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周黎安:启动地方竞争是中国改革动力学的秘诀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2021-02-25 21:32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是继去年推出《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部署。

2月25日,在北大光华的全国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对《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并就《行动方案》具体落实如何破局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市场化改革破局除了需要高位推动、监督落实,更要发挥地方竞争的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建立高质量市场体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

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关于如何监管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提问时,周黎安表示,与传统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特殊性:数据确权比较困难,很难清晰界定数据的权利分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本质是由数据驱动的,目前我国在这些新兴产业上正处于世界发展前沿,也将成为未来我国产业技术竞争力的一个支点。如何持续保持优势、如何对数据进行合理确权,是正在推进的数据立法面临的非常棘手的两个问题。

周黎安表示,关于数据要素的监管和治理,应该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要守住数据安全和消费者隐私保护的底线,要明确比较清晰的红线。其次,在底线之上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的安全系数和隐私性,制定相应的产权保护规则。此外,监管和治理还要保留一定的创新空间,要坚持包容、开放、可试错的立法思路。。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剩下都是“硬骨头”

《行动方案》聚焦市场体系基本制度、要素高效配置、市场环境和质量、高水平市场开放、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五大方面,提出在5年内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

周黎安表示,《行动方案》出台进一步反映了我国立足从内部寻找增长动力、深入挖掘改革红利的战略和思路。他指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建立在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深化上: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场的纵深拓展、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横向融合。

周黎安指出,《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此前容易改的都已经改了,剩下的就是“硬骨头”,要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

“改革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错综复杂。要素市场化中,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配置市场化,既涉及到旧有利益格局的阻力和掣肘,也涉及到制度创新本身的艰辛与风险。”

周黎安表示,不打破既得利益格局,不推动制度创新,改革方案可能会流于形式或浅尝辄止。

对于市场化改革如何破局、如何打破利益格局的阻碍?他认为,除了高位推动、监督落实,更要发挥地方竞争的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建立高质量市场体系。

地方竞争是中国改革动力学的秘诀

周黎安提出,纵观中国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历程,凡是撬动地方竞争推动的改革都相对容易达到目的。

“当一些地方的改革创新成功之后,很快就会被别的地方看到,并被模仿和学习,而且他们之间也开始了竞争。谁在改革中落后谁就吃亏,所以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改革规模和动力,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引起中央的注意,给予一些必要的支持。借助地区间的竞争,是过去我们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周黎安表示,改革早期最重要的产权制度改革,如包产到户、国企改革(抓大放小)、土地批租制度改革,均源自地方政府的创新及相互学习、相互竞争,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改革浪潮和推力。地方竞争是标尺竞争,改革好坏容易识别,改革收益容易获得。

周黎安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阐述了地方竞争如何推动改革:“经济发展必须要吸引人才和年轻人口,随着劳动力短缺,年轻人口成为各地竞争的资源。各地就必须要想办法降低落户门槛,给人才、年轻人口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等相关保障。城市之间的人才大战、年轻人口大战是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好动力。这种地方竞争让地方政府争先恐后地改革户籍制度,可能比中央下一个文件效果大得多。”

周黎安表示,如果改革只是部委主导,地方参与度有限(授权试点、规定动作),形成不了地方竞争态势,则相对更难推动。

“如果是部委主导,缺乏地方竞争推动,改革更像是一种‘独角戏’的情形。因为缺乏比较,改革好坏不容易看出来,加之各方阻力和利益协调困难,会进展缓慢。”周黎安称。

撬动地方竞争推进改革需激励与压力并行

对于如何撬动地方竞争推进改革,周黎安表示,可以考虑将一些适合地方政府主动推进的改革事项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绩效指标,或对改革绩效进行排名,既给激励,也给压力。

“可以学习‘精准扶贫’的经验,让‘第一书记挂帅’。也可以像产权保护的审查、反馈机制、营商环境一样,进行排名激励鞭策。”

周黎安表示,要鼓励地方政府创新,允许先行先试,先创新先受益,同时给予地方官员容错空间。他认为,可以超越“授权试点”,多增加一些“自选动作”。要先试错,再纠错,然后总结和优化。先聚焦少数重点改革领域,率先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周黎安举例表示,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放管服”改革做得非常的成功,比如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等。这些积极的改革使营商环境改善,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而不积极改革的地方则会在经济发展中拉开差距。

“我们现在讲的南北差距,在相当意义上可能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革的差距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周黎安称。

    责任编辑:韩声江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