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荒地不荒,让幸福可依

2021-02-25 13:40
北京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

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

中核集团核工业二一六大队“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核集团积极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借助政策推力,发挥市场引力,聚焦脱贫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四力”并举,出实招、出硬招,真扶贫,扶真贫,走出一条富有中核集团特点的帮扶之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源源不竭的“核”动力。

从1995年开始,中核集团参与扶贫工作26年,定点帮扶的重庆石柱县、宁夏同心县、陕西旬阳县和白河县等4个县,帮扶地区目前已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44个县、70多个自然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中核集团的扶贫工作得到多方肯定,获得省部级荣誉30余项,连续两年获得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好”的最高等次。

中核集团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先后选派近200名扶贫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赴扶贫一线,累计向扶贫地区无偿捐赠8.5亿元。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先后在扶贫地区援建项目370个,引进投资额近4.4亿元;特别是在新疆地区投资109.86亿元建设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有力推动叶尔羌河流域和南疆三地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核集团扶贫工作的先进代表,核工业二一六大队“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自2017年以来已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荒地镇倾力开展帮扶,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因地制宜、靶向扶持,以“智志双扶”为精准脱贫加油,助力三个村脱贫,帮助306户1180人脱贫摘帽。

通过抓产业促脱贫,积极挖掘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通过抓民生促脱贫,先后协调落实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安全富民房134套、店铺超市近30间等,使村级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通过抓教育促脱贫,广泛施行中核集团“核苗计划”,目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拔掉穷根。通过抓“结亲”促脱贫,组织与“贫中贫”贫困户结“亲戚”,一对一帮助解决“困中困”,四年来累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4500余件,为民办实事好事累计支出120余万元,实现各类就业500余人。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他们让荒地不荒 幸福可依

他们身形称不上伟岸,但他们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他们把所有的顾虑收起,把每一个想法、每一份责任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村民最关心、最实际的利益问题,一门心思带领村民走向一条更宽广的致富道路。他们就是核工业二一六大队“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自2017年以来,作为致富“领路人”,驻村工作队已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荒地镇这片名叫荒地的土地上,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换信任,帮助托万库依拉村、努尔巴格村、依纳克村292户1164人摘掉贫困的帽子,开启了致富的新征程。

心心相处,让村民们的心更暖了

单位派我们来驻村,就是来干实事的。只有把自己放到和老百姓一个位置上,心心相处,才能消除隔阂,融为一家人。

——驻村工作队第一任队长师志龙

2017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三。

新疆喀什莎车县荒地镇托万库依拉村(7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就是副大队长师志龙带领核工业二一六大队“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一行5人。身材瘦削的师志龙,于是成为了该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

托万库伊拉村是典型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而且处于反恐维稳最前线。对于二十多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师志龙人来说,如何与队员们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无疑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稳定、脱贫、团结,都是干出来!”师志龙虽戴着眼镜,却也遮不住厚重的黑眼圈。他与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在这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工作中,有时做梦的场景都是在帮扶。

“你家几亩地,几口人,有什么困难?”师志龙带领队员们白天入户走访调研,晚上梳理信息。每户可用的劳动力有多少,鸽子、羊、牛饲养情况如何,可用耕地面积有多少,巴旦木、杏树、核桃树种植多少棵,托万库伊拉村这本账,师志龙了然于心,“如数家珍”。

走访期间,语言不通的确给驻村工作队带来了不少困难,但让他们深感困惑的是村民们不信任的目光。

“踏5000米高的雪山如履平地,不信就融化不了心大的冰块。”这年3月26日,恰逢核工业二一六大队第一批“民族团结一家亲”顺利开展,师志龙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便主动与村里情况最复杂的一户结亲。

可是,面对这个汉族亲人,柔鲜古丽·玉苏普沉默不语,孩子们更是远远站一旁。环顾凌乱的院落、破败的院墙,特别是她对生活的无望,让师志龙愈发揪心。

“对自己的亲人怎么做,就该对这家新的亲人怎么做!”锯木头、劈柴火、清院子、伐树木、砌围墙、搭架子、盖棚圈、刷新房、安照明、管衣食、送补贴、帮农活……随后,这些事成为师志龙的日常工作。

渐渐地,村民们的心开始暖了,遇到问题首先会到工作队求助。“没钱买种子”“家里人生病了”“家里劳动力不够”甚至“一个小伙子和媳妇吵架了,他竟跑到工作队,请求我们帮忙。”驻村队员说着说着自己也笑了。

特别是柔鲜古丽,变化最为突出,从被迫上夜校到每天主动上夜校。见到工作队队员,她都主动说你好、谢谢。对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能够表达的最高谢意,就是用汉语说谢谢。

自开展“结亲”以来,通过“四同四送”(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送文明)、一对一帮扶,累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4500余件,为民办实事好事累计支出120余万元,实现各类就业500余人。

除此之外,针对村里贫困户,驻村工作队进行分类,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方案。家里有劳动力的,他们安排发展庭院经济,在自己庭院里选择种上葡萄、蔬菜等。他们还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开展资助建设了蔬菜大棚和棚圈养殖产业,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此外,村里富余21户劳动力已经通过政府组织、教育就业、个人自主稳定就业等渠道找到了工作。

四年来,工作队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先后协调落实利用各类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落实安全富民房134套、新建公共厕所4座、惠民超市2座、十小店铺26间、文化室150平米、村民活动中心447平米、乡村大舞台3座等,使村级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三保障、五通七有”基本实现。

 

