150多次,销售扶贫产品12500多万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为1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46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和3家小微扶贫站点发放3—5万元的一次性生产补贴;实施外出务工返岗、引导企业招录、工程项目吸纳、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增设公益岗位安置“五个一批”工程,帮助1.9万余名贫困群众就业。聚力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通过村级主动发现、部门联动、大数据比对筛查预警,重点监测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以及因疫情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等原因造成家庭收入骤减、支出骤增、财产损失较大、生活出现临时性困难的一般农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目前,全市即时帮扶人口996户2092人,全部落实了即时帮扶政策。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淄博市变“输血”为“造血”,不断激发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

抓党建促脱贫,深化抓镇促村责任制,实施农村“头雁”提升行动、后备力量“育苗”工程,在全市公开遴选161名优秀人才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61个,试点推行联村党组织112个,筑牢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2016年以来,市县两级共选派4轮、2766名驻村“第一书记”,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422名,累计帮助派驻村争取各类资金物资近10亿元。建立小微扶贫站点,利用村内闲置农房、闲置学

校和简易仓库,大力发展门槛低、易操作、见效快的加工项目,推动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务工。全市共建成“小微扶贫站点”1529个,带动12517名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设立扶贫专岗,以村居为主体,设立环境保洁、治安巡逻、秸秆禁烧、森林防火、养老托幼、助医助残等公益岗位,吸纳3948名贫困人口就业;以企业为主体,对未纳入低保、脱贫难度大的贫困人口设立“虚拟岗位”,396名贫困人口领上了“工资”;将2020年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的80%用于贫困人口公益岗位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吸纳4710名贫困人口就业。

同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组建了30个科技扶贫服务队,支持科技扶贫项目73个,举办科技扶贫系列活动50余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

合示范工作,探索“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扶贫模式,培训贫困村干部、贫困人口1万多人,搭建“京东(中国)特产·淄博馆”等电商平台,累计销售农产品1418.8万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4066.29万元、“富民生产贷”2.17亿元、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1.38亿元,带动6532名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4万名区县、镇办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1887名市直部门干部对重点贫困户叠加帮扶,实现了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实施产业项目示范工程,对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效果明显的扶贫示范园和扶贫龙头企业,分别奖补20万元、5万元,激发市场主体带富能力;以镇、村为主体,建设积分爱心超市61个,劳动换积分,积分换物品,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试点推行“两业融合、双百工程”奖励办法,对发展产业或务工增收的贫困户、自营增收的村集体、小微扶贫站点和带富主体给予奖励,调动贫困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积极性。

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

淄博作为全国7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按照“高标定位、超前谋划、创新突破、先行先试”的要求,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新模式,着力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为全国扶贫改革提供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探索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衔接与融合,以临淄区为试点,整合形成21类40项政策体系,将镇级扶贫、民政部门合并,实行贫困户、低保户镇办审批、区县备案制度,构建标准、认定、对象、政策、管理、信息、受理“七个统一”的工作体系,推动贫困识别、兜底保障“一门办理”。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建立出台制度、评估资产、组织培训“三个载体”,划定明确保底收益、设置清算临界值、明确清算后资产归属“三道底线”,实行基本股、扶贫股、优先股“三股互补”,引导各类资源、资产、资金等生产要素折股量化,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群众变股东,促进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以沂源县为试点,对县镇统筹和联村实施的34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运营扶贫资产8534.74万元。探索派驻“第一村医”制度,自2017年起,每半年从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中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医生,到贫困村担任“第一村医”,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优良的医疗服务送到贫困的群众身边,“流动的医院、行走的医生”让贫困群众身边有名医、小病不出村,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小病久拖”“怕看病”等问题。累计选派“第一村医”6批615名,覆盖1850个村,服务贫困人口6.07万户10.5万人。探索推

广防贫保险,2019年,以周村区、沂源县为试点,投入451.4万元,为2.9万余名低收入群体群众购买了防贫保险,全年理赔2109人次、937.8万元。2020年,试点范围扩大至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沂源县,投入715.2万元,为4.4万名低收入群体群众购买了防贫保险。探索开展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以沂源县为试点,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政策和运行体系。目前,已识别相对贫困人口2.5万人,并分别落实了帮扶措施。探索实施薄弱村提升工程,聚焦基础设施、村居环境、村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等短板不足,累计投入3000万元,以“项目化”方式对30个薄弱村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村级治理能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淄博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里的有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重点脱贫区域发展,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市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党报要闻】市政府召开第九十七次常务会议【党报要闻】马晓磊带队赴西安考察学习、招商引资编审:张兴蕾

原标题:《脱贫攻坚胜利旗帜飘扬鲁中大地——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