精准施策,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扎下根、扑下身、把自己当村里人,努力做好驻村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真正‘住’进老百姓心里,把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当作自己的事。

——驻村工作队第二任队长帕尔哈提·吾尔买提

2018年8月,时任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帕尔哈提·吾尔买提接替因病无法继续驻村工作的队长师志龙,正式开启“访惠聚”驻村工作。

经过前一任驻村队的努力,托万库伊拉村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但贫困发生率仍有23%之高,但全村2019年要实现脱贫摘帽,留给帕尔哈提·吾尔买提的时间只有一年多,这让他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哪里着手、从哪里开始,陷入迷茫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与队员们决定,继续从群众工作入手,摸清楚情况,只有访清民情、摸清民意、聚拢民心,才能打牢脱贫攻坚的基础,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致富之路,才能与村民勠力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于是,农家坑头、田间地头常常能见到帕尔哈提和队员们的影子。近两年来,他坚持每日走访,前后走访了393户2000余人次,收集解决了村民诉求及纠纷1000余件,让他成为了村民的知心人、贴心人。

但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为此,帕尔哈提与工作队、村“两委”研究,决定在村种植结构上做文章。他带着队员、村干部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新疆农业大学、莎车县、镇农技站专家充分沟通交流,最终制定“两花、两瓜、一桃、一杏”的农业产业调整方案。

方案既定,重在执行。帕尔哈提积极协调、主动出击,将眼光聚焦到托万库依拉村西100余亩老宅基地复垦土地上。经过调查,这块土地土质较差不易种植经济作物。但他不甘心,经过多方调研又提出种植杏树的意见。后经农技站、村民等集体商定在这片土地上改良种植“赛麦提杏”,即先种植易成活、易管理的野杏,再改良嫁接“赛麦提杏”。这种杏口感好,有市场,而且前三年可以通过国家退耕还林补贴保证村民收入,同时在树间套种西瓜等作物提高收入,实现村民增收。

就这样,莎车县荒地镇一片“百亩杏园”出现了。2019年,经大家商议,扩大杏园规模,使杏园面积扩大到近700亩。由于此举走到发展特色种植道路的前列,杏园先后接待了8批次近200人前来参观学习。

工作队结合村民种养殖习惯,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7个,目前产值260余万元,利润38余万元;工作队通过成立村建筑施工队、花砖厂及建立“十小店铺”等,实现了部分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积极挖掘就业岗位,多方联系并与自治区、地区、县、乡等多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513元,较2018年增长12.8%。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2万元。2019年实现贫困户脱贫退出101户、376人,贫困发生率由23%降至1.15%,全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实时对接,让村民走向致富的脚步更稳了

要在关键时刻能够冲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一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能主动担当,真抓实干,为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驻村工作队第三任队长张新科

2020年6月,张新科接替帕尔哈提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三任队长,与前两任队长一样,从走村入户开始,认真倾听、耐心交流。一年多来,村里的巷巷道道、家家户户、田间地头都“记”满了他和队员们的脚印……手里的笔记换了一本又一本,群众的信任随之变得越来越“厚”。村民都亲切称呼他“老张”。

2020年7月,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张新科带领队员们和村两委又冲在防疫攻坚战的最前沿,在组织好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其间恰逢古尔邦节,他及时联系大队购买肉面等物质送到贫困户家里,让贫困群众开心过节。

“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能帮点是点,减少些支出。”对于张新科而言,村民的收入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他及时了解到新疆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动态,让帮扶联系人与贫困户实现全面对接,更灵活地做好帮扶工作,于是他将完善更新大数据平台作为了2020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队员们每天完成日常工作回来后不管多晚,都会盯着自己的走访记录本和电脑屏幕,及时更新完善村级数据平台,为大数据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随后再一起一遍一遍操作熟练大数据平台,积极参加县级、乡级培训会,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平台的各项操作和各项应用。

随后,驻村队结合当前扶贫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按村民分组对各项数据进行录入,这是一个工作量庞大又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年底百姓的收入测算。那段时间,张新科和队员们白天走访入户,晚上录入信息,有时工作到夜里两三点。有些数据有问题有出入,他们就把群众请到数据录入办公室,面对面聊、面对面核实,语言不通,他们就耐心的一遍一遍解释。驻村队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数据的录入,让村里所有情况、数据都能通过电脑“一目了然”。张新科说:“真正掌握了这个大数据平台后,才发现原来它跟股市大盘有点相似,作为一个操盘手,要精准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录入到平台里,经过数据比对,才能取得我们想要的结果,然后更好地运用到扶贫工作的实践中去!”

当录到阿提古丽·麦麦提家的收入时,他们发现她家的收入还是处于边缘线上,距离脱贫还差一点,就来到阿提古丽·麦麦提家,详细了解询问她家情况。她虽然残疾,但是还是很希望通过养鸡脱贫致富。说到这里时,阿提古丽·麦麦提难为情的低下头,小声说就是没有起步资金。工作队听到这个消息,积极联系多方资源,最终给她争取了起步资金,为她家今年的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把这个扶贫资金送到阿提古丽·麦麦提手上时,她激动地流下眼泪,紧紧地握着队员的手说:“热合买提!热合买提!”(热合买提维语译为谢谢)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靶向扶持,通过抓产业、抓民生、抓教育、抓“结亲”帮扶托万库依拉村、努尔巴格村、依纳克村成功实现了脱贫,未来还将推动这些村子走向振兴之路。

作者 | 王宇翔 盛安陵 宋佳

视频 | 刘柏阳

责编丨连敏

审校丨段新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